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万学跳绳,卖房上培训班......智商税到底有多贵? 2024-08-06 21:10:38 杭州刘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小学,学校要求孩子1分钟要跳绳140下,于是她花1288元,在培训班给儿子报了9节课。结果一节课还没上,儿子突然开窍,跳绳达标了!刘女士觉得既然儿子都学会了,报班也没啥必要,想申请退款,于是跟培训机构产生了纠纷。这个话题随着越来越多家长的参与,讨论重点由该不该退钱转到该不该给孩子报这个班。大部分人觉得不应该,这一千多是刘女士交的“智商税”;还有一部分人了解的比较详细,发现刘女士不是“病急乱投医”,陪孩子练习跳绳差不多一年,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才报的班。其实,关于孩子上跳绳培训班的事情,很早之前家长们就有过讨论。去年6月,同样发生在杭州,一位家长花一年2万的学费给孩子上“跳绳班”。俗话说的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还有多少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交过类似的“智商税”呢?不久前,量子波动速读班走红网络,让人啼笑皆非。参加培训的中学生,通过快速翻书的手法,5分钟之内就能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高手即使把书倒过来也能过目不忘,然后复述出来。国内国外,都十分流行。前不久,“优胜教育突然停摆”成了家长圈里的头号新闻,虽然创始人直播时说不会跑路,但钱什么时候退还是个未知数。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把家里唯一的房子给卖了。在销售人员“随时退”的承诺之下,这个妈妈先后向优胜教育交了三四十万的学费。公公和老公直接对这个妈妈撂下狠话:拿不出钱就滚。作为稍理性的消费者、读者,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是骗术。但是,为什么聪明的父母们,会屡屡上当?父母频繁交“智商税”的三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父母操之过急。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焦虑情绪挥之不去,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家庭的上空。他们的焦虑情绪(愤怒、焦虑、恐惧等)会占用大量大脑资源,导致一定时期内判断力的下降,从而引发种种交“智商税”的行为。在这些负性情绪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哪些心理呢?1.盲从心理。曾有一位来访者小李,由于一线生活压力大,她跟丈夫结婚5年才要的孩子;自从孩子出生后,她表示再也没有睡过一天的安稳觉。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朋友、同事之间,谈论的都是孩子的事: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买哪里的学区房,报什么课外学习班,读什么样的小学,将来考哪所大学……孩子的人生道路已经被家长们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李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同事介绍的高级学前辅导班。辅导班的课程设计非常吸引她,比如,可以带孩子接近大自然,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等等。但是,一年的费用需要将近10多万,这对普通的白领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们夫妻达成共识: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去银行贷款,只为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当我问他们:这么做具体能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得到的却是一脸茫然。对于孩子的教育,许多父母宁可省吃俭用、加班加点、办理贷款,也要拼命让孩子挤进名额有限的课外辅导班。或许,这并不是他们自身意愿的选择,只是他们被集体潜意识所操控——“别人都这样,我也要跟上队伍”。2.攀比心理。孩子从小就成为父母拿来攀比的对象。小时候,拿我们跟邻居比;上学后,拿我们跟班级第一比;步入社会,拿我们跟收入高的人群比;而立之年还未到,他们会说:你看那谁,孩子都打酱油了,再看看你,男/女朋友都没着落……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强,父母誓不罢休;比别人家的孩子强,他们依然在攀比的道路上迷茫、焦虑,且永不放弃。有的家长即使不说,也会在暗地里较劲,让自己疲惫不堪。这种不停攀比的不自信的感觉源于内在小孩儿的自卑,他们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于是,越焦虑越攀比,越比较越不自信,恶性循环直至失去理智,整个家庭迷失方向。3.“原罪”心理。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考不上大学,跟父母的关系有多大?回答是这样的:父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有人说,一个人有没有教养问题,这个得看父母为他付出多少、如何给他做榜样了。看到网友们的回答,我终于更能体会大多数父母的良苦用心:哪怕是被骗,好处总比坏处多吧;有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没付出孩子一定不会平白无故就变得更好;做点什么总比不做强……正是因为父母背负着影响孩子一生的“原罪”,导致压力重重,生怕自己因为工作没有做到位,耽误了孩子的成长。角色感和责任感爆棚,把大多数甚至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全放在孩子身上都不觉得过。我们回过头来再仔细品品这个问题,孩子考不上大学,真的该赖父母?孩子一生平庸,责任都在父母?这些想法本身就是制造焦虑的伪命题。被焦虑操纵的父母,正在伤害自己最爱的孩子前段,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事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在遗书里,他自己脑补了这样的对话:“你少玩点游戏,少刷些视频还会这样吗?”“可…可我确实尽力了啊?”“那就是你笨,懒,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这些话,都让我看到,他或许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他的这些话,都在强调一个事实:一定要达到某种标准,一定要配得上父母的期待;如果配不上,自己就是没有任何价值。即使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时,他都想用“贡献养分”来体现生而为人仅有的价值。我们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会要求孩子说:“如果你考到90分,我就给你买你最想要的礼物”;在孩子考试发挥失常自责哭泣时,会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粗心、没用,还有脸哭……”在这些要求、指责、呵斥、抱怨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不知道开心为何物,不知道生活的真正意义。等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感受到:我只有做到一些事才有价值,才配被人爱;家人爱了我这么多年,为我付出这么多,我一定要配得上父母的期望;如果我配不上,那我就不够好,甚至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在父母的高期待中,孩子因为没有达到标准而变得自卑、自责,自惭、自愧,抑郁、厌世,很多的家庭悲剧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父母如何停止传递焦虑,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1.