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鹏:我与荣春社的难忘情缘

这是在2011年岁末2012年年初,由朱云鹏先生口述,我代为整理的一篇回忆他荣春社学习生活的短文。整理成文后,我将文稿寄给朱老,朱老经人读后,认为“内容空洞”,故这篇文章便没有寄出发表,而是保存在我的电脑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硬盘文学”。孰料2012年12月23日朱老弃世远行。一年后,由我和南昊兄合写的怀念先生的文章在《中国京剧》上发表,作为受到朱老教授指点过的学生,我们的心中感到些许的安慰。近日整理电脑,意外发现了这篇文稿,使我回想起很多。朱老已经故去,这篇他回忆在荣春社生活点滴的文章已不可能再进行修改和发表了,于是,我想到把它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以此怀念令人爱戴的朱云鹏先生。

2013年岁杪乐之记于盛京南郊无尘轩北窗

(口述:朱云鹏  记录:刘新阳)

回忆八十多年走过的人生,在我的从艺生涯中曾经遇到过很多前辈、名家和大师的提携与帮助。进入老年后,常常回忆前尘,不能使我忘怀的其中之一就是我在北京荣春社深造、演出的日子。

最初,我只是一个在上海天蟾舞台搭班唱唱《黄金台》、《跑城》、《卖马》一类“帽儿戏”的青年演员,因在程砚秋先生天蟾演出《锁麟囊》中“钻锅”演出了赵禄寒一个角色救了场,得到了程先生的提携。在得知我有志到北平继续深造后,程先生把我从上海带到北平,之后又同尚小云先生联系,把我安插在尚先生的荣春社科班继续深造。

1946年农历五月十五,经程砚秋先生与尚小云先生打电话,我在李春林、我的义父阎世祥二位先生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椿树上二条胡同的荣春社,也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尚小云先生。当时是五月天,尚先生身穿纺绸裤褂,手提两个棒槌,浑身是汗。李五爷见状忙问尚先生:“您这是干嘛呢?”尚先生一面招呼我们进屋落座,一面解释说:“盛章、少春要演《巴骆和》,我的巴九奶奶,所以得练练。这功夫一个礼拜不练,就让你自己知道……”说话间,我随同李、阎二位先生被让到尚先生的客厅,尚先生的客厅是两间正房,屋内有两面立地的大镜子,还有多宝阁,上面摆放着很多古董。落座后,义父和李五爷向尚先生引荐了我,尚先生问我:“开蒙学的什么?”

“武生。”

“为什么学武生?”

“我从小跟我姐夫黄宝岩学戏,所以开蒙是武生。”

也许是尚先生也是武生开蒙的缘故,老人家听了我的回答很是高兴,在问了我都学过哪些戏后,尚先生便请来荣春社的耿明义先生,对我进行了带有摸底性质的入科考试——先让我素身连唱带做的表演了《夜奔》的头一场,之后又让我走了《定军山》和《战太平》里的一些身段,还听了我吊嗓。义父阎世祥见尚先生和耿先生对我的表现还算满意,便向尚先生提出“要不要给云鹏按社里排字?”尚先生说:“按理应该叫云鹏在‘长’字科,可是‘长鹏’又不响亮;先不急着改名,容以后再慢慢琢磨”,又说“先登报,就写本社上海新到青年余派老生朱云鹏参加演出《红鬃烈马》。”就这样,我得到了尚先生的首肯,给师父行了礼,就算进入了荣春社。

在《红鬃烈马》里我演薛平贵,长麟师哥饰演王宝钏、田荣芬饰演代战公主。长春师哥在《红鬃烈马》的前面演《水淹七军》。因为第一次与荣春社合作,所以师父亲自排戏和把场。经过排戏,我加入荣春社后的首次登台在华北戏院,演出反映很好,之后除了《红鬃烈马》,我又相继在荣春社排演了《碰碑》、《四郎探母》、《打严嵩》等戏,都是在华北、华乐戏院演出,其中反映最好的是《碰碑》,后来杨宝森先生也是在华乐听了我的《碰碑》才同意收我做徒弟的,那时我还在京城最有名的大北照相馆拍了《碰碑》老令公的剧照。在师父的提携下,我还在师父的《汉明妃》《墨黛》中配演过角色。

