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梳理: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理解、推断、含义、常见错误选项
论述类文本阅读-观点推断题
命题方式1:整合概括(设题陷阱——偷换概念,混淆是非)
整合概括,就是在命制选项时对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信息加工,提取其主干或关键信息加以压缩概括,然后让考生判断其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其特点是信息的多区块整合概括,特别是段内多区块信息整合概括。
这类题的命制常常用到偷换概念和混淆是非。
偷换概念就是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以此迷惑考生,使其误判。
混淆是非就是命题者有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的事情在加工转述过程中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
【满分对策】
(1)抓选项关键词,进行准确题源定位。
(2)抽取相关语句主干,进行有效压缩概括,特别注意选项在对原文整合概括中改换的词语,看是否造成了似是而非,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的问题。
【特别提醒】在比对过程中,要进行“三比对”。
1、比对主干部分是否转述一致
2、比对修饰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以防偷换概念。
3、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没、无、无非、拒绝、妨碍”等,以防混淆是非。
【例题】:(2020∙山东海南模拟试题,T1- B)
【选项】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原文信息】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
【比对分析】
× 原文强调了科幻小说看重题材的新奇,不注重细致的形式。原文说:”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但并非”较为随意“,选项曲解文意。
命题方式2:信息增删(设题陷阱——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信息增删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命题手段。
所谓信息添加,是指在选项中添加定语、状语、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对原文内容的曲解或无中生有等,添加的这部分信息,依据原文内容分析,不能成立。
信息删减,是指选项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时,故意遗漏一.些关键信息,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刪减定语状语或某一语句,修饰成分的删减意味着语意的改变,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从而造成以偏概全。
【满分对策】
根据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中标注的关键词句,在模糊处反复推敲,读懂文本内涵,把握文本论述的本质。
【特别提醒】
①在具体比对过程中,关注选项中重要词语前后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此外,命题者在命制以偏概全的选项时,还在文本内容范围方面命题,需要考生格外注意。
②命题者命制的无中生有的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凭空捏造出的某种意思。
具体比对时,要跳出思维的怪圈,清醒地认识到命题者的意图。
【例题】 (2020.新高考全国卷I ,T1- D)
【选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
【原文信息】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比对分析】
“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选项无中生有。
命题方式3:混淆关系(设题陷阱——关系错位)
混淆关系,是指选项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信息时,故意把原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弄错位。比如,原文句间关系是顺承,选项说成目的;原文是并列,选项为因果;原文为主宾关系,选项却主宾颠倒等等。
【满分对策】既要细心分析原文相关信息语句之间的关系,也要分析选项语句之间的关系,再细心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特别提醒】选项中必要条件(只有……才……)与充分条件(只要……就……)容易发生混淆;因果关系混乱主要有强加因果和因果倒置两类情况;有时还可能出现条件结果不对应或条件结果颠倒的情形,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是否恰当。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一
【选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原文信息】(1)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选项里面有“因为”,表明古代学者要借助他是因,较为发达是果。可是在全文中两者根本没有因果关系。这是强加因果。
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题
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
观点推断题题型特点:
1、命题特点:观点推断题要求考生判断由文本推断出的新观点的正误,其中“前提”(推理依据)在文本之中,“结论”则在文本之外。
2、设问方式:题干表述通常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里的“说法”其实是从文本产生的新观点,选项中通常包含体现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如“如果...”“.........因而”等。
3、命题陷阱:观点推断题的各个选项是以文本重要信息为依据进行推理而得出的新结论,命题人常常在依据与结论的一致性、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方面设置错误点,主要包括无中生有、推断过度、强加关系等。
设题陷阱1:无中生有
1、命题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去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
2、满分对策:
(1)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2)找 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
【例题】2020山东海南模拟
【选项】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原文信息】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原文中没有“比传统过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利”这个信息点。
设题陷阱2:推断过度
命题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 观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满分对策]
(1)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 就”“可以”等同语。
(2)找 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找出两者之间在逻辑表述上 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锁定答案。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一
【选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原文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
根据原因,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确实取得成就的原因,但只是原因的一部分,没有说是主要原因。
设题陷阱3:强加关系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混清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还有要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二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满分对策】
(1)从分句间是否存在因果、条件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是否强加某种关系,生硬推理。
(2)从选 项显示的原因、条件以及结果是否“唯””或“多种”的角度思考,判定选项推理是否片面。
(3)从是否混淆了某种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推理的合理与否,如是否将只有....才....”混淆成“只要....就....”等.
【例题】任务三第二题C
【选项】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原文信息】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原文中的因果关系是,因是“……的高度艺术真实”果是不能否定作品的真实性,但选项里面的果却是“十分流行”。
题型三:概念理解题——找准命题角度,定位细微差别
概念理解题题型特点:
命题特点:“重要概念”指文中的重点讲述对象,理解概念主要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的命题加强了对概念理解的考查。
设问方式:题干表述或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的一项是”,或为“结合材料内容,给....下一个简要定义”,有客观与主观两种题型。
命题陷阱:此类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类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命题角度1: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一考点在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本年度试卷的一大亮点。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注重把握文中涉及的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质以及涉及的对象,从词义、句意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
【满分对策】(1)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主要构成概念的要素的总和,即概念的本质特点;所谓“外延”指概念涉及的对象的范围。内涵决定了外延即概念涉及的象的范围及其体现的特点。(2)概念含义题题干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现成的语言可以直接比对,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后才能完成,这样的比对方式,叫推理比对。(3)推理比对法,侧重对概念内涵的具体理解,对文意的整体把握,所以比对时考生需要对文本材料综合解读,对相关信息综合理解,才能推断题干的正误。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一卷
【题目】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 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原文信息】
1、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进而政区的变迁,黄河的水道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历史地理学……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私立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
黄土高原沟壑的演变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命题角度2:为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满分对策】符合定义格式,抓住概念特征。1.符合下定义的格式要求下定义时,语言必须符合“被定义概念”+“是'+“种差”(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概念”(包含被定义概念范围的上一级概念)的格式要求。根据这个格式,在试题指定的材料当中,分析并选取这三项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定义即可。2.抓住定义项特征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
(1)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都可称为“知识分子”。(2)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3)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4)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卷I )请结合材料内容 ,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满分示范】第一步:找到”历史地理学”的邻近属概念 。
【原文信息】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第二步: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 。
【原文信息】1、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重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
3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 来探寻其规律……这种行程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
第三步:组织语言,圈定答案。
历史地理学是具有时空结合特征的,以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地理学的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