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5,6)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5,6)

刘晓林


李叔同:1905年,我母亲辞世。不久,我便东渡日本。1909年9月29日,进入了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

我曾写下了这一首词《梦》来悼念亡母,文曰: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

母食我甘酪与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弘一法师:“人生犹似西山日”,谁能长留世间呢?一个人对父母之恩永远不能报答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即是。人都是情感动物,谁能做到不问世事呢?我虽已远离红尘,但也时常思念自己的父母。

20岁左右是人生的大好年华,当以进取为主。听说叔同留学日本前写了豪迈的《金缕曲》?

李叔同:法师所言极是!那时的我还血气方刚,见“以学致世”无望、“以文淑世”也无望。感到人生毫无出路,心中非常愤慨。

《金缕曲》中传达了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希望,这首词与《送别》的意境可谓截然不同。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悉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弘一法师:我可以理解叔同当时的心情,母亡国破,哀愤难已!

情感有很多种,夫妻、父母、国家、朋友……一个人在世间要经历、处理、平衡许许多多的情感。你写的那首《送别》广为传诵,状写的意境淡雅而幽远。

李叔同:《送别》写成时,我的家道已经中落。这里面隐藏了我的许多感悟,人生是多么的无奈!再好的朋友也不能长伴一生。

聚少别多是每个人的常态,我自己也经常在夜深之时吟诵《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弘一法师:你在青年时就写出了《送别》,殊为难能。寥寥数语,简朴至极。平中见奇,别有洞天。哎!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坊间传你儿女之间韵事不断,早早地感受了情为何物?幸耶?悲耶?你曾为女友写下了两首《菩萨蛮》:

其一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

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

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

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其二

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

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

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

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   

李叔同:不瞒您说,我在17岁时即喜欢上了一位姑娘。她叫杨翠喜,我长他一岁。她善哀艳之曲,名重京畿。我们彼此甚是爱慕,但在一次酒宴上,王爷载振也对翠喜一见钟情……从此,孤灯相照梦忽远,唯叹萧郎是路人!

后来在上海又遇到了诗文亦佳的名妓李苹香。“梦醒扬州狂杜牧,风尘辜负女相如”——因我赴东洋留学,这段缘份也只好终止。



(0)

相关推荐

  •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拜赏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拜赏

  •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 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 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 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 ...

  •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 李叔同(弘一法师)故居

    李叔同(弘一法师)故居在海河岸边,位于天津河北区粮店街62号,由四套四合院组成.这座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花园内建弘一大师纪念亭和雕像等设施,环境幽雅. 李叔同是我国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3,4)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3,4) 刘晓林 三 李叔同:惊为天人与社会上人们的演绎不无联系.坦率地讲,一个人所取得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天赋密不可分. 自己从小就兴趣广泛,博猎群言.母亲的管教极严,七岁即随从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刘晓林 一 李叔同,出家前的弘一法师,风流倜傥.弘一法师,出家后的李叔同,无上清凉. 李叔同与弘一法师,同又不同.同在共享躯壳,才华卓然.不同在境界层上已然判若两人,轩辕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4)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4) 刘晓林 李叔同:哦!您的书法给世人的印象一贯平和,不激不励. 弘一法师:你若仔细看,还是有不少区别的.早岁书作结体稍扁,锐气外露:中年以后的书作转为方正,严谨收敛:暮时书作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1)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1) 刘晓林 李叔同:法师所言即是!您专博兼善,既是净土宗的硕德,也是中兴律宗的一代宗师.您埋首律藏,以弘律为志. 倓虚法师曾邀您到青岛的湛山寺讲学,您以<律己>开示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0)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0) 刘晓林 李叔同:您始终信奉净土法门,念佛.礼佛是您的日课.我看过许多您的演讲和书信稿论,均以宣扬赞叹净土宗为主. 您之所以这样做,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在里面? 弘一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刘晓林 弘一法师:我的皈依佛门与马一浮先生.夏丐尊先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当时他们也在杭州. 37岁时,我在浙江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内教音乐和图画课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7)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7) 刘晓林 弘一法师:你在日本的学习,使你发生了不少改变. 李叔同:是的.我到了日本后,剪掉辫子.脱去长袍马卦--我早已做好了彻底革除旧我.重塑新我的准备. 期间,我除了在油画专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3)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3) 刘晓林 弘一法师:书法我坚持习练了一生.书法貌似简单至极,实则千变万化.书法中承载了一个人的生命律动.经历与修养.取向与感悟. 李叔同:人们从您的作品中获得了莫大的精神享受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刘晓林 弘一法师:这些都微不足道!在编著佛典时提升了自我,使我的灵魂得到升华.我很欣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最初,我读义净大师译的有部律,律学思想多宗有部.后来继续披览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