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第一“高”,不一样的“豪宅”!
01
楔子
因为未来第一高楼的造型和传统的住宅非常不一样,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去查了些资料,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点”,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介绍下这个楼的与众不同。
02
项目介绍
这个项目是中信广场二期,占地面积208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5297.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0552平方米。
该项目建设用地位于江西北路以东,塘沽路以南,四川北路以西和规划七浦路以北,距离外滩源仅有600米。
除了3栋住宅之外,该项目还建造了一座历史保护建筑与一栋办公楼。
160米的超高层塔楼,立面被避难层分为上、中、下三段。而避难层又与空中花园结合,充满了未来主义的立面中透出Artdeco风格,与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形象相契合。
南侧一栋塔楼的顶部还设计了停机坪,这也是上海唯一的住宅停机坪。
这个项目的设计团队也是豪华阵容:美国建筑事务所Portman Architects,日本的日建设计株式会社NIKKEN SEKKEI和博埃里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鸟瞰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
这个项目的户型设计也非常的特别。
1.采用三角形的平面布置,有别于传统矩形。
2.平层2户,我目测户型面积约350平方,4房3厅6卫的格局。
3.主、仆流线有别于传统的分离,是进户后分流线的。
4.为了更好的观江景,南侧一字排开都是超大阳台,而且把立体绿化的概念结合了进去。
豪宅之所以成为豪宅,我在《深圳湾1号,顶级豪宅的“要素”观止!》中罗列的比较清楚了。
a. 地段,仅仅是顶级豪宅的一个开始。
b. ”圈层“,可能才是豪宅最重要的要素。
c. 话题是伴随着豪宅而生的,热点是顶级豪宅的要素。
d. 超越居住功能的房子,“大师”和“大奖”是标配。
e. 造型一定是要让人过目不忘,最后能抽象为符号的。
f. 配套和服务也是顶级豪宅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这个项目其实也都遵循了这些原则,但项目还在设计阶段,所以很多的要素还没显现。但就从目前的设计信息披露来看,已经符合a/c/d/e四项要素了。
03
品质联想
我看到这个项目的效果图,脑海中浮现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电影。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享乐主义、斯宾塞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
人们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
电影的主人公盖茨比虽然努力营造着黄金的宫殿和热闹的聚会,然而对这一切享乐喧闹又毫无兴趣。
极尽奢华,纸醉金迷的这种风格被后人称为“盖茨比风格”,而这个项目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
而用建筑的专业术语来说,这叫装饰艺术风格 (Art Deco),上海的很多老房子都是Art Deco,所以这种风格与“海派”上海的气质是相符的,更确切的说,是融为一体的。
04
大师效应
这个项目的设计是美国建筑事务所Portman Architects,而创始人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是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设计建造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虽然这个项目未必是大师亲自操刀,因为2017年12月29日,约翰·波特曼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但是这个项目很好的延续了波特曼事务所一贯的风格。
约翰·波特曼被誉为“中庭之父”、“改变了全世界城市天际线设计师”。
视觉冲击有时候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我举两个案例来说明。
1967
亚特兰大凯悦酒店
建筑大师波特曼在建筑的中心设置了一个“中庭”,所有的交通组织和功能布局都围绕着中庭展开。中庭成了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或者说“共享空间”。
但这种做法在当时太过超前,以至于投资方临时撤出项目。波特曼非常不甘心,带着这些设计向各个酒店老板推销。最终,他的不屈不挠和承诺,终于得到了当时还只是一个连锁汽车小旅馆的 Hyatt House 公司的支持。
建成后,酒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波特曼的酒店设计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认可。而 Hyatt House 公司,后来也发展为全球性的凯悦酒店集团。
中庭让建筑内部的空间得到更多的光线,同时也增添更多特殊的景致。
1985
万豪酒店
1985 年,波特曼的马奎斯万豪酒店在当时还很破旧的纽约时报广场(又译时代广场)开业。酒店的中庭位于 45 层,大堂则放在 8 层。
时任《纽约时报》建筑评论员的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形容它是个“冰冷、令人不快的地方。这座酒店和很多波特曼设计的建筑一样,几乎是完全内向性的,建筑师好像只对发生在墙内的市区活动感兴趣。对于纽约剩下的部分,这座建筑就变成了一道粗糙的水泥高墙。”
波特曼的“中庭大楼”被视作市中心的救星,能吸引游客,把郊区的购物者带回市中心,复兴经济和衰败地区。
但有些项目没能成功,而越来越多的批评将他的作品斥为排外的孤岛,做着和初衷相矛盾的事——明明是打算复兴市中心的,却将自己割裂了出去。
约翰·波特曼的设计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用自己的设计改变了世界上很多城市的“天际线”,甚至重新定义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景观。
05
在中国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之际,波特曼受小平同志之邀来华,成为最早到中国发展的美国建筑师之一,由此他也逐渐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
上海商城
上海商城(Shanghai Centre)项目是波特曼在中国最早的项目,这个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浦西的天际线。
而波特曼建筑事务所就在上海商城里,我还记得13年前换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去面试过。当时我的英语已经还给了老师,还是在翻译的帮助下完成的问答。
一个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我至今记忆犹新。国外的幼儿园可能规模都比较小,而我们动则12班,15班的,我就是解释了这个问题。
虽然最后没能成行,但是我对这次与“波特曼”的邂逅,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也感谢Walter N.Jackson先生的给我的”指点“,我至今保留着这张名片。
2008
北京银泰中心
2011
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2014
金虹桥国际中心
2006
浙江财富金融中心
除了已经建成的这些”天际线“项目,波特曼在中国还赢得了多个有趣的项目。
深圳太子湾
深圳太子湾一新地块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由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该综合体将包括一拥有350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零售空间将围绕中庭组织,并通过隧道、桥梁和分层级的行人流线连接。
建业里
这是一个城市微更新的项目,是对上海石库门房子的活化,赋能。
泰康申园
这是一个养老项目,在上松江的高端大型综合康养社区。
华侨城JW万豪酒店
这是位于深圳前海中心区域的一个酒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