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古塔--- 白云寺塔林(2)
【荒岗垒就玉楼台】
--- 白云寺塔林(2)---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白云寺内残存两处塔林,上一篇博文说的是塔林甲,这篇博文说说塔林乙。塔林乙位于白云寺庙院左前方一处半山腰平台上,总体地势分为三级台地,塔林内现残留各式墓塔6座,其中石塔1座;墓塔的分布情况是:一、二级台地上各残留一座,三级台地上残留四座。有三座墓塔残留塔铭,其中只有一座墓塔的塔铭年代题记清晰。该塔林曾遭到人为破坏,但塔体基本保存完好。从现存墓塔的形制及其他相关信息来看,可能为明清两代遗留。
白云寺塔林乙中的6座墓塔均为实心塔,总布局呈不规则的“7”字形排列,由于每座墓塔的塔铭方向不一致,所以无法判断塔林的总方向,不知道它朝哪边。
现存塔林中只有两座塔有明确的塔名。为了叙述方便,按照我拍摄的顺序分别暂编为1-6号,除4号塔是一座石塔外,其余五座砖塔从外观上看,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1号塔为八角三级楼阁式;2、3号塔为六角三级楼阁式;5、6号塔为八角单层亭阁式。其中只有2号塔保留明确的年代题记,因此参照2号塔,以及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可能1号塔是清代遗存,其余四座塔可能是明代残留。
1号塔塔铭已失,不知道塔主人是哪位高僧,亦不知其年代,根据塔身上的木结构砖雕对比2号塔,应该是清代中期所建。该塔平面八角三级楼阁式,塔身通高约4米;塔基座没入土中不可见;第一层塔身被人刨开,内有一尺见方的塔龛(上图),可能是瘗藏舍利之所。
第二层塔身素面。第三层塔身正中镶嵌砖雕的八卦图案,这个做法与著名的“晋中塔墓”如出一辙,具有强烈的信仰基层大众化特色--- 可以解释为佛道殊途同归,相互融合接纳共存。这种佛教高僧墓塔上出现道教及民居装饰图案的情况很多,至少在晋中地域内不算罕见。塔顶由四层青砖反叠涩收结,上置砂石质宝刹(下图)。
该墓塔通身磨砖对缝砌筑,三层塔檐下均有木结构枓栱,且做工精致;塔檐上有简易的单层青砖叠涩的平座,是整个塔林中保存最完好的墓塔。
【白云寺塔林·怡山大和尚灵塔(2号塔)·清】
怡山大和尚灵塔(即2号塔),位于1号塔身后的第二级台地的边缘上,与1号塔的形制、做工及构造方式基本相同,只是更高一点,塔身通高约6米;在塔身的第一、二层的大致东南侧镶嵌着两块塔铭(上图)--- 上面的一块是怡山大和尚塔铭,下面一块是造塔人的题名。由于塔铭石质粗劣而开裂严重,铭文在现场无法识读,如果拓片的话大致可以阅读,但是铭文落款清晰“峕大清康熙三十二年正月......”即公元1693年。
怡山大和尚灵塔是整个白云寺塔林中最精美高大的一座墓塔,塔顶覆盖琉璃,宝刹也是琉璃烧制,只是刹顶已毁。该塔的第一层塔身也被刨开,塔身内没有塔龛。从破口处可以看到塔内的构造:外表由青砖砌筑,内部规则地填充土坯砖,塔身中间置一根通柱以稳固塔身。
【白云寺塔林·怡山大和尚灵塔塔铭·清】
3号塔位于2号塔身后的第三级台地北边缘,是一座简洁的实心楼阁式砖塔,塔身共三层(也许是两层,第一层也可能是须弥座),第一层腰檐下有简单的仿木构枓栱,由于掩埋土中而无法看清。塔身通高约3米;塔身第二层南向原有塔铭,已失;腰檐叠涩筑成,塔刹已毁。由于该塔构造简单而粗放,与1、2号清代砖塔做工精致的外观相去甚远,又与4、5、6号塔同处第三级台地上,猜测可能是一座明代塔。
