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叔本华、胡塞尔、萨特和老子的思想体系,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叔本华的经典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前面一期内容,我们分享了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核心关键词:意志。叔本华说,世界我的表象,而所有表象的本质是意志,宇宙万物都是同一意志的客体化,这就是叔本华作为唯意志论哲学家的总体思想概况。今天我们来横向对比一下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我们会聊到三个人:胡塞尔、萨特和老子。
前面我们在介绍胡塞尔现象学的时候,详细分享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起点:意识。在胡塞尔现象学里面,意识具有意向性,这是意识的根本特性,这一思想其实是胡塞尔从他的老师布伦塔诺那里借鉴过来的。布伦塔诺是德国著名的意动心理学派创始人,布伦塔诺认为,心理现象或意识的本质是意向性,一切意识都是关于对象的意识,不可能有意识,但是没有意识的对象。所以,意识的本质就是意向性,意识总是对应着外在的对象,或者说,意识,就是意识到某个对象。胡塞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基于纯粹意识的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提出的口号是:回到事情本身。
其实也就是要我们回到主体和客体融合,现象和本质容易的纯粹意识的领域去认识事物。虽然胡塞尔和叔本华的思想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思想的起点其实是类似的,叔本华说,意志的本质就是为了要表现为现象而存在的。换句话说,在叔本华这里,意志是自由的,盲目的,而且意志就是本质,就是要表现为现象,这和胡塞尔的意识的意向性是类似的,胡塞尔说,意向活动是赋予意义的活动,在意向活动中,即使是最简单的表现,也被赋予了意义和内涵。胡塞尔的意识和叔本华的意志都具有自由和盲目的特性,但都指向某个对象,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在萨特哲学思想的起点其实也是意识。萨特有一句名言,他说:人真正的不自由,就是永远都无法摆脱自由。这句话其实很反直觉,为什么人永远无法摆脱自由呢?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而这种本质特性是意志赋予的,在萨特的哲学思想里面,意识具有指向性,有自发性;意识也是绝对自由的。萨特说:意识是自由的,可以赋予人以意义和自由,但意识本身其实是空洞和盲目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意识具有指向性,它永远在寻找着依附对象,永远在指向某物。
比如我们看到眼前的苹果、大脑里面想着某个人,这些都是意识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我”这个主体,意识也没有毫无意义,就空气中的一缕青烟一样。萨特说:意识就像一个外在于人和世界的幽灵一样,它无影无相、却又不甘寂寞、四处游荡,它就是:无。萨特的意识和叔本华的意志其实也是类似的,意识和意志都具有自由的特性,而且是绝对的自由,也是绝对盲目的,没有任何确定目的的。
所以在意志在人身上就表现为,永远不知满足的欲望,从而导致了人生对欲望的永恒追求,这种追求是痛苦的。而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里面,他看到了意识的自由特性,意识赋予了人存在的意义和自由,但是意识也意味着责任,所以在萨特的哲学里面,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的责任。
最后,我们来聊聊叔本华的意志和道家思想的道,老子说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在道家思想里面,道也是无影无踪,无形无体的。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意思是说,道这种东西,没有清晰的固定实体。它总是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形象。它总是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道生成万物,而道又在万物之中,道是万物的本原,也是万物表象背后的本质,这是道家思想“道”的内涵。其实叔本华的意志也表达的类似的意思,叔本华说:宇宙万物都是同一意志的客体化,世界是我的表象,而表象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具有绝对的自由,意志无处不在,却又生生不息。
今天我们对比了东西方哲学中几个重要的概念,意识、意志、道,其实在西方哲学里面,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尤其是西方哲学中,虽然每个哲学体系都自成一体,但他们底层的基础和起点是差不多的,从柏拉图的“理念”,到笛卡尔的“我思”,再到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叔本华的意志,每一代哲学家都试图找到世界存在的基础和万物存在的本质。他们的共同点是,认为我们现象世界之后,有一个永恒的东西,它才是我们世界的本质,这种思想在哲学上称之为:本质主义。但这个世界真的有本质吗?还是我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