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韩愈的文、颜真卿的字,这类文化遗产源起于何时
#文物有话说##书法#
考古老李就陕西最新出土的颜真卿书墓志铭曾经从考古的角度分析了颜鲁公的书法(链接:1、继续说陕西新发现的颜真卿书写墓志,考古方法说书法(二) 2、陕西首次发现颜真卿书写墓志真迹,考古方法说书法),今天咱们再聊聊其中的历史与文化内容。
说到墓志铭,作为一种文体,或者说是古代人写的一种文章的起源;是怎么来的?
墓志铭是古人用作悼念已故先人的一种文体。通常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志,是什么意思?是记事的文字或文章。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地方志等等,就是记录过去某个地方的专门之书,还有《史记》、《汉书》中有名的章节,食货志等,都是记录某些专门事情或人的文章体裁。
铭是什么意思呢?“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铭先秦时期常刻于青铜器上,是为长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文章,陋室铭即为其中的一种;写在墓志上,就是为了自名,称颂先人的的美德,并使之扬名于后世。
墓志铭这三字放在一起,就是古人墓葬中,专门记录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简历;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表示对逝者的悼念和赞颂。这就是比较标准的墓志铭文体的结构和含义。
以身为长安县尉之职的颜真卿所书写的罗婉顺墓志来说,叙述了墓主人的生平,后边则是铭的部分,表达了对婉顺的悼念和赞美。
我们说,这个墓志铭体的文章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还是仅仅唐代才有?
考古就是要面临终极拷问的,也就是说,墓志铭体的文章是从哪里来的?
学者们普遍认为,墓志铭体文章来自墓记之文,之后是墓志,最后才是墓志铭。
墓记中有一篇大有来头:那就是马姜墓石。
1929年洛阳东北郊王窑村出土的汉延平元年(106年)马姜墓石。出土地点洛阳王窑村一带系东汉帝陵区,安葬在此地的非胄即贵,黄展岳先生认为,马姜墓应是黄肠石墓。石长0.46、宽0.58米,近似方形。该石上刻字15行,大约200字,从内容来看是专门为标志墓主人而作,可算是墓志的鼻祖了。文字内容显示墓主人为马姜,乃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女。明德皇后的姐姐,东汉明帝贾贵人的母亲。这身份不可谓不贵啊。此石所铭,被学者们称为墓记,是墓志的前身。墓记的内容除了记载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及亡故、下葬的日期之外,也不乏赞美之词。
出土的早期墓志中,有一方也非常有来头墓志中王右军的亲戚王兴之夫妇墓志出土于南京。
墓志是用砖制成的。这位王兴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亲叔伯兄弟。按照通俗的话说,他和王羲之都是之字辈的,但是这方墓志的内容比较简单,所用的书体是近似魏碑体的楷书,与王体楷书完全不同。墓记之东汉则多用隶书书体。
王兴之夫妇墓志
墓志铭出现了。
现在可见的较早(万一有新发现就不能说最早了)的自称墓志铭的史料是《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王刘府君墓志铭》。南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正月刻。清光绪年间于山东益都(今青州市)出土。
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王刘府君墓志铭
与颜真卿所书写的墓志铭不同,此文铭的部分在前,而志的部分在后,开篇就是赞美:”苕苕玄续(久远来自上天的祖先世系之意),灼灼飞英,分光汉室,。。。“君讳怀民,青州。。。这段是生平简介;但是从内容结构上来说,已经是墓志铭体裁了。这方墓志铭所用楷书虽有魏碑风味,但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楷书已经比较接近了。顺便说一句,与石碑上所写的字相比,墓志铭所书写的字都较小,即使是颜真卿所写罗婉顺墓志铭也是如此。
韩愈为孟郊撰墓志铭
关于墓志铭文章的撰写,在古代也是个专门的活儿,下面的这段是墓志铭历史文化中的一段,极其有感染力的篇章。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
中国人民都非常熟悉这首唐诗,作者孟郊,别号贞曜先生。生前与大文学家韩愈为好友,孟郊过世后,韩愈专门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
韩愈画像
原文如下:
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贞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钱入东都,供丧事。诸尝与往来者,咸来哭吊,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馀庆。闰月,樊宗师使来吊,告葬期,征铭。愈哭曰:“呜呼!吾尚忍铭吾友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且来商家事。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
先生讳郊,字东野。父庭玢,娶裴氏女,而选为昆山尉,生先生及二季鄷、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而亲。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摇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惟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摋,人皆劫劫,我独有余。有以后时开先生者,曰:“吾既挤而与之矣,其犹足存耶!”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迎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郑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兴元,次于阌乡,暴疾卒,年六十四。买棺以敛,以二人舆归,鄷、郢皆在江南。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东其先人墓左,以余财附其家而供祀。将葬,张籍曰:“先生揭德振华,于古有光,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如曰‘贞曜先生’,则姓名字行有载,不待讲说而明。”皆曰:“然”。遂用之。初先生所与俱学同姓简,于世次为叔父,由给事中观察浙东,曰:“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
铭曰:呜呼贞曜,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韩愈的行文,在志和铭之前,加了一段序言,交代孟郊生平与去世的有关情况和撰写此文的原因;随后是志,以“先生讳郊,字东野”开头,铭的部分以“铭曰”起笔。全文感人至深,饱含韩愈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可谓:墓志悠悠千古事,一笔一划断人肠。
墓志铭的撰写应当说起源于秦汉墓记,成形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再后来,这种文体随着葬俗的改变而消失了。而从墓记到墓志铭,书写的字体也经历了隶、魏碑到楷书的变化,成为我国石刻类文化遗产以及书法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