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一边拖延不做,一边在责怪自己?

01.

很多人都会因为拖延症而自责,觉得自己是无法管理人生的LOSER。

但是爱玩耍实在是人类的天性,不是只有孩子才爱玩,成年人也一样需要玩耍的时间和空间。
 
拖延,
其实就是,我没有玩够我还想再玩;
或者是我不想做这件事,尽量延后去做。

我的一个来访者,和我讨论过拖延症,每次提到拖延,他都对自己深恶痛绝。

他说,他的拖延严重到,工作里面需要做的一件事,他能拖半年。这件事就是,他需要跟每个新发展的客户,建立联系,算是一个工作的流程。

因为这件事虽然是他必须要做的,但是他不是每天被人盯着,所以他一直没有去做。

结果到了最后,公司给他下了通牒,你再不做,这些你发展的客户,就直接划给别的同事了。

这个时候,他才开始去做。

而实际上没有做的这半年时间,他也一直活在对自己的指责里面。
 
这是很典型的拖延了。

一边拖延不做,一边有个声音在责怪自己。

他的拖延原因其实很明显,后来我们在咨询里慢慢就发现了:

小时候,他总是被爸爸严格教育,死死盯着,作为独生子,他爸爸对他的教育就是一件事情干完了马上有另一件事情等着他,作业写完了抓紧读书,书读完了抓紧锻炼。

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时间。

这种被必须要做的一件一件事情包围的感觉,像不像溺水?

所以,他会有强烈的渴望,将头伸出水面去呼吸,对于再度被水包围,他同时也会有强烈的恐惧。

如果不想去体验这种感觉,那最好就是不要去做。

“不要去做,不要开始,我就不需要进入那种被一件一件事情包围到停不下来、似乎被溺在水中、将要窒息的可怕感觉。”

于是,他发展出了保护自己远离这种害怕的潜意识模式——拖延。
 
拖延,是为了保护他自己不被做不完的事情弄得窒息。

而同时,父亲当年不断催促的声音,也在他的内心化为了他自己的内在声音,于是他的内心还有个不断催促的、严厉的教导者。

所以,他一面拖延,一面自己骂自己,一面拖着不去做,一面因为自己的不做而深深自责。

这种内心的痛苦冲突,几乎是所有拖延的人的“搭配套餐”。

02.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做的不是去改变人的拖延。

而是帮助一个拖延的人,缓解他内心的冲突,让他理解自己,不要不断自责,完成对自己的接纳,达到自洽。

我也认为,这是一切成长的根本。
 
成长,不是切除你的内心冲突,切除你对自己不满意的部分,而是探究所谓内心冲突的实质,搞清楚你的不满意从何而来。

让你离自己的感受更近,
让你可以去爱和容纳自己。

如果有了爱和容纳,一个孩子就能重新成长,一切都会被改变。

这样才能迎来成熟和强大。

前几天,我和好朋友有一个很有趣的聊天。

我给她提了一个问题,我说:

“你能不能回答一下,为什么我明明写一篇文章只需要两个小时,两小时就能写三千字,但是我一周却只能写一篇呢?”

她听完笑了,我也笑了。

这的确就是我的工作之一。

很多写公众号的人都告诉我,你应该多写,多更新。可是我发现我一周就只能写一篇。尽管这一篇,其实只需要两三个小时。

她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是啊!我花两小时高强度烧脑工作,然后我就要歇两三天。其实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能有整块时间玩啊!”

努力工作,工作完就有了整块的时间去玩。而且可以的话,工作的时间越短越好,玩的时间越长越好。

可以说,工作的那几个小时非常拼命和努力,背后的动机,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是被“只要工作完成就可以有整块时间玩耍了”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

我和她都是这样的人,我和她也有比较相似的童年。

小时候被父母管得严,都有焦虑的妈妈,被妈妈盯着,总是要确保一切完美的完成了才能去玩耍。

妈妈对自己的期待总是没有尽头,尽管整个学生阶段都成绩优异,但是却一点都不敢放松,因为父母的要求是:

