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怀念肖若兰先生

怀念肖若兰先生
文/张佳辉

维一九九六年某月日肖先生离世,距今廿四春秋矣。曾未谋面,幸先生有音像存世。吾慕秦腔,故可聆音观容,宛若在世般,动人心弦。
先生生于西安未央,其父筮易,社之七期学员,技工青衣。受父熏陶,自幼仰秦腔艺术,先生少聪慧,善钻研。八岁既红,称“八岁红”。有闻:筮易领女赴社,教先生略展技艺。身段为佳,嗓音上乘。香亭见爱,遂为开蒙。名师教导,高徒善学,后,演戏动人肺腑、妆容既引蝶恋。
初,先生于咸阳益民、西安晓钟、尚友、三原明正、西安秦声诸社搭班展艺,江湖亦见身影。艺术初成,应曰“猛进”。新政才建,跻于社中。先生擅小、花旦,又通青衣,贴老旦。
先生曾演《洞房》《柜中缘》诸剧,皆为天民亲授。亦受“秦腔正宗”开慧,社中又志模、上华雕琢,艺道愈坚。壬辰,国之戏曲观摩大赛,以《游龟山》之胡凤莲获三等奖,癸巳,随团赴朝,慰问汇演。丙申,秦地大赛,再次脱颖,荣至名归。己亥,受命巡礼,诸省踏足。戊戌、庚子之春,二剧制影,先生饰晚春、瑞菊,咸为经典,至今闻世人所道也!可曰:大江南北,孰不知其音?长城内外,孰不晓其范。艺术之诚,古今憾见!
先生之戏,不止登台。有闻:若兰抚牌,手指如花,所有动作,仍是表演。晚景,亦不离戏。传徒授艺,精神可佩。以至病中,尝教其徒。徒者,王荣华、戴春荣、薛学慧、李淑芳、史纺绸等人,诸徒皆成才,师之戏可呈精彩,为人所道。
光阴骤速,人生不永。先生虽去,魂灵仍固。其之艺道,可载史册。吾不才,愿斗胆,拙劣文字以记之,时待方家指缪。追记已毕。
尚飨
晚学佳辉敬上
庚子正月初九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