4号塔是整个白云寺塔林中唯一的石塔(下图),但是由于它处在第三级台地悬崖之畔的荆棘丛中,无法拍到正面图,隐约能辨认出塔身上有字迹。该塔是一座晋中区域内较为常见的(比如卦山天宁寺塔林)八角经幢式石塔,须弥座和塔身完好保留,塔顶和塔刹倒毁无存,现残高约1米。
按地理上的晋中一带,此类型石塔非常多,比如卦山天宁寺塔林、玄中寺塔林、龙泉寺塔林、圆明寺塔林、镇寿寺塔林、开化寺塔林等等,而这些塔林中的此类石塔其时代绝大多数指向明代,极少数可达宋、元时期,而清代极其罕见。所以据此推测,此塔最有可能是明代所遗。
【白云寺塔林·4号塔·明?】
【白云寺塔林·5、6号塔·明?】
第5、6号墓塔位于第三级台地的中央部位,这两座实心砖塔虽然构造简略,但是形制古朴庄重,外观完全相同,均为八角单层亭阁式,塔身通高约2米---底层为叠涩须弥座;塔刹已毁;塔身由单层立砖分割为八面,均在塔身南向镶嵌塔铭,其中6号塔塔铭丢失,但是塔身后面的落款砖尚在。这两座砖塔虽然都看不出清晰的年代题记,但是落款中的弟子题名,成为判断这两座塔时代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整个白云寺塔林的一个时代依据。
【白云寺塔林·照蕴空禅师灵塔(5号塔)·明?】
【白云寺塔林·照蕴空禅师灵塔·塔铭】
照蕴空禅师灵塔(即5号塔)的塔铭由一块普通青砖雕琢而成,塔铭上原本内容完整清晰,落款详细,但是遭到了人为的打砸而残损,特别是年代题记遭到彻底的蓄意破坏,年号被砸只剩下“年十二月三十日造”(上图)。幸运的是,落款中七名“性”字辈门徒的名字尚能清晰辨认:性教、性禧、性虔、性觉(宽)、性现、性玉、性稳。
6号塔的塔铭已失,但是侥幸残留了一块落款题记,其中的“祖”字辈门徒5人的名字中可以看清祖定、祖俭、祖真等人。
在白云寺中保存着13块明清碑碣,其中刻立于大明嘉靖20年的《启建前庵重整白云寺补盖南殿记》一碑篇幅很长,叙事详尽。碑文中一前一后提到了“可听”“祖义”和“性忠”三个名字。很显然,后两位僧人名字与5、6号塔上的门徒字辈完全相符,虽然塔铭题名中没有这两人的名字,那可能是建塔时这两个弟子尚未入门。
另外,依据碑文中名字出现的顺序可以推测出:在大明嘉靖20年前后,白云寺僧人的辈分是:可、祖、性......这就又推测出:6号塔的主人是“可”字辈的,而5号塔的主人“照蕴空禅师”是“祖”字辈的。进而可以推测,塔林乙中这7座塔的传承顺序可能与我拍摄的顺序正好相反是6、5、4、3、2、1号塔。
根据上面提到的碑文内容就可以肯定,6号塔至少建于大明嘉靖20(公元1541)年之前,是白云寺塔林中现存最早的一座墓塔。
【白云寺塔林·6号塔及塔铭·明?】
【白云寺塔林·明、清】
白云寺塔林乙中的墓塔总体布局“零乱”,尤其是塔铭镶嵌的相对方向不一致,大致情况是1、2号塔方向基本相同,坐西北朝东南;4号石塔情况不明;而3、5、6号塔的方向基本与寺院相同,即坐北朝南。从以上分析看出,塔林乙中第三级台地上的四座墓塔可能都是明代的。白云寺塔林甲、乙两处残留的这12座墓塔,虽然时代晚近,造作粗糙而艺术价值不高,但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墓塔形制奇特怪异,对于了解和研究晋中地域性宗教构筑物,以及保持我国古塔的地域性多样化依然具有一定的构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