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疫情中的心理危机与干预2:危险与机会并存
上文提及,心理危机是当事人原有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无法应对当下的现状,但又没有新的应对方法时出现的一种混乱状态。今天让我们从辩证的视角,来进一步看看心理危机及其可能出现的后果,为之后的干预奠定基础!
(一)危机:危险与机会并存
我从事危机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已经很多年,今天仍然清楚记得在经历2003年SARS后的一次国际会议中,我碰到一些国外的专家,他们用特别欣赏的态度赞赏了我们对“危机”一词的翻译,即:“危险与机会”共存——意指在危机、危险、突发事件的状态下,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新的可能性和机会。
危机发生确实会造成混乱,导致人们出现主观上的痛苦、认知上的偏差,或者曾经的应对方式的失灵,而且出现社会功能下降,接踵而至的心理失衡则进一步强化了以上负性状态,使得当事人的心境跌入谷底……这时如果我们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自我调整或者获得外在帮助,这种状态可能会继续恶化,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如果把危机当作机会,在得到相应的帮助(如心理援助热线、网络线上咨询等)后,这些在危机中心理失衡的当事人反而可能会获得一些新的成长领悟,习得一些新的应对技巧。这也就意味着,危机带来的机会可以帮助人们突破凶险,并获得一些新的发展。因此,危机也就是一个转机!
(二)危机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四种结果
危机事件带给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如果灾难来临之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在灾难中的反应也会更强烈一些——人的心理反应常常是跟其原有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一般来说,危机事件发生以后,个体可能出现由轻到重的四种结果:
1
第一种,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专业的帮助后渡过危机,并且当事人从危机过程中学到了新的应对技巧和方法,灾难之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比之前更高(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
2
第二种,危机事件后当事人通过自己或他人的帮助,逐渐恢复到危机事件发生之前的水平(这也是我们期待的状态)。
3
第三种,危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当事人在心理上留下了一些创伤或叫痛点,导致适应能力下降(这些创伤可能会在未来引发一些其它问题)。
4
第四种是最严重的,即当事人陷入到一种崩溃的状态,同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的症状,甚至还会自我伤害。由于当事人没法承受危机事件的巨大打击,对未来感到失望,甚至严重的会产生自杀倾向或行为。
了解危机事件后个体可能出现的四种反应类型,可以帮助我们随时评估受助者的状态,合理利用我们的资源,更加高效地帮助那些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人。
(三)危机事件处理不当的后果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危机事件中发生的负面后果。西方的研究发现,危机事件,特别是群体性危机事件发生以后,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那些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最初是用于描述心理咨询师在帮助求助者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创伤性体验(Mccann & Pearlman,1990),主要指对于在严重创伤或灾难性事件中,那些目击过、易于详细了解到情况或有救助责任的人们的创伤体验和不适反应。救援人员在危机事件中也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后果,包括焦虑和抑郁状态,睡眠问题(例如失眠,做噩梦等),还有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另有研究发现,在这种重大的社会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只有10%左右的人不太受影响,大部分人(70%~75%)都可能会有短暂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大概有10%左右的人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在灾难发生以后,后续的心理危机还是需要特别关注,尤其是重大的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这些社会心理问题会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同样,也请大家相信,当我们处于危机中时,“危险与机会”是永远同在的!这对于所有助人者来说,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危机中困难人群所需要的帮助,同时也要看到他们能在危机中学到新的技巧和应对方式的能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师生 文案编辑 汪薇)
Psychology
平台顾问 | 彭凯平
文稿终审 | 孙一沛
责任编辑 | 吴卫国
清华大学心理系
这里是推动大家
积极幸福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