在荣春社的时候,我吃住都在义父阎世祥的家里。义父的家在窑台附近的红土庙,有戏的时候,科班会事先让“水锅”到义父家通知我什么时间到椿树上二条排戏。没戏时,我就在义父的安排下,起早到陶然亭喊嗓子,之后请朱家夔、杨宝忠先生给我吊嗓说唱,还向莫敬一先生请教。另外,我还向陈少五先生学了汪派的《文昭关》、《下河东》、《江东桥》等扎基础的老戏,《江东桥》又叫《挡谅》,是京剧“三挡”之一,可惜现在已经没人演这戏了。因排戏的原因,有时我也在荣春社吃饭,而且非但吃,我还是与师父一起吃。我是南方人,平时爱吃豆制品,最喜欢吃的是豆皮儿,所以荣春社的师兄弟们还给我起了个绰号,叫“豆腐皮儿”。当时在荣春社演出的老生还有徐荣奎和徐荣春。

在荣春社的深造和锻炼,使我的技艺也有了提高,开始崭露头角。在1948年8月,经李春林、阎世祥的介绍,拜“四大须生”之一杨宝森先生门下专研“杨派”艺术。1948年底,民国政府的反动统治,米贵如珠,师父尽量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变卖家产来维持荣春社,但最终还是抵不过昏聩的世道,无奈荣春社“报散”。离开荣春社后,我先后搭过张云溪、张春华、云燕铭、赵蕴秋的班儿,都是挂二牌老生,在北平的各大剧院演出。后来,因老母只身在沪,我才不得不离开北平回到上海。

全国解放后,我流动演出于山东各地。1955年在烟台演出时,我与尚剧团不期而遇。我在看了师父的《汉明妃》后去后台拜见他,因多年不见,倍感亲切。在询问了我离开北京后的情况后,师父问我:“看我现在演出怎么样?还行吗?”我说:“您那三个像蝴蝶飞的大圆场,脚底下比我在北平看您戏的时候还要‘溜’!”听了我的回答,生性豪爽、从不遮掩的师父显得有些不满意,对我说:“你这个孩子滑头!不老实,说瞎话捧我开心!”我笑着对师父说:“您别生气,您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过去您在北平的时候,有时一个月也演不上一两回,像《汉明妃》这样的戏更是一个月也不露一回。现在全国解放了,您的‘尚剧团’全国跑,十天一个码头,每到一个码头,必贴您的《汉明妃》。算下来,现在您的《汉明妃》一个月差不多就要演两次。过去您对我说‘功夫不练,一个礼拜就让自己知道’,可是您现在就当练功吧,一个月还得在台上练两回《汉明妃》呢,您脚底下怎么可能不比过去‘溜’呢?您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师父听我这么说,立时变得开心起来,笑着说:“好小子!说的有点道理!人啊,越老越不能歇,要出来演出,老了不能闲着……”这是解放后我见到师父见面时一次有趣的对话。

1979年,我在导演黔剧《奢香夫人》中因车祸造成腿伤,养病期间应荀夫人张伟君师母(从我爱人李妙春那里论)之邀,从贵州架双拐到北京住在宣外山西街13号的荀宅,与徐凌云一起协助师母起草《荀慧生传略》的初稿。期间恰逢长春师哥从齐齐哈尔回北京,经常去荀府做客,只要我与长春师哥在荀府碰面,知道我们都喜小酌的荀师母就会主动拿出一瓶董酒,笑着对我和长春说:“今天这瓶董酒就是你们俩的了!”我和长春就在荀府对酌,彼此都是劫后余生,抚今追昔,好不痛快。长春师哥不仅教戏严格,而且快人快语,从不遮掩,还很较真,为人颇似尚先生。针对当时有个天津武生演员说“现在北京没有武生”的话,长春师哥不仅不认同,而且还专门找到武生名家高盛麟去评理,当然盛麟对“北京没有武生”这个说法也不认同。为此,长春师哥曾依然不平地和我说“你说!这叫什么话?”

就在几年前,我与长荣师弟在上海相逢,已经是全国剧协主席的长荣师弟还特地请我和老伴儿吃饭。席间,长荣师弟对我说,他清楚地记得师父给我排戏、把场的事,并说“当时,老爷子给您排戏,我们都去看了……”然而,当我们对坐历数当年在荣春社共同学戏、演出的师兄弟如今都有哪些位尚在世上时,彼此又都充满着对往日的无限怀念和对生者的祝福。

2012年1月9日整理

(0)

相关推荐

  • 锋芒出鞘、砥砺前行——记北方昆曲剧院优秀武生演员王锋

    "侯派"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侯少奎先生承续了父亲侯永奎老先生的艺术又传授给了下一代青年演员,现在剧院的优秀武生演员王锋就是侯少奎先生的亲传弟子之一. 王锋来自于辽宁大连 ...