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我们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读书,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弹钢琴、都喜欢运动一样。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智能多元化”理论,他强调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八项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每个孩子身上的智能都存在着差异,那些数理逻辑智能强的人在理科学习上更有优势,那些身体运动智能更突出的人更擅长运动。很多父母像前文提到的小李一样,由于盲从心理不光花了冤枉钱,还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比起“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方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特点,培养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才是父母考虑的重点。2.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育儿问题。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比赛,那肯定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当然没错,因为任何竞赛都有起跑线。但是,了解马拉松规则的人都知道,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是赢家。同时,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学龄前的儿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渐渐消失。这些都需要父母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最后,提供几个小tips,帮助父母避免交“智商税”:1.购买产品之前充分了解相关信息;2.在理性的情况下实施购买行为;3.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和眼界。《战国策》里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有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效度与结果也截然不同。父母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盲从和攀比心理,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才能在提升自我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养育方式更有全局观和格局观;同时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知道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真正对他们好的。教育家卢梭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M T 赞 (0) 相关推荐 家有A娃,父母的爱才是“解药” 昨天,一位妈妈在咨询交流中表达了自己遇到的困惑:孩子爸爸是学霸,在辅导儿子学习中经常情绪爆发,对孩子恶言恶语,孩子情绪也濒临崩溃,爸爸指责是因为妈妈智商低下才使儿子这么笨,觉得未来没希望,妈妈很委屈, ... 茉域茗香|“幼升小”时代:准备时(2) 之前在茉域茗香|"幼升小"时代:准备前与茉域茗香|"幼升小"时代:准备时(1)两篇小文里,我所表达的重点是,在竞争激烈的"幼升小"面前 ... 普通家庭孩子教不好,其实是被收了智商税的结果,真相很残忍 生活中,遍地是镰刀,如何才能躲过去? 小时候有各种玩具等着你:大一点有各种游戏等着你:后面还有爱豆等着你:结婚有钻石房子等着你:养孩子有各种培训班.名校等着你:人到中年就有养生在等你:老了还有保健养老 ... 风口还是噱头,少儿编程是如何掏空家长们钱包的? 导语:上一篇关于电脑处理垃圾的推文意外收到大家的好评,看来我给大家折腾一篇靠谱的文章还是值得的,我争取再接再厉.这一篇就来和大家聊聊少儿编程这个事. 先说个时间安排吧,原本咱不都是周三.周六发文,周三 ... “5分钟读10万字”天价培训班曝光:每一笔智商税背后,都有一位焦虑的家长 前两天,一群孩子蒙眼哗啦啦翻书的壮观视频,被刷上热搜. ▲机构称量子波动速读法5分钟读10万字 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据说那是量子波动速读大赛. 举办机构解释,他们的课程能开发人体潜能,让孩子大脑与 ... 家长的焦虑多值钱?去少儿编程培训机构看看就知道|少儿编程|家长|焦虑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4日电 (赵佳然)"从小开始学编程,就有望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 "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近年来,大量少儿编程广告极力渲染 ... 1288元报跳绳课,还没开课,孩子突然会了,哪些课是“智商税”? 刘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小学,学校要求跳绳1分钟要达到140下.刘女士就给孩子报了跳绳辅导班,9节课,1288元的学费,保证教会.想不到一节课还没上,孩子突然开窍了,现在已经跳得很熟练了,刘女士觉得培训课 ... 你所交的那些智商税,其实一点儿也不冤 小影的第576篇文章,终身学习实在太重要了! (喜欢文章,就在底下的在看处踩踩奶) 从小父母都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会儿总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儿,于是许许多多宝贵的时 ... 家长,你为什么焦虑? 这是舒林的第82篇原创文章 如果不方便阅读文字, 可以点击以上音频 主播:胡丹英 随着中小学期末成绩的揭晓,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分数高,奖状多,可以各种晒,收获许多祝福,父母孩子皆大欢喜. 但是许 ... 春晖 · 家长学堂 | 家长“痛点”全网罗,看专家为您解读如何当孩子学习同行人 张敏(乐爸)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拱墅区青少年宫书记 曾担任两所小学的校长10年 从事教育工作27年.任正校级领导21年 七岁男孩米乐的爸爸 父职教育呐喊声.亲子教育分享者 教育专栏作 ... 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了?当段子成为现实,你会控制你鸡己吗?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1 不知道小伙伴们,对前段时间我们讨论过的"双减令"还有没有印象? 简而言之,教育培训领域要变 ... 焦虑的母亲,养不出从容的孩子 深度育儿 23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有偿征稿,点击查看 文|木青 本文由|萨提亚育儿(satiryuer) 授权发布 充值40万,团课2000多节,34岁才生下孩子的李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