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四君子”之傲世梅雪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千百年来,它们一直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中国的文人墨客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从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这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梅花最令文人们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文人墨客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坚守的价值,因而深为文人所珍视。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已有人画梅。到了北宋,画梅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有一次,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的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改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以下是历代画家的传世梅花作品,非常值得品鉴!

《梅花诗意图》作者:岩叟,北宋(待考)

长卷,绢本,水墨;纵19.2厘米  横112.8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雪中梅竹图》作者:徐禹功,南宋
卷绢本水墨,纵30厘米  横12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

《南枝春早图》作者:王冕,元代
立轴,绢本,墨笔;纵151.4厘米,横52.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墨梅图》作者:王冕,元代
卷纸本墨笔;纵30.8厘米,横9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墨梅图》作者:王冕,元代
纸本,墨设色;纵68厘米,横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春消息图》作者:邹复雷,元代
长卷纸本水墨;纵34厘米  横212.5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墨梅图作者:待考
册页,绢本水墨;纵24.4厘米,横20.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绘古梅一株,枝干舒展,花朵绽放。笔墨恣纵,格调清新,颇得逸笔之妙。具有扬无咎和王冕的传统风格。无款识,画幅中有王诏的七绝和郑文原题记。

《烟笼玉树图作者:陈录,明代
立轴绢本,墨笔;纵137.5厘米,横6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构图别致,布局豪纵奇崛,气象峥嵘而清劲可爱。枝干纵横,以墨笔皴写,湿笔中又呈飞白,枯健如蟠龙虬曲,再横点重墨,更显苍老道劲。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笔直上伸,上下呼应。繁花散于嫩枝之间,只用简洁的双钩,千斛万蕊,冷艳寒香便扑面而来。妙在一缕烟雾横遮梅梢,更添隽拨清逸之致。

《万玉图》作者:陈录,明代
立轴绢本,墨笔;纵111.9厘米,横57.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的效果。

《梅花图》作者:陈录,明代
立轴,绢本,墨笔;纵116.5厘米,横61.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梅花图》作者:唐寅,明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59.9厘米,横3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以水墨画折枝梅花,枝干用笔枯用墨焦重,花瓣用水墨点成,浓淡分重墨点花蕊,颇有质感。形象秀美生动,给人以洒脱清逸之感。

《冰姿倩影图》作者:文徵明,明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76.9厘米,横24.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老梅盘折虬曲,苍劲清凛,枝头疏梅点点,似有暗香扑鼻之感。古来画梅者众多,各有特色。文徵明的这幅墨梅古朴质拙,却韵高神清。枝干以墨笔直写,浓墨点染。梅花圈笔成瓣,墨点花心。以朗朗清气、疏影暗香,衬出梅的铮铮傲骨。

《梅竹图》作者:孙克弘,明代
扇面,泥金纸本,设色;纵15.7厘米,横48.9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暗香疏影图》作者:金俊明,明末清初
册页纸本,墨笔;纵23.4厘米,横3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共十二开,题名为“暗香疏影”。梅姿各异,有出墙倒垂,有疏影横斜,有老椿弯立,有嫩枝挺拔,有与墨竹相依,有以松针为伴,有双钩皴擦,有一笔为之,极刻画之能事。花朵皆用白描,线条劲利熟练,再以浓墨数点作花蒂。此选二开,一为两枝梅枝斜伸,各取上下二势,花开错落,各有呼应。用笔粗细随类,墨色浓淡相宜,相互辉映,清新静逸。另一开梅花,从右下角曲伸两枝,一高一低,交叉左右,相互呼应,得简逸冷隽之韵。

《梅花图》作者:高简、张照,清代
册页纸本,墨笔;纵26.3厘米,横32.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梅花图册共十页,尺寸略有不同,为张照与高简的墨梅合册,高简作六幅,张照写四幅。这里二人各选一作。上图可以看出张照之墨梅笔锋豪纵,圈花点萼,用笔劲辣,尽显梅花临霜傲寒之姿。而下图中高简的用笔婉转圆润,以细笔钩勒花瓣,纤秀妩媚,更有疏影暗香之感。

《梅花绶带图》作者:沈铨,清代
立轴,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5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写寒梅怒放,一绶带鸟栖于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呜叫。梅枝曲折,由墨笔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铅白点染,晶莹剔透。绶带鸟及小雀刻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有北宋黄筌之意韵。

《梅石图》作者:高凤翰,清代
立轴,绢本,设色,水墨;纵120厘米,横47厘米;镇江市博物馆藏

◇此画写红、白二梅树,枝节盘绕,纵横交错,交相辉映。红梅以点叶法写出,神韵飞扬;白梅由墨笔圈画,枝干以水墨皴擦点染,尽显虬劲苍翠之姿。全图疏密有致,七言题于左侧,与整个画面协调统一。

《梅花图》作者:汪士慎,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113.3厘米,横50.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清淡秀雅,瘦劲姿媚,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画梅的独特风格。金农曾评日:“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但我们看到作者遗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见长,给人一种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这幅《梅花图》便可作为佐证。

