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对曾经高三的自己说几句话
以终为始:对曾经高三的自己说几句话
2020年,高考的大幕已经落下,高考的结果一如既往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作为2017级、2020届高三(8)班的班主任,和学生们共处过的这三年,总是觉得还是有遗憾存在。虽然2017级高三(8)班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反思的经验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每一位班主任的心愿都是希望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今后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考独木桥的筛选。经过反思,认为高三这一年,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其实可以做到更好的,但是却没有这么做,使其成为今后的遗憾:
首先,跟学生的距离感比较大。
高三那年,很多学生有心思都是放在自己心里,没有能够及时跟我沟通,自己背负着各方面的压力前行。总结其原因,还是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态度比较强硬,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总会很严厉地进行批评,缺少耐心细致地沟通,以为通过高压就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结果导致学生跟我的疏离感。
其次,对学生移情式聆听做的还不够。
每次找学生聊天,或者学生找我述说困恼的时候,当学生在说的时候,我没有扮演一位好的倾听者的角色,想的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所谓的“指点”、“评价”、“建议”,并且没有做到“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而是把自己认为有效的经验、方法指点给所有的学生,其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症状”,但是,很多时候,我开的却是“同一副药”,因此,谈话效果、教育效果,没有很明显。这可能导致很多学生有烦扰也不愿意给我沟通,就像有事情不愿跟他们家长沟通一样,在学生眼里,我可能成为了学生在学校里的“父母”,而不是学生朋友、导师的角色。
再次,对比带来的伤害。
就像父母喜欢拿别人家的小孩和自己的小孩比较一样,我也会经常拿自己班的学生和别人班的学生进行比较、班内的学生进行比较,特别是行为习惯的比较,没能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从而可能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自己对学生的态度。
还有,没能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角色区分开来。
作为班主任,我会经常板着脸进教室,发现问题就能立马把脸拉的更长。在上课的时候,以前那种轻松幽默的氛围逐渐不见了,脸上的“喜”不见了,总是刮着一副“愁”容。我认为理想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班级管理上是以班主任的姿态,有问题的时候要严格对待;作为科任老师,课堂氛围应该是活跃的;课后,学生有问题找到的时候,应该像朋友一样倾听并分担他们的烦恼。也就是说班主任应该有三幅面孔:班主任、科任老师、朋友。
请不要放弃班上的任何一位学生。
每个班上都有一些很调皮、行为习惯差甚至厌学的同学。对待这些同学,如果没有耐心,跟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快就会紧张起来,可能导致他们更加不上进,自己放弃自己,变得在学习上没有追求、没有自信了。
每天请抽出一点时间反思班上的事。
总是以忙碌为由,缺乏对班级事务经常性、系统性地规划,总结,但是现在想想,每天花了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闲谈上,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总结规划、反思班级事务,班上氛围应该会变得更好吧。
时间飞逝,过去了的已经不会再来......
但是,好在现在还是2019年9月1日,我们还有一年时间可以做的更好,一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庆幸的是,还有一年的时间留待我去减少这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