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其实害了日本科技
日本一直是矛盾和复杂的国家,一方面它总能够抓住机遇走在世界的前端,但往往他们又无法将优势一直保持,最终失去竞争力。所以纵观日本在各个领域的表现,我们会发现日本在很多领域都曾是霸主,但是在时间的摧残下,这些曾经的强大领域一个个都衰落下来,最终泯然众人已。
日本科技的先发优势,为啥渐被中国抹平?
比如说家电领域,日本在家电领域曾经有多辉煌呢?至少在国内,日本的家电品牌曾经占领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80年代的时候,日本品牌在全球领先,家电品牌在全球市场占到百分之四十占有率。90年代,日本开拓国内市场,东芝,夏普,日立等品牌涌进国内,那时应该是日本家电在国内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在二十年之后,日本的家电品牌逐渐开始衰落,很多都无法再坚持,将产业打包售卖。现在国内已经很难见到日本品牌的家电了,取而代之的是美的,格力,海尔等国产品牌。
关于日本为何在家电上呈现衰败之势,理由有三点。
1. 外部竞争压力变大:对于日本家电造成最大冲击的两方势力分别来自于韩国和中国。在2000年,韩国通过技术优势,结合营销策略和价格战等方式在与日本的竞争占得上风。而在国内近乎垄断的日本家电也逐渐因为国内品牌的崛起不断退守阵地,和国内家电品牌相比,日本在价格上占不到一点优势。
2. 内部战略错误,深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家电衰落经历的那些年正是日本经济衰落的时候。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而日本家电品牌的战略和投资纷纷出现巨大错误,导致亏损加大,没有利润,难以为继。
3. 跟不上时代发展:这大概是日本家电没落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品牌的衰落必然都是从产品失去竞争力开始的。
除此之外,关于日本家电衰退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说日本转型论,在这种观点里,很多人认为日本是主动放弃家电制造业转而向利润更多,门槛更高的产业转移,所以家电产业才会衰落的如此之快。
但是这个观点颇有些耍无赖的意思。首先假定日本真的是产业转移,那为何除了索尼,其他大部分品牌都失去了后来的转移发展,并且还被收购呢?在日本产业的发展上,半导体同样是日本曾经辉煌的一页。我们都知道现在芯片是全球的战略目标,是人工智能的关键,以半导体为例足够具有说服力了。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崛起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且不说日本如何从元气大伤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光说日本在上世界半导体领域的光辉战绩。最日本半导体发展的最繁荣时期,全球顶尖的半导体公司,有六家公司属于日本。现在半导体产业之王——老美,曾经也被日本半导体产业打压得抬不起头了,以至于老美被迫搞不正当竞争,通过特殊手段介入打压日本半导体。
但是日本在半导体领域上的强劲表现并没有坚持多久就衰落,光辉三十年之后,半导体强企里面已经没有了日本企业的影子。
和家电类似,日本半导体之所以衰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失去竞争力。在家电和半导体领域,日本都曾表现出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日本企业总是能够在技术研究上迅速取得进展,进而获得领先,但是在后续发展中,他们又陷入自我满足,无法继续突破。比如说在生产结构这一方面,日本向来习惯做产业链,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在自己产业链上进行操作,改进,而不去寻求外部的拓展,包括和其他企业的合作,对新领域新技术的摸索试探等。
总的来说“匠人精神”,其实害了日本科技,在某项领域的早期,匠人精神会为人日本带来更精良,更优质的产品,但当发展后期,日本已经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之后,“匠人精神”又会拖累其发展,因为过多地沉迷一项技术和产品的深入时,就会错过拓展和其他机会。就像日本的柯达胶卷一样,他宣布破产后许多摄影爱好者深感惋惜,而且直至破产柯达的产品依旧很有保障。那么它为何会破产呢?其实就是因为其“匠人精神”,只知在一件事情上做好,却不知创新不知变通,最后被时代所淘汰。某位大师曾用一句话形容过日本:日本就是一朵没有芬芳的花儿。这种缺陷也反映在人力上,在日本学者对日本产业衰落的分析上,有将问题归咎在日本经营者身上这种说法。其认为日本经营者没有开拓精神,满足于当下,专注于国内竞争和公司内部管理……
和日本相比,我国在这方面则是要好得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国内的想法通常是我自己也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得更好。这使得我国的产业不断地挤压那些老牌国外品牌。不但如此,我国一向对于在原有技术上进行开拓、创新,发散思维。这也是我国很多产业能够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我国要和日本学习的是,对未来产业的预判和把握。虽然说日本无法将产业优势持续下去,缺乏竞争力,但是其前瞻性和目光都是数一数二,比如说机器人、氢能源等领域,这些冷门但却前景无限的领域,日本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我国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不仅要后来居上,也要快人一步,两者结合,才是强劲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