  • (1)【转载5】杜近芳口述实录(张正贵、陆蕾采写)

    (2020-11-13 08:43:03) 京剧<梁红玉> 杜近芳饰梁红玉   学戏前要说道理   不管是生戏,还是重新下挂的戏,我学得都比较快.现在回想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戏之前,师 ...

  • 我所知道的李万春

    李万春(1911-1985) 1985年9月15日,孩子们告诉我一个噩耗:万春伯伯昨天凌晨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呢?前几天不是还在和弟子们研究<八蜡庙>吗?然而他却 ...

  • 德云社冯照洋感谢师父和义父点拨,作品演出后,他想的太多了

    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拿搭档砸挂,其目的就是为了博得台下观众的欢乐.有人说,这些砸挂有时候看着比较过分了点,特别是郭麒麟披麻戴孝上演<福寿全>,而郭德纲老师在旁边坐着.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他 ...

  • 朱云鹏:荣蝶仙“晕赞”闫世祥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清末民初时,京剧著名刀马武旦荣蝶仙老伶工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的蒙师.闫世祥(闫七)是京剧箱行'盔箱'的著名师傅.闫世祥出身于盔箱世家.他父亲老闫师傅即 ...

  • 朱云鹏:演艺琴艺双绝:一代宗师杨宝忠(六 全集)

    六.留下珍贵音响资料 杨宝忠先生的京胡艺术,内容极为丰富,是高水平的高雅艺术,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音乐财富.他和杨宝森老师合作演出的全剧录音是杨派艺术的经典之作.已出版的<杨宝森唱腔集>(由 ...

  • 朱云鹏:演艺琴艺双绝:一代宗师杨宝忠(五)

    五.论"嗓"说琴 四十年代中期我跟杨宝忠先生学戏时,杨宝忠先生曾谈到"吊嗓",他独有一番见解.他对我讲过"吊嗓"的"吊" ...

  • 朱云鹏:演艺琴艺双绝:一代宗师杨宝忠(四)

    四.艺德高尚令人钦敬 杨宝忠先生对拉琴是十分认真的,他的敬业精神和艺德使人钦敬.他常说:"胡琴的作用就是要使用各种技巧如弓法指法等,把唱腔的韵味意境衬托出来,就是要'托腔保韵':琴师不仅要把 ...

  • 「华夏经纬网」:尚小云与荣春社

    尚小云与荣春社 华夏经纬网 "宣武"这个京剧摇篮区,曾涌现过不少京剧科班(社),孕育出数以千计的京剧演员.许多京剧名家,都曾在这里成长.成名.成家.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190 ...

  • 朱云鹏:提携后辈的程砚秋先生

    京剧谚语:"艺术不能临阵磨枪,要闲来置,忙来用."1946年春,我搭班上海天蟾舞台,唱<黄金台>.<梅龙镇>.<跑城>.<卖马>等帽 ...

  • 余叔岩艺事散记(朱云鹏)

    我在与义父阎世祥.师傅杨宝森以及杨宝忠的交往过程中,听到了不少有关余叔岩的一些艺 事,也接触到当年与余先生交往的一些友人,如孙养农.莫敬一和樊棣生等人,真是有幸.现在 我年已七十有七,视力已坏,仅能凭 ...

  • 朱云鹏:余叔岩琴师朱家夔谈余氏十八张半唱片

    朱家夔先生是余叔岩的琴师,他和余先生合作多年,主要在中后期.在他之前是李佩卿,在他之后有王瑞芝.余先生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是分四个时期录的.第一个时期是1921年在百代公司录的,共录了六张半,其内容是: ...

  • 【侃京剧】朱云鹏:几处京剧唱词的辨析与商榷

    凌珂向朱云鹏先生求教 二百余年来,京剧艺术历经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在表演程式.唱腔音乐.文学剧本.服装服饰.舞台美术等诸多方面已日臻完善.各个行当的演员在严格恪守京剧艺术规律的同时,也会根据个人的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