你要比现在做得更好,如果你现在好,你就要一直好。

所以,这同样也是一种被要求包裹、做的所有事情都被评判的一种溺水的窒息状态。

而只有把事情完美做完的那一刻,才能拥有玩耍的资格。

当把事情做完的这一刻,我们才拥有了一个空间,一个整块的时间,可以放下对自己的考核以及完美的要求,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不去做事情,而是去玩耍。

03.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空间,在空间里面没有压力和要求,才能去玩。

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空间。

而为了营造出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干的空间,才是我们拼命去干的动力。
 
比如我今天要写稿,我就会在内心激励自己,写完稿的下午四点,我就去买一杯咖啡,坐在咖啡店发呆,刷手机,或许去吃个烤肉,晚上还可以刷韩剧。

我在心里想着写完稿之后,没有任何压力的“空间”,于是才能激发出潜能和动力,去完成相对难的事情。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游戏的空间”,这个游戏的空间也被叫做“过渡客体”。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游戏的空间,一个和妈妈之间的过渡客体。

小孩睡觉前她会拿一个娃娃,或者拿一个毛巾,这个就是小孩的过渡客体。

娃娃代表了,孩子跟妈妈之间有一个链接,但是这个链接也有一定的空间感,这不是妈妈本身,却代表了一部分的妈妈的功能。

这个过渡客体就满足了孩子,既需要妈妈,但又和妈妈保持一点心理距离的渴望。

我想和你在一起,又怕被你吞没,
我要保持独立,又希望你在我身边,
于是我要有一个空间,建立在我的周围。
 
所以妈妈和孩子最好的互动就是游戏。

妈妈进入游戏的空间和孩子一起玩耍。

在这个过度空间里,妈妈存在着,又因为一定的空间感,不会将孩子吞没,孩子的内心在这时就慢慢发展了。
 
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完全不会玩耍,也没有什么边界,总是控制你,需要你不停去做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妈妈或者爸爸,如果你被这样的父母养育,那么你能做的是什么?

很显然,那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游戏的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个孩子,被父母的压力逼得无处可逃,她于是就躲进一个小帐篷,拉上帐篷的拉链,在里面玩自己的玩具。

这一刻,她将自己与焦虑的、追求完美的、不断提要求的父母隔开,她才能拥有真正放松的时刻。

有什么可以阻挡被一件件做不完的事情淹没、犹如溺水的感觉,或者阻挡自己被父母无处不在的控制以及要求吞噬?

答案是空间。

一个隔开自己和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的整块空间。

04.

对于被父母的要求包围、吞噬的人来说,他们与世界之间需要隔一个距离,需要有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是玩耍,是游戏,是什么都不用去做的。

这就是,拖延的一种更深层的解释。

为什么我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玩?
为什么我完成这件事情之后需要那么多时间放空?
 
因为小时候玩得太少,不被允许去玩,没有力量去创造那个游戏的空间,或者创造了一个却总是被父母打破。

所以长大了,当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了,那个内在的小朋友就要使劲地玩、拼命地玩、沉醉地玩,这就是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自己将工作放一边就是不想做,就可以接纳当在玩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常常忘记时间。

每一个拖延的人内心,都有个从未放松去玩耍的小孩。

因为小时候,从未好好去放松玩耍,所以现在有种强烈的动力,要去做个孩子。

因为小时候就是个被目标管理得很厉害的“小大人”,所以,现在要倒过来,重新做一个孩子。

这不是很正常吗?
 
孩子没有不爱玩的,孩子的生活本来应该就是玩。

就是游戏。游戏就是一个孩子发展心灵的方式。

所以当这个成年人重新去做回孩子,他可不就是要一直玩一直玩?

因为孩子都是睁开眼就玩,可以一直玩到睡觉的。
 
所谓成年人的玩究竟是在玩什么呢?

其实就是你重新去经历不曾有过的真正的童年,你帮助你自己去构建一个空间,在那个里面,你可以闲散的,没有目的呆着。

而不需要在父母的目标管理下做这做那。

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疗愈啊。
 
没有任何的目的,没有任何必须要做的事情,那才叫做玩。

所以玩就是无用。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疗愈。
 
只有浪费了时间,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疗愈曾经被任务包围到窒息的自己。

成年人,需要一个无用的空间。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01.

