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王村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2、窗花剪纸:本县剪纸流传甚广,能手辈出,每逢春节或新婚嫁娶,都要剪贴窗花,装饰卧室、新房,其内容多为祝愿吉祥、喜庆丰收或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之类,如“双喜临门”、“喜鹊闹梅”、“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麒麟送子”、“孙悟空盗扇”等。196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间窗花选风》一书,就选有乾县民间艺人作品80幅;1966年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和乾县文化馆联合收集整理了乾县窗花艺术代表作300多幅,准备赴京展出,因“文革”开始而搁浅。
王村镇张留村剪纸老艺人吴修慈的作品多次参加陕西省民间艺术展览,并在《新观察》、《光明日报》、《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乾县的民间剪纸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剪刻工整细腻,洋溢着浓郁的关中风情,具有西路皮影的典型风格。
佘丹桂,乾县王村镇张留村人,她自幼喜爱民间剪纸,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剪纸技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剪纸兴盛时,她曾受邀在县文化馆剪过一段时期。她的“喜花”及“窗花”剪纸在当地流传很广,以往逢年过节或办婚礼,村邻乡亲都要贴她剪的窗花。她的剪纸题材以喜花、花鸟、戏曲人物、几何纹烟格和斗花为主。代表性作品有:《狮子滚绣球》《莲里生子》《牧童骑牛》《王祥卧冰》等。
王会勤:1942年出生于大王村。王会勤的剪纸艺术具有丰厚的形象性。她遵循传统,结合现实,在心灵里构筑生命的奇妙,她所剪出来的动物,可爱灵巧,活泼生趣。线条与构图比例和谐合宜,张弛有度。在她的剪刀里,艺术是活的,是有温度和厚度的。她剪的植物类型,也是别具一格,花色艳丽,枝繁叶茂,细条长柳,清爽而舒畅。
王会勤的剪纸艺术具有厚实的象征性。每一幅作品,总是寄寓一些合理的、存在的、实质的有教育意义的东西,使之更具传播力。比如她剪的《春暖花开》作品,农民大获丰收,喜气洋洋,兴奋溢于脸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暖暖的地,一派祥和的画面;又比如她剪的《养蚕母亲》作品,母亲、孩子和蚕,一起在劳动,在欢愉,在构建温暖。
王召村的李惠玲剪纸《石榴》《蝶扑瓜》《蝶扑花》《老鼠偷瓜》《葡萄》《鸡冠花》《青蛙》《蚕》等等,都象征的是“瓜《地》绵绵”“多子多福”的“求子”世界。这些剪纸或多或少体现出民间“求子”的愿望而萌生的艺术形式。
3、牛皮绳。牛皮绳起源于清朝初期,清末最为兴盛。流传于张留村的牛皮绳制作技艺已有多年历史,因“文革”曾停滞好长时间,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复兴过一段时期。后来由于尼龙绳和麻绳的出现,加之牛皮的用途变广、价格上涨等原因,使牛皮绳的制作逐渐被淘汰。
工艺流程是:选牛皮、去毛取肉、泡软牛皮、割成细条、上绞子、上拓子、按上绳花、编织成绳。
所需工具有:割刀、绳拓子、三股绞子、单股绞子、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