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老师和家长的责任,保证“家长群”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
家长群变“压力群”近来似乎成为舆论的焦点。近日,江苏一家长发布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
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引发不少家长共鸣。此前,在江西某学校三年级的一个家长群中,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了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突然情绪崩溃。因为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10月13日,浙江一所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进行大扫除,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一位家长因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打扫,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于是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
其实,家长群本没有错,错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错位或失职。而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家长群,是家校沟通交流的工具、平台之一。因为有教师或者家长滥用这个工具、平台,给教师、家长带来了很多麻烦、负担,甚至矛盾、误解。有的老师在家长群里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在学校搞创建等活动时,要求家长到学校帮助打扫卫生;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做手工、拍视频……对没有符合要求的家长,老师直接在群里批评甚至指责,让家长颜面尽失;家长们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开启称赞、感恩模式,家长群成为“夸夸群”;群内甚至会出现“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使家长群变了味。令家长们苦不堪言的家长群,实际上也并非就是老师们的心头好,老师也是满腹怨言——每天除了工作以外,老师还要在群里解答家长们的各种问题;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幼儿园老师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追着孩子们拍摄短视频再发给家长,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在群里搞推销,讲山海经,家长群成了“家长会”,影响了正常消息的发布和接收。另外,家校之间的矛盾、隔阂,借家长群的问题而爆发,也与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和社会选人用人标准带来的教育焦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共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少不了家校共育,单靠学校或者家庭,都不会成功。我们的教育历来都十分重视家校协同,在育人上形成合力。要让家长群发挥好家校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作用,进而做到家校共育,必须给它立规矩,厘清老师和家长的责任。首先,老师要明确:布置作业要多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尽量不在群里布置;不布置学生难以完成、最终实际上要家长完成的作业;批改作业要当做老师自己的职责,不转嫁给家长;老师既要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与家长交流、沟通,也要发挥传统的家访的作用,与家长及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解决不见面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家长要明确: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与学校(老师)形成合力,协同教育,不能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老师);要加强学习,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多与老师探讨教育的科学方法,孩子在家时,要尽到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再次,家长群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建立的,无关学习的事情不在群里谈论,不在群里炫富、争宠;要注意接收老师发布的有关信息,尽量及时回复;与教育无关的事情不在群里转发,不让家长点赞、转发有关信息,杜绝在群里搞推销商品。最后,遇到学生在校时学习上、身体上等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必须与家长个别交流,不得在群里说;家长遇到孩子有什么学习、身体等方面的问题要问老师的,也是与老师个别交流。在群里与家长探讨,要注意文明礼貌,不轻易打断家长,更不指责家长;涉及自己孩子的有关事情,要与老师个别交流;对老师或者学校提意见、建议,尽量个别进行,不在群里进行。家长不能因为个别老师没有尽到职责而污名化老师群体,发泄对教育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