很多人都会因为拖延症而自责,觉得自己是无法管理人生的LOSER。

但是爱玩耍实在是人类的天性,不是只有孩子才爱玩,成年人也一样需要玩耍的时间和空间。
 
拖延,
其实就是,我没有玩够我还想再玩;
或者是我不想做这件事,尽量延后去做。

我的一个来访者,和我讨论过拖延症,每次提到拖延,他都对自己深恶痛绝。

他说,他的拖延严重到,工作里面需要做的一件事,他能拖半年。这件事就是,他需要跟每个新发展的客户,建立联系,算是一个工作的流程。

因为这件事虽然是他必须要做的,但是他不是每天被人盯着,所以他一直没有去做。

结果到了最后,公司给他下了通牒,你再不做,这些你发展的客户,就直接划给别的同事了。

这个时候,他才开始去做。

而实际上没有做的这半年时间,他也一直活在对自己的指责里面。
 
这是很典型的拖延了。

一边拖延不做,一边有个声音在责怪自己。

他的拖延原因其实很明显,后来我们在咨询里慢慢就发现了:

小时候,他总是被爸爸严格教育,死死盯着,作为独生子,他爸爸对他的教育就是一件事情干完了马上有另一件事情等着他,作业写完了抓紧读书,书读完了抓紧锻炼。

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时间。

这种被必须要做的一件一件事情包围的感觉,像不像溺水?

所以,他会有强烈的渴望,将头伸出水面去呼吸,对于再度被水包围,他同时也会有强烈的恐惧。

如果不想去体验这种感觉,那最好就是不要去做。

“不要去做,不要开始,我就不需要进入那种被一件一件事情包围到停不下来、似乎被溺在水中、将要窒息的可怕感觉。”

于是,他发展出了保护自己远离这种害怕的潜意识模式——拖延。
 
拖延,是为了保护他自己不被做不完的事情弄得窒息。

而同时,父亲当年不断催促的声音,也在他的内心化为了他自己的内在声音,于是他的内心还有个不断催促的、严厉的教导者。

所以,他一面拖延,一面自己骂自己,一面拖着不去做,一面因为自己的不做而深深自责。

这种内心的痛苦冲突,几乎是所有拖延的人的“搭配套餐”。

02.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做的不是去改变人的拖延。

而是帮助一个拖延的人,缓解他内心的冲突,让他理解自己,不要不断自责,完成对自己的接纳,达到自洽。

我也认为,这是一切成长的根本。
 
成长,不是切除你的内心冲突,切除你对自己不满意的部分,而是探究所谓内心冲突的实质,搞清楚你的不满意从何而来。

让你离自己的感受更近,
让你可以去爱和容纳自己。

如果有了爱和容纳,一个孩子就能重新成长,一切都会被改变。

这样才能迎来成熟和强大。

前几天,我和好朋友有一个很有趣的聊天。

我给她提了一个问题,我说:

“你能不能回答一下,为什么我明明写一篇文章只需要两个小时,两小时就能写三千字,但是我一周却只能写一篇呢?”

她听完笑了,我也笑了。

这的确就是我的工作之一。

很多写公众号的人都告诉我,你应该多写,多更新。可是我发现我一周就只能写一篇。尽管这一篇,其实只需要两三个小时。

她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是啊!我花两小时高强度烧脑工作,然后我就要歇两三天。其实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能有整块时间玩啊!”

努力工作,工作完就有了整块的时间去玩。而且可以的话,工作的时间越短越好,玩的时间越长越好。

可以说,工作的那几个小时非常拼命和努力,背后的动机,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是被“只要工作完成就可以有整块时间玩耍了”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

我和她都是这样的人,我和她也有比较相似的童年。

小时候被父母管得严,都有焦虑的妈妈,被妈妈盯着,总是要确保一切完美的完成了才能去玩耍。

妈妈对自己的期待总是没有尽头,尽管整个学生阶段都成绩优异,但是却一点都不敢放松,因为父母的要求是:

