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暑假旅游是什么体验?去哪里不重要,谁陪你去才是最大的关键
一个娃是我家五岁的阿呆,另一个娃是来我这过暑假的七岁外甥女。
这个夏天两个娃窝在家里吹空调,我都担心吹感冒了,所以一到周末,都尽量带出去转转。
上一周我们去的是南京中山陵,上上一周是上海外滩。这一周就是常州恐龙园了。
带娃出门,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尤其是八月份,烈日当头,暑气逼人。
今天我们三个人,早上九点多进园,下午三点多出来,单是农夫山泉阿呆就喝了两瓶。
晚上回到家里看微博,说今天江苏一带温度持续爆表,无锡还以39度“高烧”刷新了全省今夏最高。
今天我是一个人带娃出门的,坐车转车吃喝拉撒一通折腾,阿呆妈也为我的战斗力,狠狠竖了一个大拇指。
一园子的人,除了极少数成双结对的情侣,占绝对大头的都是家长带孩子来玩的。
有的还是全家老少爷奶奶一齐出动。你背着水壶,我打着伞,只有娃娃一个人舔着雪糕吃冰棒。
这样的情景每一次看到,还是挺有感慨的。
39度的天,据说体感温度超过40度了。
这样高温,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估计绝大部分人是宁愿窝在家里吹空调,也不愿意出来玩什么过山车,看海狮算数学题的。
至少我是不会。
反过来说,中国家长为了下一代,愿意忍受的酷热,付出的牺牲,真的是只能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了。
每到寒暑假,都很头痛,不知道带孩子去哪里玩。
不玩又不行。
因为孩子之间也有攀比,开学了,全班的孩子聊起来,你去了马尔代夫,他去了三亚,我家娃就去市区步行街买了一件T恤。
孩子情绪就很低落,觉得爸妈不重视自己。
如果老师再布置一个周记,主题是“暑假我去XX地玩了”,那就更郁闷了。
所以想到最后,还是咬着牙,顶着高温出去吧,就算来个周边自驾游也好。说真的,每次听到类似的抱怨,我都会这样安慰朋友们:
你带孩子去的是欧洲、新马泰、北上广,还是家门口的万达、步行街,这不重要。
是住青年旅社、快捷酒店,还是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这也不重要。
是春风习习的花开时节去,还是秋高气爽的国庆节去,这些也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你亲自带孩子去经历,去体验了。你们通过旅行来积累了一段属于你们自己的亲子记忆。
所谓人生,其实就是一段又一段记忆连成的。旅行积累的就是记忆的丰富度。
你的记忆里,有旅行中孩子的笑,甚至于哭闹。孩子的记忆里,有你的汗流浃背,掏钱买单的龇牙咧嘴。目的就达到了。
江浙沪一带,一两天行程之内的,几乎每个月都会跑一两趟。稍远一点的,北上广这种,一般上下半年各一次。
今年我们原本打算去的远一点。
上半年去日本、中国台湾,暑假去三亚看看海。护照、通行证都办好了,新冠疫情出现了,一切只能暂停。
但即使有这样的谁也没有料到的意外,今年我还是带阿呆就近去了好几次苏州上海南京,至于安徽老家也多回了两三次。
坦率地说,这样频繁的出游,对像阿呆这么大的孩子,对他的心智启蒙究竟有没有作用,我也拿不准。
但我是尽力往“长见识”这个方向做的。
在每一次带阿呆出游之前,我都尽量做一些攻略和知识点学习。
然后在旅行中,结合当地的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引导他多问几个问题,试着激发一些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比如,上一周在中山陵。我尽力对阿呆解释了一下“孙中山”。我是这样说的:
这里有一个很厉害的人,他的名字叫孙中山,我们今天来爬山,就是为了纪念他。
阿呆问我:有多厉害?
我说:差不多有毛爷爷那么厉害吧。
没想到,阿呆听到这个回答,不仅一下子记住了,而且心里还产生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没有告诉我,而是第二天回到家里,问起了妈妈:
昨天我和爸爸去看了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和毛爷爷一样厉害。为什么毛爷爷印在钱上了,他没有印在钱上呢?
对啊,这是为什么呢?阿呆能问出这个问题,这可能就是旅行的意义了。
先说“穷家富路不过时”。
在家可以节约,在外要舍得花钱。
老祖宗总结出来的非常宝贵的生活经验,今天也不过时。
我自己一个人出门,一般都不太讲究,不舍得花大价钱去住五星级酒店,能坐地铁公交就不打车。
甚至在和阿呆妈结婚之后,也是这样。有一年我们去北京玩,住的还是150块钱一晚的地下室。
但是阿呆出生之后,我立即发现这样不行了。
图便宜坐公交,不仅耽误时间,孩子还容易晕车。
快捷酒店里的卫生服务也实在一言难尽。有一次阿呆就在如家的卫生间里差点摔破头。
于是从此只要是带阿呆出门,一丝一毫的便宜都不敢图了。
能在闹市区住五星就住五星,能叫专车就叫专车,能找到环境好的餐厅就去好餐厅。
我也不是有钱人,也许只不过是想通了“体验好”的重要性吧。
再说“打卡”心态要不得。
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出门,就像自己一个人出门一样,使命的赶各种网红景点,去标志性的地标打卡、拍照、发朋友圈。
这种“打卡”做法没有错。
毕竟旅游一趟,来回三五天,花销三四千,如果只去了一两个景点,总觉得遗憾,性价比太低。
但我还是不太建议这样做的。
我觉得出门旅游,是一种放松休闲,与其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不如慢悠悠的选一个点,慢慢转,慢慢看。
我和阿呆妈带娃出门,一般都不会去刻意的拍照或者找标志性的点,很少有必须要到哪里看一看的念头。
而且以我的经验,带娃出门,一天能去两个景点,就算非常高效了。
每一次出门,预想的理想状态是 :
阿呆上八点多起来,吃吃早饭,然后出门去景点。中午再找地方吃饭,然后下午再去一个景点,吃晚饭,回到酒店休息。
但到了目的地,真实发生的情况是:
大部分时候,阿呆都是早上九点起来,吃完早餐十点多了,然后去打车去景点看一看。
这样两三个钟头之后,他就非常累了。
经常是在景区吃完饭,他就要打瞌睡,下午只好回酒店里陪他睡觉。一天下来也就去一个地方而已。
坏情绪,是夫妻感情的杀手。不仅是自己,对别人也是。
出门在外,因为排队、上厕所、抢座破口大骂,甚至于大打出手的事,我亲眼见过四五次了。
上一周在中山陵,就看见一个孩子跑得太快,把别人手机撞掉了。两家人吵起来,一个说孩子有错,要赔,一个说你自己没拿稳,不赔。
钱钟书在《围城》里 说过一段话:
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这话是相当有道理的。
因为舟车劳顿,在陌生环境里,各种意外突发情况很多,吃什么,去哪里,坐错车等等,心态一旦调整不好,彼此很容易着急上火吵起来。
家庭关系的核心,不是孩子,而是夫妻。
实不相瞒,以前我和阿呆妈一起带娃出门的时候,经常会斗嘴。
好在出门多了几次之后,大家学会包容一些了。这可能也就是夫妻磨合的意义吧。
现在我们出门的模式,基本上是:
攻略、打车、住宿、买单、背包,扛着阿呆骑大马,我负责。小吃、点餐、喝牛牛、哄睡觉,阿呆妈负责。
各自分工明确,互相补台,天下从此就太平了!
今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