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当年,他红遍上海滩;亲生父亲找上门来,坚决不认!

在我国京剧的历史上,除了“四大名旦”以外,还有“四小名旦”的叫法。“四大名旦”是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行的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中评出的;而“四小名旦”则是源于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的“四大童伶”评选。

四个人相比,张君秋的背景有些特殊。李世芳、毛世来是坐科“富连成”的,而宋德珠则是北平戏曲学校的学生;他们都受过武功的基本训练,只有张君秋没坐过科。因此,在武功和身段上,张君秋要逊于其他三人。

张君秋,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1920年10月23日出生于北京。张君秋的母亲张秀琴,是梆子青衣,曾在张家口红过,后来嫁了一位姓滕的小京官。

北伐以后,政府南迁,滕某竟抛弃张秀琴南下,在南京谋了份差事后、另筑金屋。最后不知什么变故,出家当了和尚。张秀琴被滕抛弃后,茹苦含辛、扶养两个儿子成人。因对滕某深恶痛绝,将两个儿子该从母姓,老大名张君杰,老二名张君秋。

第二年,在“四大童伶”评选中,张君秋被报界评价为“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报界说,他(张君秋)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中。

后来,张君秋被马连良看中,要他在《苏武牧羊》中演胡阿云。而胡阿云,是王瑶卿的绝活儿。为了演好这部戏,张君秋每天跑大马神庙(培英胡同20号,王瑶卿住所)、找师爷请教。

不久,张君秋不但在北平大红大紫,也红遍了上海滩。张君秋红了以后,跑了几次上海滩,就发生了南京的“滕和尚认子案”。当时的南北报纸对于此事大登特登,轰动全国。虽然验明正身,那个滕某确系张君秋生父,当时张秀琴坚决表示“覆水难收”。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

1997年5月27日,张君秋在北京逝世。此去经年,愿大师安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