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零碎的东西转化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在刚结营的第八期【秋叶写作特训营】中,有学员问:

写生活类的感悟,收集素材后,如何将零碎的东西转化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我的困惑是:这些感悟很零散,没有办法形成知识体系,那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

其实这就是如何写散文。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

——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一篇散文可以有一个中心思想,也可以有多个中心思想,可以记叙也可以抒情或说理,很自由。

今天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秋叶大叔

·  正  ·  文  ·  来  ·  啦  ·

说到写散文,最重要的是:

这些感悟很零散,没有办法形成知识体系,那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

写出你对生活类感悟的真实感情体验。

搜集的素材就是表达你体验的细节。

如何组织这些生活素材细节就是我们说的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要以线穿珠”。

在散文中如何把这些零碎的素材串联起来?

1、以情感变化为线索

比如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感情变化。比如先厌恶后喜爱,反过来就是先喜欢到厌恶。

我们可以用感情变化为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2、以时间为线索

曹靖华写的《小米的故事》,主题是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然后他就搜罗了记忆中关于小米的全部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介绍。

3、以物品为线索

茅盾的《白杨礼赞》通篇围绕白杨树,看见白杨树,介绍白杨树,思考白杨树,全文都围绕着对白杨树的各种思绪展开。

4、以人物为线索

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各种素材,朱自清先生的《背景》可以说是这方面的经典。

柳宗元写过一篇《段太尉逸事状》,人物就写得很自由。

5、以行程为线索

这种适合游记,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这篇文章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暗线“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6、以景物为线索

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方面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值得反复研读。

7、以思绪为线索

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眼前的景色和更宏大的信息联系在一起,比如王勃《滕王阁序》,就是典范。语文课本或教辅里面曾入选的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也是范例。

我们很多人不会写文章,其实是忘记在初中高中阶段教过的散文写作知识,如果我们能复习一下这些知识,多看一些经典范文,加上愿意勤练笔,在文章中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耐看的散文,我觉得是不难的。

 

看到微博上晒了一个话题,叫#很烧钱却放不下的爱好#。

写作倒是一件不花钱却很开心的爱好,值得每一个在职场上奋斗的人学习,有空多练习,这辈子用得上的机会可不少。

你们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