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礼民‖印象柞水
七一前,凝聚奋进力量,公司组织员工举行“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
早上七点,我们第一组一行十三人准时搭乘旅行社的中巴,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踏上了去柞水县的旅途。一路上,音乐阵阵,细雨绵绵,汽车沿沪陕高速一路向西,经过南城子收费站,又一路朝南。沿途,沪陕高速、福银高速像一条条巨龙,时儿穿越遂道,时儿飞跃天桥,时儿绕城驰骋,用速度与激情舞动在青山绿水长卷画廊之中。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便到了闻名全国的金米村。
金米村,隶属柞水县小岭镇。过去,因源于“山上有金,地里产米”而得名。曾经的金米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吃水肩挑人抬,赶集翻山越岭”。村里大多数人,都习惯外出在矿山上“刨食”为生。时间一长,很多人因事故致残或患上职业病。过去的金米村,还是沉寂在秦岭深处的极度贫困村。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金米村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在中科院院士带队下,科研团队精准帮扶,用当地特有的柞树(别名:橡树、青岗柞等)为原料,科学培育,成功研发并推扩露天地面、立体和智能大棚木耳产业,电商联动,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小木耳,大产业”的战略目标,让金米村走出了一条科学的致富之路,走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之路。
站在金米村广场,看到高大的金黄色幕墙上,雕塑着鲜艳的党旗,上面写着“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白色大字,再看看美丽的金米新村和木耳栽培科研成果,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华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参观完金米村,我们又兴致勃勃地踏上参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粱的路上,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见证秦岭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成果。
牛背梁,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汇处,座落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东西长28公里,南北长15公里,海拔1000~2802米,因主峰山脊形如牛背而得名。牛背梁,气势恢宏,传说多种。相传:古时,老子骑着青牛,离秦入楚,经过这里,青牛老死,化身为山,高高的山脊形如牛背,故名“牛背梁”;又传说,在天庭,青牛是太上老君去仙界凡间采药的座驾。有一次,青牛驮着太上老君来到云雾缭绕的秦岭山脉,到了现在的牛背梁这里,太上老君就忙着云游采药。青牛见山脊草甸翠绿,青嫩可口,就吃了起来。返回天庭,太上老君就开始忙着精心烧炉练丹,青牛一般就呆在旁边不会远离。
一次,青牛在天庭多日无事,就悄悄地来到了这里。太上老君忙过一阵,一看不见了青牛,掐指一算,踏云俯视,看见青牛化作人身,时而在人间替天行道,帮助人们劈山开路,治病救人,指点人们用柞树生耳,以食充饥。太上老君心想,青牛在凡间做着善事,就没急着召回。过了很长时间,太上老君下凡看望青牛,只见青牛己老,双蹄跪地,为了让人们能永远记住青牛,就宝扇一挥,把青牛化作山脊留在了这里。牛背梁,也因这美丽的传说而名扬天下。这里,既是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又是多样性高山植物冷杉、杜鹃、草甸植物园和保留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牛背梁景区,交通便利,终南山长隧从腹地穿越而过。从营盘镇下高速左转,沿S102省道行走不远就到了山门。景区大门,巧妙地用两个巨大牛头的一角,架起中间一个牛头的两个角,组成三个牛头叠加的山门,突显牛背梁“牛”的精气神。进门不远,就到游客中心。下车后,我们选择了徒步进入羚牛谷的路线。
走到柞树园,我们被路边巨幅画栏所吸引。画栏上,鲜红方正的大字介绍着“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看完简介,我们从内心感到了人和自然大家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又增加了对牛背梁羚牛谷这个秦岭闺秀的好奇心。
通过检票口,一股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闷热的山风一下子去了九霄云外。走在两米多宽的石板铺成的观光小道上,只见山谷特别的幽静,溪水清澈见底;古树参天入云,藤条似龙盘爬;河谷奇峰林立,大小石头错落有致,铺排河道。微风吹过,一层层绿色的植被,一面面鲜嫩的苔藓,好像正欢快地向我们摇手致意,尽情地释放着清新的气息。
继续向前,就到了羚牛谷。景区为了保护路边的大树,己用栅栏围护起来。在这里,通过国家领导人,对一棵普通树的爱护,体现了国家对当好秦岭卫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
走过栈道,踏着石梯不断向上攀爬,就进入了葫芦峡。葫芦峡,因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峡两侧,十几丈高的绝壁山体似开未开,似合非合,露出一线天缝,撒进一丝阳光。脚下的溪水,潺潺流向岩边,飞瀑直下,溅起洁白的浪花,又顺着光滑如玉的石面,冲向石窝,涡旋的声音如同在葫芦里回响。
过了葫芦峡,走过龙凤桥,登岩牛齿峡,沿途古木林秀,深潭连瀑。一路上,近三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就到了羚牛谷服务区。由于时间关系,决定搭乘景区大巴经月亮垭返回。
到了月亮垭,平坦的山顶广场,“牛背梁”三个红色大字雕刻在一块高大的山石上。 远看,群山环绕,云海呈祥。牛背梁,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这里,集清幽灵秀于一起,容山川美景如一炉。又有:“原始风物天然美,秀瀑幽潭甲南山”之美称。
牛背梁,秦岭的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奋进的力量。
金米,牛背梁,柞水人的骄傲,商洛人的自豪。陕西人的名片,中国人战胜贫困和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荣耀。
作者简介:吕礼民,陕西丹凤棣花人。网名,秦风楚韵,自由职业,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与诗为伴,与散文接缘,喜欢用手机留拍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方子蝶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 荐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