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都是谁?一人写下传世《广陵散》,一人街边卖李子
魏晋时期政权频繁更替、战火连绵,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于是更加追求思想上的自由与开放,因此在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思想、音乐、美术、书法等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尤其是在文学的发展上,同时兴起的玄学,也让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独具当时的时代特色。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人们将文化与精神气质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标准,史称其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著名的文人雅士,例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王羲之等都是非常具有这个时期代表的文人。
其中竹林七子以其放荡不羁的态度,惊世骇俗的举止以及流传千古的作品,一直受到后世的追捧。
甚至清朝的皇帝乾隆还曾赋诗一首《御制七贤咏》来赞赏七贤的风骨,七贤凭什么能让乾隆都对其赞不绝口呢?
要想了解竹林七贤,就要知道这七贤分别指的都是谁。竹林七贤是指生活在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分别是稽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各自的政治取向却不太相同,唯一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皆对司马氏的晋王朝秉持不合作的原则。
他们的文学作品与建安文学不同,大多呈现出一种危机感和幻灭感,但在精神上他们依旧是继承了“建安风骨”。
关于竹林七贤这个说法的来历,据说是因为这几人经常结伴出游在竹林中聚会、吟诗畅饮、设宴游乐,逍遥洒脱好不快活,世人景仰其的处事态度,为七人取的雅称为“竹林七贤”。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竹林七贤身上的魏晋风骨。
生于魏文帝时期,还是魏皇室的女婿。年幼时便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长大后喜欢道家思想,尤其崇尚老庄思想。
相传稽康身长七尺八寸,容貌举止都十分出众,就是这个人有些不修边幅,常以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示人。他向往山林隐居的生活,常常自己在山间游荡采药而忘记归家的时间,有人在山间见到他还曾误以为他是山间的神仙。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一曲《广陵散》。
因为稽康在曹魏时期为官,后经历司马一氏夺权换代,时司马昭闻稽康才华,礼贤下士想聘请他在晋朝为官。但稽康不仅没有答应,为了拒绝司马迁还专门跑了好远躲起来了。
稽康有个朋友山涛当时是在朝做官的,但是到了卸任的时候,想到司马氏对稽康之才的喜爱,便打算举荐稽康接任自己的官职。不成想稽康不仅不领情还写了一首《与山巨源绝交书》,态度坚决的拒绝出仕,明确表达了自己不愿意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司马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自此稽康算是与司马氏一族结下了仇。
导致广陵一散成绝响的原因在景元四年,那一年稽康有个好友吕安因为被诬告,稽康非常愤怒。便出面去官府为兄弟作证,稽康本就与司马昭结怨,当时司马昭身边有个人叫钟会,也与稽康有些恩怨。
钟会便借此机会向司马昭进言陷害稽康,导致司马昭大怒之下直接下令处死稽康。虽然后来司马昭认识到自己杀错了人很是后悔,但已是追悔莫及。
因为稽康在当时名望颇高行刑当日,三千太学生集体请愿,希望朝廷能够赦免他,希望可以让稽康到太学任教,但却没能请愿成功。临死前稽康奏响了一曲广陵散,自此《广陵散》一曲失传,从此成为了绝响。
阮籍出生于建安十五年,少时家境清苦,却并不贪慕虚荣富贵。学习上天赋异禀,喜爱儒家的诗书,他不仅在文学上学习的好,同时还兼习舞剑。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可惜时运不济生逢乱世,一腔抱负无法施展。阮籍曾在司马懿曹爽二人夹辅曹芳时在朝为官,后期司马氏掌权要排除异己,阮籍在政治上一直偏向魏皇室,心中虽然对司马氏颇具微词。但是为了明哲保身只得终日装傻,要么闭门读书,要么远行游山玩水,或是干脆喝的酩酊大醉酣睡不醒。据说阮籍经常出门远游,驾车向外走到再也无路可走的时候,就停下来大哭一场。阮籍找不到的或许并不是出游的路,而是在被司马氏针对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已经找不到人生出路了,可是他没有办法自己的一腔抱负无处施展,只好寄情于山水发泄自己心中的烦闷。山涛是七贤中年龄最高的一位,虽与稽康、阮籍两人交好,但他的政治取向却与两人不同。山涛也崇尚老庄之学,但更提倡“经世致用”,就像他自己的为人一样。他在朝为官却懂得审视适度,懂得如何在暗流汹涌中保全自己,就像他饮酒一样,他虽饮酒却从不过量,八两为止。
司马氏掌权后,山涛与司马氏家族有姻亲关系,因此他在朝中为官却并向稽康一般招来杀身之祸,也并不像阮籍一般终日郁郁不得志。相反的他这在这之后一路平步青云,逐渐身居权贵之位,晚年还被司马炎授予司徒一位,位列三公。
向秀年少时以文章写好而闻名,对《庄子》研究颇有心得,因此被山涛所识,两人成了忘年之交。
后来在山涛的引荐下向秀认识了稽康等人,与稽康等人关系十分要好。因稽康喜欢打铁,向秀经常与稽康两人在稽康家门前的树下一起打铁自娱,两人一人打铁一人鼓风,配合十分默契。
但后来由于亲眼见证了稽康、吕安等好友在司马氏的迫害下一一被杀,心中十分悲伤,曾在稽康等人死后经过旧友门前时留下一首名篇《思旧赋》。
就在这样的悲伤状态下向秀经历了一番大彻大悟,潜心研究庄子,留下《庄子注》一书,因其并未注释完成,后被郭象继承并研究出一套自己的哲学学说。向秀的《庄子注》一书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刘伶是七贤里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为人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表现得非常淡漠,只与稽康与阮籍两人交好。
嗜酒如命,曾对好友说过:“我要是醉死了就把我埋了。”这等放浪的言论。喜好老庄一派的学术,主张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逍遥的人生态度。他为人十分肆意任性,内心非常不认同司马氏王朝的黑暗统治,也不愿拘泥于名教礼节的束缚。
王戎是这七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这七位里最世俗的一个。他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身材不高,却是自幼十分聪明机灵,在当时有神童之称。虽然这个年轻俊朗的小伙子出身高门,与其他人画风不同的是,他十分吝啬。
听说他家有一颗李子树,树上结的果子格外的甜,而王戎有着高官厚禄,还出生在门阀贵族的家庭。
一般这种情况,李子熟了摘下来送送朋友自己吃吃也就完了。王戎却与别人不同,他不仅舍不得送人,连自己都不舍得吃,他把李子摘下来拿去市集卖了换钱。卖李子就算了,他还怕别人贪图自己家李子树的基因好,李子核被被别人捡去种了,便把每一个李子的核穿了孔再卖掉。吝啬到这个程度的人,真的是十分少见了。
王戎虽然吝啬,但情商并不低,他在官场上十分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不仅拿着高官厚禄,还在家挣着小钱,这就是爱财的最高境界了吧。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经阮籍介绍进入了竹林七贤的小团体,当时世人将他们叔侄二人称为“大小阮”。
阮咸为人开朗豁达,常常因为不拘小节而被人讥讽,但是他精通音律,尤其善弹琵琶,古时候有一种琵琶就是以阮咸的名字而命名的。曾因山涛举荐,当过散骑侍郎,但由于为人太过任性放浪,所以之后并不被重用。
七贤的作品代表了魏晋文学作品的最高水平,他们对人生的哲学态度,对自由的的追求,对生活超脱的态度,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展现,正因如此竹林七贤能享誉至今。
喜欢更多历史知识,欢迎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