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力劝国军中将黄埔学弟起义,犹豫不决终殒命,两次被追授上将

陈赓

陈赓做为黄埔三杰之一,黄埔一期老大哥,在黄埔学生中影响颇大,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对身在国民党的黄埔学弟有情有义,一般先在战场劝降起义,被俘的前往看望鼓励改造,战死的妥善安葬。

他一生中颇为遗憾的是在淮海战役中,三期学弟熊绶春不听自己劝告,动摇不定,错失时机,死于战场。

熊绶春,曾经在日本留过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也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曾经参加过武汉会战,滇西抗战等著名的战争,也算是一名抗战名将,可在解放战争中,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白白断送了自己性命,死时年仅39岁。

影视剧照

1948年冬,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12兵团的司令官黄维和陈赓是同窗,副司令官胡琏是他在黄埔军校当连长时的本连学生,第14军军长熊绶春是黄埔第3期学生,他们对陈赓的传奇事迹都很熟悉。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人民解放军包围,熊绶春率部固守阵地,保护兵团司令部。陈赓采用了近迫作业的办法将黄维部全部包围,首先想到争取自己的黄埔同学、14军军长熊绶春起义。

陈赓说:“能利用这个机会,争取、争取黄埔同学,可以影响他们,争取瓦解敌军。”

在他向浍河南岸出击时,熊绶春14军的军参谋长梁岱被俘后,自称是14军下属部队的书记,当时未被识破,当天下午他被释放回去,临走时有关部门交给他陈赓写的三封信,一封给兵团司令官黄维,一封给14军长熊绶春,一封给第10师师长张用斌。

梁岱回去后,把信交给了熊绶春,信的大意说:如放下武器就是生路,坚决抵抗就是死路一条。

熊看过信,说不要理他,并且当场把它和另外两封信都撕毁了。

当他听梁岱讲述被俘后受到的宽大待遇和解放军带给他的话,心理还是受到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动摇情绪,并想到战场起义,但一直徘徊观望,迟迟不愿实施行动。

过了几天,十四军一个被俘的连长又被陈赓释放回来,再次带来劝降信给熊绶春,限他24小时答复。

熊绶春

熊看了信,不再把信撕掉,而是交给梁岱看,问他:“你看怎么办?”随后又问:“像我们这样的人会不会被杀?”

经过梁岱劝说,晓以利害,熊绶春就叫梁岱写了一封接受投降的复信,并请示如何行动?当天夜里交给那位获释带信的连长送给解放军。

熊绶春犹豫再三的异常举动被兵团副司令胡琏发现,对他果断采取监视措施并架空兵权,使他无法单独行动。

但遗憾的是还没有等到复信前,最后总攻就开始了。结果,最终于1948年12月11日在解放军发起的总攻中,熊绶春在突围时死于乱军之中,身中十余弹,被打成了筛子……

而梁岱则前后不到14天,再次被俘,送往后方收容所的路上,他碰见一位骑马戴着眼镜的解放军军官,后边跟着几个卫士。

解放军军官高声问道:“你是哪个部队的?”

梁岱回答:“我是14军参谋长。”

他又问道:“你们军长呢?”

梁说已经阵亡,他问尸体在哪里,梁告诉他在后边杨围子村里。

他说:“你留下熊军长的卫士,我派人协同你们去找,一定要找出来,好好埋葬,立个碑,让他家人好查找。”

熊绶春的尸体被找回来后,埋在南坪集附近一个土堆上,立了个木牌,写有“第14军军长熊绶春之墓”的几个字,后来梁岱才知道他碰到的那位骑马的军官就是陈赓将军。

据说陈赓看着满身弹孔的梁绶春尸体,心痛的说:“老弟,你早做决断,不至于此啊!”

淮海战役结束后,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没有忘了这位黄埔三期学员,在1949年1月19日追赠其陆军上将军衔,1950年8月败退到台湾又追赠熊绶春为陆军上将。

黄维

熊绶春为自己的迟疑断送了性命,否则的话他的人生命运将会重大改变。

而黄维被俘关至1975年特赦,1989年85岁去世。

胡琏逃脱后在金门战役中重挫我军,号称“金门王”,1977年卒死在台北。

胡琏

而两度被俘虏的少将参谋长梁岱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1991年5月2日在广州病逝。

另一位被陈赓送信的10师师长张用斌身负重伤逃脱后任14军副军长,于1949年随国民党黄杰兵团在湘西战败后,随军逃到桂林,又逃到越南流落了几年,后被蒋介石接回台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