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传记文化馆:真正的阅读时代即将降临

全民阅读

毫无疑问,电视和网络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大众观看电视连续剧的行为也看作是一种阅读行为。网络阅读是大众阅读或者说全民阅读的广泛性。

经常听到有人为阅读的低迷感到担忧,其实是没有将这种大众的阅读计算进去。而网络的好处,不仅在于给大众的阅读提供了方便,也为大众的写作和发表提供了方便,甚至为大众推广。很少精英作家愿意为大众写作,能够做到每本书发行十万册的作家,大概不会超过十人。这显然大大低于电视和网络所制造的畅销书作家的数量,这里还没有将那些拥有天文数字点击率只在网上阅读的作品统计在内。由此看来,大众的写作热情和阅读消费热情都已经空前地高涨起来了,这在传统的出版格局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已经进入全民阅读时代,各种阅读途径并存。

大众文化

近年来,学术图书,甚至严肃的文化类和文学类图书都遭遇出版难题,不是这种结果的显现吗?我们没有理由责备畅销书侵占了更多的市场,我们只能说,文化精英主动放弃了对于市场的开拓。有一种意见认为,传统的充满精英意识的文化之所以在当代受到严重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与大众读者格格不入。

后现代主义则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试图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就加剧了多媒体的阅读时代的到来,也迎来了各种方式阅读的时代,进入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有其局限性大众是盲目的,分散的,被动的,这对想要致力于大众出版的出版社来说是一个无解的两难选择。消费时代的出版,究竟谁是主人谁是客呢?一不否认大众流行文化的合理性,大众出版物是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读者大众是通过这些东西实现了一种心灵的抚慰和情绪的宣泄,这就是大众文化消费的给予大众应该享有的文化权利。谁是出版的主人谁是客?在这里不是很清楚吗?出版人如果不会根据读者的口味和需要决定自己的出版行为,从而制造能满足读者的口味和需要的作品,那么读者才是出版的主人,现在的问题是当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中国大陆图书出版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文化特质呢?在传媒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下,普通大众的阅读文化又是怎样被引导和塑造的呢?面对这样的一种阅读文化,我们又该秉承怎样的立场?

排行榜与畅销书:大众阅读与大众文化。排行榜与畅销书的制作是当下众多图书销售企业和图书出版实体都无法忽视也不敢忽视的一个运营理念,它们对出版市场的巨大影响广泛地影响着大众的阅读趣味与取向,从而形成了以流行文化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文化。第二、模仿跟风,图书出版市场的同质化。畅销的巨大经济效益带动了图书出版市场的跟风热潮。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传媒宣传的鼓噪下,围绕着畅销书所开辟的题材和风格领域,迅速形成了图书出版市场上一个又一个的热点题材和潮流风格,同类的题材蔓延,选题雷同。

精确划分

视觉文化是另一种大众文化,视觉文化以图片和多媒体的表达方式取代了语言成为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传递的信息不再是抽象的文字为主,而是直观、感性、生动的图画。它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是轻松、直观和有趣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轻阅读”体验。

由于阅读内容的多样化,出版社在制定内容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采取精准定位,是什么样的题材,给哪一部分的读者观看,是通过网络还是电视节目、报纸连载、书籍、漫画、视听、畅销书还是什么,从内容到传播渠道到具体满足读者哪一部分的需要都会是很明确定位的。

具体来说是:内容及定价要精准:图书产品的内容和价格还是影响读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因此注重图书内容和价格就非常必要。在策划图书选题时,如果目标读者已经确定,就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收入水平、职业特征、性别、购买需求。

目标读者群要精准:对图书的读者群进行精确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有明确了读者群,才能有的放矢。

宣传推广要精准:出版社营销人员需要与目标读者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充分传递相关信息,让最广泛的读者知道出版社及其出版的最新图书,最终形成购买行为。

营销渠道要精准。每本书都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到达读者的手中,目前图书市场上的营销渠道有:有国营的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电子商务以及各种各样的系统销售等。精准的营销渠道应该与图书产品的目标市场相结合,与读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相结合。同时,出版社还要结合各渠道特点合理运用以避免销售风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