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是一个“速度”的运动
原创
|
浏览:240
|
更新:2017-07-03 20:55
|
标签:乒乓球
乒乓球运动本质上是一项以“速度”为主要特点的运动。 ---zhang5728
工具/原料
乒乓球拍
乒乓球台
乒乓球
方法/步骤
一是:力量是基础、放松是前提、速度是核心;
二是:在“初速度”的基础上尽量增加“加速度”。
速度,在乒乓球运动的外观上很好理解:比如接发球时,你的判断要快速、步伐启动要快速;相持中你的步伐移动要快速;等等等等。这些都要理解。
今天,我重点要阐述的还是球拍触球瞬间的“速度”。
为什么说“力量是基础”?
力量,是确保击球时的速度。有人会说经过系统训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但是击球时却威力不小。实际上如果一个成年人动作合理的话,那么你的击球威力肯定会比小朋友更大。更多的时候,是你不会运用的自己的力量,所以影响击球质量,而不是说力量不重要。要不国家队也不会有专门的力量训练了,而且现在顶尖的运动员,在力量方面绝对是胜人一筹的。
为什么说“放松是前提”?
这就要回到上面一段了:你力量很大,但是你打球时不会放松,身体很硬,那么真正作用到球上的力量就不会太大,也就是说你空有一身力量用不上。
为什么说“速度是核心”?
我这说的“速度”特指球拍触球瞬间的“速度”,而前面说的“放松”是确保“力量”更好的反映在“速度”上面,换句话说,击球瞬间的“速度”能够充分体现出你自身的力量。
也就是说:力量、放松、速度,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而之所以说“速度是核心”,因为你的力量、放松、动作、步伐等等,最终都要通过球拍击球“那一下”来体现。如果“这一下”质量不高的话,你力量再大又有什么用?毕竟乒乓球运动和举重不一样,比的不是你的力量大小,呵呵。
再来说说“速度”自身的细分:初速度、加速度。
粗略地理解可以是这样:身体的动作提供“初速度”,手臂/手腕/手指的动作提供“加速度”
按照这种理解,“初速度”体现的是“用身体打球”,“加速度”则保证了击球的质量。
缺少“初速度”,那么整个动作看上去就会不太协调,比如说,有的人发球动作外观看上去很僵硬,恰恰是因为缺少腰腿的动作,只是靠手臂甚至只是手腕在那比划。
缺少“加速度”,那么击球质量不会太高,比如有人拉球,动作很大,但是球的速度、旋转不太强,和动作不成正比,恰恰是因为击球瞬间的“加速度”不够,或者说手臂手腕手指的运用不合理。
“初速度”的理解不难,所以今天我不做重点解释,大家可以从动作上去规范一下,比如发球时多体会一下腰腿的动作和重心的转换,比如拉球多体会一下蹬腿转腰的作用等等。
在这,我着重阐述一下“加速度”的作用和练习方法。
“加速度”的作用,大家可以粗略这么理解:一是确保击球质量,二是在身体无法做大动作的时候,加速度的作用尤其重要,比如台内球的处理(挑打、拧拉)等。
三是发球质量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加速度”。至于“加速度”的练习方法,我提供两个方法:
一是发球“加速度”的练习方法。
方法是用球拍去“砍”球,在这就不重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二是弧圈球“加速度”的练习方法。
这个练习可以通过自抛球来完成,具体方法是:球拍前倾、和球台夹角不要超过45度,非持拍手拿球、从“球网高度”让球自由落体,然后持拍手用球拍快速摩擦球的中上部让球越过球网到对面球台。这个方法就是练习你瞬间摩擦球的动作和感觉,因为球本来就低,如果没有瞬间的加速度,那么基本上球拍就是在“碰”球,结果就是击球百分之百下网。至于非持拍手离球网远近无所谓,近一点可以体会台内球拧拉和挑打的感觉,远一点可以体会拉出台球的感觉。
说到这里,我再顺便说说目前弧圈球的两个分类及各自需要加强的方面。
目前弧圈球大体上分成两类:
一是由“攻球”过渡而来,二是直接从“摩擦”开始练习。
前者一般是经过相对系统训练,有一定基本功,正手攻球和反手拨球有一定基础的人,后者则大都是半路出家,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打野球出身的。
至于这两者孰优孰劣,我个人觉得不能一棍子打死,非要说谁对谁错,我觉得这两个途径都行,只是两者练习重点要有所不同:即在“转”和“顶”方面各有侧重。
最后总结一下:乒乓球是一项以“速度”为特征的运动(力量、放松等都是为了确保“速度”服务的),不但要有身体动作带来的“初速度”,更要加强击球瞬间“加速度”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