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修选于《采购与供应商管理》(人邮出版社 柳荣著)
即使制定有完善的采购计划,在采购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影响全面采购成本管理效果,甚至导致采购成本不降反增。比如因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或因供应商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产品不符合订单要求等。采购风险的普遍存在,使得采购商务风险分析也不容忽视。纵观各行业的采购商务实践,我认为主要有七大主要风险需要高度关注:①意外风险。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风险,如自然风险,或经济政策或价格变动等。②质量风险。因供应商提供的物资或原材料质量有问题,或未达到质量标准,轻则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重则会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对企业顾客造成损害,降低企业声誉和产品竞争力。③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产品和设备两方面。在产品的生产制造周期内,如发生重大技术进步,可能导致产品贬值甚至被市场淘汰,已采购物料也可能因此积压乃至无用;在以设备采购为代表的短期采购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设备的更新周期也愈来愈短,可能刚刚重金采购的设备就已落后于时代。④验收风险。发生的验收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数量上缺斤少两,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品种规格不符要求,价格变形等风险。⑤存量风险,即库存风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物料采购量无法及时供应生产所需,导致生产中断;二是采购过量,导致库存积压,既会引发资金沉淀风险,也因此形成存储损耗风险;其三是因对市场行情预估错误,在盲目进货中发生的价格风险。⑥责任风险。很多采购风险的发生,归根结底其实是以责任风险为主的认为风险,比如合同审核不严谨导致合同纠纷,或采购人员收受回扣、谋取私利等。⑦合同风险。以合同为客体的风险包括:合同条款模糊不清、责任约束简化,因而导致后续合同纠纷,甚至引发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行为不正当的风险,比如对采购人员行贿,或给予虚假优惠等;此外,还存在合同日常管理混乱的风险,比如合同丢失等。虽然采购商务风险不可能消除,但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却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将采购风险的发生几率将之最低。
首先,建立并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采购风险中很多都是内因型风险,如合同风险、计划风险、责任风险等。与此同时,外因型风险的解决,也需要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控制。因此,完善的内控制度也是防范采购风险的前提。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加强职工教育,尤其是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增强其法律观念、职业道德,从而确保内部人员按章办事,以企业利益为先,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并杜绝各种内因型风险。在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中,由于供应商资质佳、信誉好,外因型采购风险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在采购供应环节,企业就要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充分调查,确保采购流程符合程序、供应商符合要求,此后,企业也需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复审评定。一旦签订合同,企业就需要承担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而其权利也限定在合同约定范围之内。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签约监督,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政策、法律,且条款内容齐全、权利义务明确、手续具备、签章齐全。此外,在签约之前,一定要确定供应商资信调查已经完成,能够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全过程是指包含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重点在于计划制定、合同签订、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等四个关键点。全方位则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和制度考核三管齐下。利用科学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在推动全面采购成本管理的同时,企业也可保护采购人员的利益,避免发生外部矛盾。限制采购管理的因素众多,既有主、客观因素,也有内、外部因素,如果一味追求消除所有限制因素,企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最终也无法完全预防,同时效益自然也不足以覆盖成本,理想的采购目标也不可能实现。通过对本书前文提及的10项内容,优秀的采购职业经理人提前把握可能出现的成本漏洞,减少问题发生,解决采购限制因素,寻找成本-效益的最优解,在投入资源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而非盲目地完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