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陆地诗词》(231)咏澳门(书法舞蹈版)
咏澳门
陆 地
一掷千金夜未央,
得失无意大文章。
人生没有回头路,
成败丹青自留香。
Ode to Macau
By Lu Di
Tr. Zhao Yanchun
The night is on; deal or no deal they play;
It’s a great canto, be it loss or gain.
Life has no do overs or backward way;
Great integrity like balms does remain.
注 释
■ 一掷千金夜未央,得失无意大文章——
本诗借题发挥,虚写赌城澳门,实则隐喻人生,知者自知,明者自明。
起、承两句含蓄地点出了澳门夜以继日、一掷千金的赌城特色。澳门被称为“东方蒙地卡罗”和“东方拉斯维加斯”,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夜幕之下,整个赌城霓虹映天、灯明如昼,赌客们通宵达旦、呼卢喝雉、挥金如土,固称“一掷千金夜未央”。
“得失无意大文章”承接上句。赌场之上,胜负无常,一念之间,有人时来运转,柳暗花明,有人关山路断,倾家荡产,想达到胜负“无意”的心态和境界,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换言之,如何能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慌,那可是一种大修行,一门大学问,一篇“大文章”。
■ 人生没有回头路,成败丹青自留香——
转、合两句以赌场暗喻人生,由写实升华至哲思。在诗人看来,人生其实也是一个大赌场,胜负无常,得失难测。手起注落,脚起印见。人生的每一次“抉择”都如同赌场赌徒的“落注”,落注应无悔。人生的选择不论对错,都无法更改,回头已不再是岸,甚至连后悔本身都已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合句直抒胸臆,作者在此已完全超脱赌城,认为人生不应拘泥于成败得失,只要竭力而为,其中的苦乐滋味,都是宝贵经历,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之意。“丹青” 原是绘画艺术的代称,这里指人生如画板,五彩斑斓。“自留香”指生活中的得失成败,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都会留下印记,理应坦然面对,甚至化作人生的财富。
延伸阅读
澳门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赌博业及其关联的旅游业、酒店业使澳门长盛不衰,使之成为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经过100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是各种宗教汇集之地,既有儒、释、道和妈祖文化等古老的中国宗教,也有后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澳门得到了充分体现。大三巴牌坊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是东西方宗教互相包容的杰作。1982年,澳葡当局成立“澳门文化学会”,协助当局制订和执行文化政策。
澳门土语(Macanese)是由葡文、马来语、粤语、英文、古葡文以及少许荷兰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混合而成的澳门方言,葡萄牙文叫“巴度亚”(Patuá),曾是澳门土生葡人常用的语言,已几乎绝迹。葡萄牙语大多是占澳门人口2%的葡裔人口使用,是澳门的官方用语之一;而普通澳门华人甚少以葡萄牙语作为第一语言。目前,葡萄牙语在澳门除政府、法律部门和与葡萄牙有关连的商户或书店、社区流行之外,已不再流行。
中文朗诵:赵立坤
英文朗诵:邬建军
诗文书法:吴海民、杨明、马汉、曾一莎
图文统筹:惠东坡教授
舞蹈支持:学堂乐歌 湖光塔影
舞蹈总监:李 淼
舞者:李佳欣
拍摄制作:孟静
图文编辑: 曹慧瑜
技术支持:圆角文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诗作者: 陆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曾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体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众文化学会节庆礼仪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1998年以来,发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等17部;2004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创办每年一度的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和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博士招生方向: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研究;节庆礼仪文化与传播研究。
译作者:赵彦春,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编,华北科技学院特聘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国际东西方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台湾政治大学《广译》编委,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延安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印度Mericet大学学术委员。涉猎哲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门专业,除80余篇科研论文外,出版专著8部,译著19部,编审教材5部。2014年出版的《英韵三字经》,被新华社、报日人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今日头条、网易等各大知名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有史以来最美汉英翻译”“神翻译”“神还原”。
书法作者:
吴海民,1955年生,河南内黄人,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先后任报日人民高级记者,《新闻出版报》总编室副主任、新闻部主任、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副司长,《京华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副会长。
杨明,1952年生,北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先后师从著名书法家何春林先生、邵玉铮教授。现为中国书法促进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昌大学人文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作家报特聘书法家、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国内书法艺术大奖赛上获奖,入选中国现代书画家名录,被海内外几十家机构和企业家收藏。
马汉,1961年生,陝西泾阳人。自幼酷爱书法,取法颜柳,上溯魏晋,各体兼工,变化多端而又不失法度;內藏筋骨,外显灵秀,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美,雅俗共赏,继往开来。
曾一莎,艺名陶莎,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米芾行书和中国画写意花鸟。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书画比赛中获奖。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