你要比现在做得更好,如果你现在好,你就要一直好。

所以,这同样也是一种被要求包裹、做的所有事情都被评判的一种溺水的窒息状态。

而只有把事情完美做完的那一刻,才能拥有玩耍的资格。

当把事情做完的这一刻,我们才拥有了一个空间,一个整块的时间,可以放下对自己的考核以及完美的要求,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不去做事情,而是去玩耍。

03.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空间,在空间里面没有压力和要求,才能去玩。

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空间。

而为了营造出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干的空间,才是我们拼命去干的动力。
 
比如我今天要写稿,我就会在内心激励自己,写完稿的下午四点,我就去买一杯咖啡,坐在咖啡店发呆,刷手机,或许去吃个烤肉,晚上还可以刷韩剧。

我在心里想着写完稿之后,没有任何压力的“空间”,于是才能激发出潜能和动力,去完成相对难的事情。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游戏的空间”,这个游戏的空间也被叫做“过渡客体”。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游戏的空间,一个和妈妈之间的过渡客体。

小孩睡觉前她会拿一个娃娃,或者拿一个毛巾,这个就是小孩的过渡客体。

娃娃代表了,孩子跟妈妈之间有一个链接,但是这个链接也有一定的空间感,这不是妈妈本身,却代表了一部分的妈妈的功能。

这个过渡客体就满足了孩子,既需要妈妈,但又和妈妈保持一点心理距离的渴望。

我想和你在一起,又怕被你吞没,
我要保持独立,又希望你在我身边,
于是我要有一个空间,建立在我的周围。
 
所以妈妈和孩子最好的互动就是游戏。

妈妈进入游戏的空间和孩子一起玩耍。

在这个过度空间里,妈妈存在着,又因为一定的空间感,不会将孩子吞没,孩子的内心在这时就慢慢发展了。
 
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完全不会玩耍,也没有什么边界,总是控制你,需要你不停去做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妈妈或者爸爸,如果你被这样的父母养育,那么你能做的是什么?

很显然,那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游戏的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个孩子,被父母的压力逼得无处可逃,她于是就躲进一个小帐篷,拉上帐篷的拉链,在里面玩自己的玩具。

这一刻,她将自己与焦虑的、追求完美的、不断提要求的父母隔开,她才能拥有真正放松的时刻。

有什么可以阻挡被一件件做不完的事情淹没、犹如溺水的感觉,或者阻挡自己被父母无处不在的控制以及要求吞噬?

答案是空间。

一个隔开自己和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的整块空间。

04.

对于被父母的要求包围、吞噬的人来说,他们与世界之间需要隔一个距离,需要有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是玩耍,是游戏,是什么都不用去做的。

这就是,拖延的一种更深层的解释。

为什么我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玩?
为什么我完成这件事情之后需要那么多时间放空?
 
因为小时候玩得太少,不被允许去玩,没有力量去创造那个游戏的空间,或者创造了一个却总是被父母打破。

所以长大了,当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了,那个内在的小朋友就要使劲地玩、拼命地玩、沉醉地玩,这就是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自己将工作放一边就是不想做,就可以接纳当在玩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常常忘记时间。

每一个拖延的人内心,都有个从未放松去玩耍的小孩。

因为小时候,从未好好去放松玩耍,所以现在有种强烈的动力,要去做个孩子。

因为小时候就是个被目标管理得很厉害的“小大人”,所以,现在要倒过来,重新做一个孩子。

这不是很正常吗?
 
孩子没有不爱玩的,孩子的生活本来应该就是玩。

就是游戏。游戏就是一个孩子发展心灵的方式。

所以当这个成年人重新去做回孩子,他可不就是要一直玩一直玩?

因为孩子都是睁开眼就玩,可以一直玩到睡觉的。
 
所谓成年人的玩究竟是在玩什么呢?

其实就是你重新去经历不曾有过的真正的童年,你帮助你自己去构建一个空间,在那个里面,你可以闲散的,没有目的呆着。

而不需要在父母的目标管理下做这做那。

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疗愈啊。
 
没有任何的目的,没有任何必须要做的事情,那才叫做玩。

所以玩就是无用。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疗愈。
 
只有浪费了时间,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疗愈曾经被任务包围到窒息的自己。

成年人,需要一个无用的空间。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