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忠治愈118例印度病毒验方
此次袭击广东的疫情来看,都是印度的德尔塔(Delta)毒株,相比以往的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病人后的临床特点包括病毒载量特别高,潜伏期特别短,感染后转危重比较快,核酸转阴时间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治疗上是个“更加难以对付的敌人”。
广州本轮疫情中报告并送院治疗的153例感染者中,有118例采用纯中医药治疗,比例超70%,相比去年,这一轮中医药治疗在用药配方上有稍许调整。张忠德教授解释说,病毒致病的病机还是湿热毒,之前是以祛湿为主,兼以清热和排毒;这一次根据症状的不同,改以清热为主,兼以祛湿排毒。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简称“国家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两位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他们对临床病例和救治过程展开了分析。
张忠德教授观察到:在临床上,我们发现病人发热比例很高,超过80%,其中高热(温度超过39摄氏度)的比例高达34.5%。由于德尔塔病毒载量高,患者感染后,病情进展很快,既往要7-9天才转为重症,这一次不到4天就有可能转为重症,严重者在24小时内转为重型或直接转为危重型,这为救治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
这一次,国家工作组判断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为暑湿化热、疫毒侵肺、元气大虚。与武汉、河北、云南等病例相比,由于南方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患者汗多,所以病人“湿毒”程度更重了一些。
在治疗上,根据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以及病毒的新特点进行微调,这一次广东更强调“扶正”。一些重症患者早期以气虚为主,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黄厚腻等,此时我们使用西洋参汤补气,如果是气虚伴有阳虚者,则改用高丽参。
中医药团队已总结出核心病机和用药规律,已有91例患者出院。其中67例患者(73.6%)采用纯中医治疗,16例患者(17.6%)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8例(8.8%,7岁以下婴幼儿)未服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占91.2%。经过中西医协同治疗,已经有1例危重症患者撤出ECMO,3例危重症患者拔管,8例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57例有重症倾向的普通型患者阻断转为重症,为防控Delta变异毒株新冠肺炎提供了宝贵经验。
张忠德教授:总体治法上坚持清暑化湿、宣肺解毒、通腑泄热,但增加了早期扶正、全程扶正的新治疗方案。
对于普通型高热、有重症或重症趋向的,证候属于暑湿、湿温闭郁者,以麻杏苡甘汤
处方:麻黄(先煎)、杏仁、桃仁各10g,薏苡仁30g,炙甘草5g,日1剂,水煎服。
藿朴夏苓汤
处方:藿香12g,川朴6g,姜半夏9g,赤苓18g,杏仁18g,生苡仁30g,白蔻末5g,猪苓9g,淡香鼓18g,建泽泻9g。
吴又可三消饮
处方:槟榔、厚朴、黄芩、白芍、知母、柴胡、羌活、葛根各12g,大黄20g,枳实、陈皮各10g,草果仁、甘草各3g
为主清暑热、解表、祛湿、透达膜原。
此外,针对患者病情转重的一些苗头,中医药治疗上在清热解暑、清利湿热,辨证用汤药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清气分邪热,羚羊角粉清透热邪,早期扭转截断,防止逆传心包或热入营血。体温超过38.5℃,中药汤药每天两剂,分为四次服用,6小时一次。安宫牛黄丸每日两丸,每次半丸,分为四次服用,与汤药间隔服用。若体温在38.5℃以下,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每次半丸,分为2次服用。其实我们中医药治疗,也一直在早期扭转截断、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方面发力。
再就是提升免疫力方面,中医药也通过通腑泄热、调肠治肺、肺肠同治等举措,来改善患者的整体的状态,托住患者生命体征,为免疫功能恢复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