竹韵:中国文人与竹子

竹有竹节,象征着骨气,所以中国文人总以竹子相喻,也与竹子相亲。

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这七个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世说新语》)。

中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两次雅集:一次是兰亭雅集,主角是东晋文人王羲之、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谢安、谢万、孙绰等等,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下,王羲之记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一次是西园雅集,主角是北宋文人苏轼、黄庭坚、秦观、晁无咎、王诜、李公麟、米芾、张耒、王钦臣、晁补之等,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上题:“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

看看,都离不开一个“竹”字。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典雅”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多美的意境!

苏东坡更与竹子、竹笋有渊源。坡公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句话为人所熟知;“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苏东坡笔下与竹子相关的诗句随处可见,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刚到这个小城就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他一生喜好竹笋,“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长沙一日煨笾笋,鹦鹉洲前人未知”、“林外一声青竹笋,坐间半醉白头翁”等,更是不知凡几。

苏东坡表兄文与可善于画竹,他曾任陵州、洋州和湖州的太守,与坡公来往亲密。著名的成语“成竹在胸”就出自文与可。

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东坡这样记录文与可教他画竹之法:“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从此,“成竹在胸”就成为做事前有通盘打算的概称。

筼筜,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皮薄、节长而竿高的大竹子,晚明文人袁小修所住的地方叫筼筜谷,他写过一篇《筼筜谷记》:

筼筜谷,周遭可三十亩,皆美竹。门以内,芟去竹五方,纵可十丈,横半之。前以木香编篱,植锦川石数丈者一,芭蕉覆之。有木樨二株,皆合抱,开时香闻十余里。赡葡黄白梅各二株。有亭,颜曰杂华林。旁有室,曰梅花廊。总以竹篱络之,而篱外之前后左右,皆竹也。于篱之西,杂华林之后,有竹径百武,又芟去竹一方,纵可三十丈,横二之,有一亭三楹,颜曰净绿。后有堂三楹,名曰箨龙。其后为燕居小室。总以墙络之,而墙外之左右前后,皆竹也。于墙之西。净绿亭之后,又芟去竹一方,纵可十丈,衡半之,种黄柑四株,皆合抱,岁得柑实数石,甘美异他柑。有亭,曰橘乐。亦以篱络之,而篱之前后左右,皆竹也。竹为清士所爱,然未有植之几数万个,如予竹之多者。予耳常聆其声,目常览其色,鼻常嗅其香,日常食其笋,身常亲其冷翠,意常令其潇远,则天下之爱享此竹,亦未有如予,若饮食衣服,纤毫不相离者。予既以腴田数百亩易之王氏,稍与中郎相视点缀,数年间遂成佳圃,而中郎总名之曰筼筜谷云。

这里对竹子的喜爱溢于言表。

清朝有个著名的文人郑板桥,就特别爱画竹子,他的题竹诗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竹子啊竹子,你简直就是中国文人的化身。

(0)

相关推荐

  • 中国传统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绘画思潮,它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绘画向前发展,自元代以后主宰了整个中国画坛,使中国绘画大放异彩. 对于文人画的起源,众说纷纭.自从魏晋之际文人进入画坛之后,所谓" ...

  • 如何让整片竹子死亡?

    一般人都会问,怎样才能把竹子种好,很少人会想怎样才能把竹子弄死吧? 既然,有这样的提问,肯定是有需求咯? 那么,今天由我这个农村来的坐家,给大家讲讲,要怎样才能把竹子弄死? 你要弄死我,我还得微笑求你 ...

  • 我爱死苏东坡了!他是中国最可爱的文人,不接受反驳

    我爱死苏东坡了!他是中国最可爱的文人,不接受反驳

  • 翼湖竹笋快长成竹子了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特殊时期的校园也不是处处都舒心靓丽,总有一些角落有着"尘满面.鬓如霜"的沧桑.因为师生不在校,实在也没必要天天打扫.处处打扫, ...

  • 中国文人的“半”字哲学

    文学家屠隆<娑罗馆清言>说:"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这个"半"字,实在是体现了主人鲜活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在传统的中国 ...

  • 天下无道则隐:魏晋风流背后,中国文人的苦难和矛盾

    原创 天下无道则隐:魏晋风流背后,中国文人的苦难和矛盾 阿杰谈历史 2021-03-03 14:32 240年,是魏晋文学的一个分界点.240年之前,社会动荡不安,产生了慷慨悲凉的建安文学:从240年 ...

  • 中国文人画最后的一笔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 ...

  •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用小草抄了篇先...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用小草抄了篇先秦文学作品<庄子.南华经.知北游>,选取被衣讲道其中一小断,供赏! 释文: 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 ...

  • 中国文人画里的岁寒三友

    松竹梅--松,四季常青: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合称"岁寒三友". 松.竹.梅做为中国文人画经久不衰的题材,经常一起出现在画中,取松茂而文.竹瘦而寿.梅寒而秀,是三益友之意 ...

  • 【三国】曹操爱人妻的行为,如何戳穿了中国文人的虚伪?假仁假义

    这是船夫聊三国人物的第五篇,希望观点和角度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如果喜欢那就更好了,全文3300字,阅读可能需要5分钟. 曹操一直被世人吐槽的一个点就是:爱人妇,这种说法其实是很不准确的,更精准的说法应 ...

  • 中国文人画为何以禅宗为本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如同写诗一样,它们都运用自己 ...

  • 中国“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四条屏拍出千万天价

    吴昌硕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其绘画上承徐渭.八大山人的笔墨而具自家神貌,下则启齐白石.刘海粟.潘天寿等花卉之风气,可谓开一代先河者,吴昌硕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而其大写 ...

  • 国画作品中的传统文人与竹子(图)

    国画作品中的传统文人与竹子(图) 博谦斋主人2021-04-15 06:12:55 竹能修性--国画作品中的传统文人与竹子: 收藏 举报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