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档案|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之战,史称上海战役,是解放军横渡长江以后的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1949年5月12日,上海战役拉开序幕。5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27日上海全境解放。28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接管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露宿街头,秋毫无犯,赢得了上海人民的高度赞扬和衷心拥戴。上海人民积极配合和协助人民解放军,搜集情报,担任向导,护厂护校,维持秩序,收容散兵,打击敌特分子,为解放军接管上海、稳定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解放,历史从此掀开新的一页。正如陈毅市长所说:“上海解放不是改朝换代,而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是天翻地覆的革命胜利。几十年来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上海,现在已成为人民的城市。”

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黄浦区档案局重新梳理了上海解放前后的一些重要事件,希望用一张张老照片铭记这段历史,以此纪念人民解放军的流血牺牲、纪念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

解放上海

1949年5月10日,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发布《淞沪战役作战命令》。各军指战员按照《作战命令》要求,迅速行进至战斗出发地待命。5月12日,上海战役拉开序幕。为了保存城市的完整、保护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制定了既要将敌人消灭,又不把城市打烂的作战方针。陈毅将这一仗形象地比喻为“瓷器店里打老鼠”。为此,在军事部署上,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第三野战军主力采取钳形攻势,分别自浦东、浦西进逼吴淞口,封锁敌人海上退路,切断敌人抢运上海物资的通道;其余各军在横扫外围警戒阵地守军后,进逼市区,待命对市区发起总攻。在经过极为艰巨的外围攻坚战后,三野司令部于5月21日下达了《淞沪战役攻击命令》,各部队于5月23日同时发起总攻。5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市区,苏州河以南地区宣告解放。27日,上海全市解放。

1949年5月10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布《淞沪战役作战命令》,翌日,担任解放上海任务的第9兵团和第10兵团也分别发布了作战命令。图为拍摄于上海解放纪念馆藏的“命令”的复制件,原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第三野战军上海战役决心图(摄于上海解放纪念馆)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向上海挺进

人民解放军在宝山月浦镇与国民党守军展开巷战

解放军围攻外滩敌据点

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横渡黄浦江进入上海市区

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路

永安公司绮云阁。1949年5月25日这里升起了解放上海第一面红旗

新新公司凯旋电台。1949年5月25日,新新公司地下党员抢占凯旋电台,首次向上海市民播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和《三项保障》,发出上海解放人民之音第一声

1949年5月25日,上海街头出现《上海人民》报号外,刊登上海解放消息和解放军《约法八章》

南京路上悬挂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标语

上海三区百货业职工在南京路上张贴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标语

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中路

解放军向苏州河北岸的残敌发起进攻

解放军在坦克掩护下冲过四川路桥

人民解放军入城后为不惊扰市民,露宿于上海市区

解放军战士不在市上购买食物,自带粗粮充饥

接管上海

5月28日下午2时,新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来到汉口路江西路的上海市市府大楼,参加正式接管上海市府的仪式。新生的共产党政权开始了对国民党旧政权的全面接管工作。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成立,陈毅、粟裕分任正、副主任。市军管会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各机关、官僚资本的经济机构和企业、国民政府的文教事业进行全面接管。图为上海解放后,陈毅、粟裕于5月28日签署的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原工部局大楼成立,图为《文汇报》的报道

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宣布陈毅为市长,曾山、潘汉年、韦悫为副市长

上海解放后最早启用的上海市人民政府牌子和印章

由于国民党溃逃前夕的劫夺,全市人民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原料严重匮乏,粮食和棉花存量不足一月所需,煤存量只够一周耗用。为了保障上海人民生活需要,维持、恢复工业生产和防止奸商囤积居奇,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筹划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棉花、煤炭来上海。图为5月30日《解放日报》的有关报道

原官僚资本工厂的工人清点物资,协助人民政府接管

图文 / 黄浦区档案馆

编辑 / 黄骞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