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稻盛和夫,其实很早就有所了解,他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白手起家,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78岁高龄之年,出山接掌日本航空公司,仅仅一年多就将这家破产重建的企业扭亏为盈。但是以前更多是蜻蜓点水式了解稻盛和夫,看过他的书但感觉和自身关系不大,时而还会听到有人说稻盛和夫擅长的是“洗脑术”,他的那一套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假期我重新翻了几本稻盛和夫的书,包括《干法》、《成功的真谛》、《坚守底线》。我认为产生上面的原因,是典型的认知失调。稻盛和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超然于时代的,加上他的经营哲学、实干精神,这些一起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稻盛和夫。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稻盛和夫是独特的,我们今天读他及他的书,并非就能做好企业和工作,但他很多的观点确实是直指人心的,更特殊的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都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季羡林评价他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干法》是稻盛和夫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一生工作心得的总结。在稻盛和夫的“哲学思维”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劳动观。稻盛和夫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工作观,就不可能过好这一生,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工作的根本意义,是磨练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心志。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在书中,稻盛和夫用他自己的经历阐释了这一点。他上的是普通的大学,毕业后加入的是工资有时候都发不出来的公司,想辞职也没有成功。就在他转变心态,并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投入手头上的研究工作后,他的人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书的第二章开始,稻盛和夫给我们介绍了如何“投入工作”。首先在内心中必须热爱工作、拥抱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如果不注入深沉的关爱之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书中稻盛和夫也讲到他毕业后从事的并非他大学的专业,但他通过改变心态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从此开始了开挂的人生。其次,在行动上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里面的关键词是高目标、持续、努力。稻盛和夫说:高目标就是促使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持续的力量”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基石,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是真正的“能力”;而努力的方向是力争将事情做到完美,创造性地工作。《干法》的内容章节并不多,除了上面说的三点:工作的意义,爱上工作,持续地努力追求高目标。后面又加了稻盛和夫著名的做人的「正确思维方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那么,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内容呢?书里提到: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看完书,我不禁陷入了深思之中。如果用稻盛和夫的这些标准来衡量我们自身,发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啊。
比如,对待工作我真的是“特别认真”的态度吗?我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吗?我是否时时刻刻保持着“利他之心”?我有强烈的愿望把本职工作做到完美吗?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我能坚守本心依然积极、乐观、善意地投入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稻盛和夫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乐之者」。
孔子还有一段关于选取人才的对话,其中有一句:「观其言而察其行」。我觉得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和此学说一脉相承。
新的一年,做一个乐之者和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