《玉壶春色图作者:金农,清代
立轴,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42.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图中取梅树老干一截,通贯画幅正中,顶天立地,布局奇绝,又以大笔铺枝,小笔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干以饱含水分的淡墨挥写,浓墨点苔,更显出老梅凌寒的性格。“花光迷离,恍如晓雪之方开”。右侧上端有作者自题,乃知为追思五十年前,观元至大辛少府贡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画记,时年七十又五。”此为金农老年精心之作。

《红绿梅花图作者:金农,清代
立轴,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65.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从款题中可知是金农将元人辛贡、王冕所创的粉、白梅法,集写于一画之中的杰作。全幅花枝繁密,生机勃发。以大笔淡墨画干,浓墨点苔,枝条疏密有致。勾花点蕊,以粉朱、铅白点染花瓣,清丽透逸,有暗香浮动,韵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农记”。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梅花图作者:金农,清代
册页,纸本;纵23.6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全册十开,此选一开。画梅枝倒悬而下,枝繁花密,疏密有致,圈花点蕊,略施淡彩。

《梅花图作者:高翔,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88.8厘米,横44.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的梅花古秀清逸。淡墨直写梅干,干墨辅写,盘虬曲折,以浓墨横向点苔,增添梅树苍劲峻峭之感。飞笔点写花蕊,花瓣却用胭脂色随意点染,一霎时便使画面灵气清扬。作者画梅风格洗练豪宕,与金农、汪士慎、罗聘并称“画梅圣手”。

《梅花图作者:李方膺,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145.2厘米,横50.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作者擅画松石兰竹,晚年专工画梅。他的梅花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苍劲矫健。此图中以浓淡之墨挥写梅树枝干,蟠塞夭矫,纵逸豪宕。淡墨白描勾花,浓墨点蕊,寒葩冻萼,有浑含墨色之韵。构图疏秀奇绝,画之右下方做长题,为作者探寻古梅之所感所想。

《梅花图作者:李方膺,清代
册页,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42.4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墨梅图册共十一页,皆是以大写意之法所作。册中各梅,干取奇姿、花取疏朗,狂放纵逸之风尽露。多以粗笔写梅干,转折曲直,有书法之风。写花随意粗放,笔简神足。在此选其中两幅。

《梅花图作者:罗聘,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69厘米,横28厘米;四川省博物馆藏

◇罗聘二十四岁师从金农,常以梅兰竹菊等入画,初仿江路野梅之趣。在这一幅梅花图中,作者自戏称为“江路酸香”。图中以粗笔淡墨写出梅树老干虬劲之姿,浓墨点苔,淡墨勾花,花本不显,又以浓墨点染花萼,使朵朵墨梅呼之欲出。笔法古拙质朴,野趣横生,有别于汪士慎画梅之繁花密枝、高翔之疏朗秀逸,  自成一体。

《梅花图作者:罗聘,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131.8厘米,横3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此画以淡墨写老梅枝干,稍加渲染,以浓墨点出横苔。梅枝姿态取向不同,上下呼应。繁花缀枝,以淡墨圆笔勾出,空灵剔透。梅枝纵横交错,画面却繁而不乱,生动自然。体现了“罗家梅派”的风格特点。

《梅花图作者:罗聘,清代
扇面,金笺纸本,墨笔,设色;纵19.5厘米,横54.2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 此扇面撷取梅枝梢部,以水墨写出。作者采用其一贯的画梅技法,  以淡墨写干,浓墨点苔,圆笔勾花。造型生动,一梅枝疏影横斜,将视觉引向右角的款识题字,使书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月下墨梅图作者:童钰,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164.8厘米,横56.4厘米;扬州市博物馆藏

◇此图裁取梅树一角,老干苍劲,新枝挺发,繁花密萼,正反转侧,一片生机。枝干苍老古朴,花蕊挺劲清秀,运笔密而不乱,繁而不杂,墨气雄厚,一轮圆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梅花图作者:万上遴,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133厘米,横37.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这幅梅图非常独特,不同于别的画梅大家之风格。画中梅树老干曲折,贯穿画幅,墨笔写之,留白处多以淡墨晕染;小枝以浓墨写出,纵横交错,欹仰奇绝。梅花则以碎笔或点或勾,飞扬纵横,虽无具体形状,却显露出万玉琼花密生枝梢的意境。整幅作品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红梅图作者:吴昌硕,清末

立轴,绢本,水墨,没色;纵1 72.6厘米,横95.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中写红梅纵逸繁复、横竖交杂,由右侧山石后伸出。左边一株枯树,尚无生机,被红梅包裹映衬,竟也似有了几分春色。梅枝以渴笔写出,红梅由朱彩点染,堆霞叠彩。画面看似庞杂,细细品味,却极具章法。更显出了梅花独俏寒冬的风姿。作家笔墨苍劲,画笔之中,有书法酣畅淋漓的意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