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该如何看待被人拒绝?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在和人交往以及自己要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在最开始就觉得别人会拒绝帮自己或者是做这件事情。然后就会退缩,最后不了了之。比如我学舞蹈,但是我和老师约定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我现在要联系老师,可是我脑海里总是“老师会拒绝我,老师不愿意带我”类似这样的情形,现在我有点不敢联系老师了。我该怎么办?
明镜解析……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被拒绝的时候,只不过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事件以及不同认知层面,所造成的创伤程度也不同,而当时的拒绝事件给我们确定下的信念就是:别人会拒绝帮助我。因此,只要别人不是主动的帮助我们,我们就不会主动邀请别人的帮助。这样也有好处,就是不断地让自己强大起来,变成“少求人,多人求”的人。不过,人终归是有力所不及的地方,因为能力有限也会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找别人帮忙,这也是正常的社交互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产生了抵触、自卑、担心的情绪,就需要探索这个情绪背后的信念是什么了,否则,问题不但解决不了,人际关系也会因此有疏离的影响,所以,要把这份顾虑降到最低,至少是对某个人,而不是对大部分人。
在被拒绝之后,需要分析和总结为什么遭到拒绝?对方是对很多人都拒绝还是只针对自己?对方是只拒绝这件事还是大部分事儿?对方是只在特定场合拒绝还是任何场合?自己的求助是超出了对方的能力吗?把原因尽量分析的全面一些,这样就会知道拒绝原来是很正常的事儿,不懂拒绝的人才是要出问题的,尤其是心理问题。所以,一个正常人是懂得拒绝的,被拒绝也就理所当然是正常的事儿了。但是,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被别人拒绝,这就需要做自我分析了。
一个担心被拒的人也是一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人,这里需要谈到的是自我认知层面,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不能做什么,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根据不同的主客观因素都需要重新认识。比如一个乞丐请求你给他需要的财物,你会怎么想?部门主管多次请求你接送他的父母、孩子,你又会怎么想?隔壁邻居只要吵架就请求你做调解员,而你又不愿多说,你会怎么办?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误会都是因为不懂得拒绝引起的,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就是帮个忙,做点好事吗?但是,帮助也是有条件的,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去救落水者,我们只能称赞他的勇气,但是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什么是自不量力和自知之明就更清楚了。同时,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界限”,也就是自己真的需要帮忙吗?对方真的需要帮忙吗?自己有能力帮忙吗?对方有能力帮忙吗?界限不清也会造成误会,甚至升级为冲突和矛盾,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问题复杂化了,所以,俗语讲:三思而行,就是这个原理了。好心办坏事的故事不在少数,最好先自助,再考虑他助和助他吧。
对于被拒绝的人也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决定,他一定是有自己的理由,只是不方便说出来吧了,而且也无需说出来。但是,被拒绝反而提醒我们可能有些事需要去处理,比如平时的接触,交往的频率,相互的共识等等,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一定是有原因的(就像拒绝一样),因此,对于一个接触少,交往潜,无共识的人来说,得到他人帮助的几率也就不大了。
前面说的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儿,已经得到了反馈,但是,在没有得到真实反馈之前,想东想西的各种不可能,担心,顾虑,害怕等等,做都没去做,怎么可能成功呢?思想的受限是最要命的!任何事情都是边做边修正的,哪有一次成功,即使有也是碰巧的事儿。还有做,多做,多做到,一次次的积累,一次次的总结,一次次的整合,最后才能一次次的成功,让做到养成一种习惯,这就是习惯性养成。所以,越担心就越不敢,越不敢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顾虑,越顾虑就越不能行动,越不能行动就越呆滞,直到一切都停止了,自己开始无限的懊悔和内疚,最终就放弃了。再往更深的一层看,缺乏内心动力,意愿度不够强,驱动力不足,这部分就涉及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了,也是曾经的创伤,如果影响到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则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处理。
总结,人都有被拒绝和拒绝别人的时候,本来就平常无奇的事儿,但是过度就是有问题了,再深度发展就一定形成心理问题,生活和工作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对自我认知比较全面的人,才会对拒绝的事儿有合理的认识,也就能接受拒绝的合理性了。一切的问题都是从对自我认知的了解开始的,所以,了解自己越透彻,对于外在的人事物也就越清晰,拒绝的事儿又怎么可能困扰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