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学问很深,需要具备这些学识!

有学者归纳了书画欣赏的两种类型:一种为文学性欣赏,欣赏者有基本的文史知识,对书画作品能评读诗文、了解创作背景,对书画更多是文学情趣的认知和理解;一种为书画内行欣赏,欣赏者不但熟知文史,且掌握笔墨技巧,能识得作者笔墨之师承及功夫深浅、个性特征、有无创造成分等,进而辨别优劣,评品书画之高下。

欣赏能力是鉴定工作之基础。任何一项文物的鉴定都没有特别的诀窍,无非是综合信息的比较。鉴定工作者拥有的知识越多、越深,就越有能力解决问题,书画鉴定也不例外。鉴定者的综合修养、专业基础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前提,而专业基础中的书画实践能力可谓重中之重,因为书画鉴定的本体是认知、辨别书画创作者的笔墨。鉴定是目鉴,笔墨是鉴定工作者视觉直观印象,也是最本质的认识,因为笔墨表现了书画家的个性特征及作画习惯、技巧。谢稚柳《鉴余杂稿》中有:“鉴别,并不排除任何旁证。但它必须在书画本身判定之后才起作用”,对“书画本身的判定”就要依赖鉴定者对于笔墨的认知。

鉴定工作者该如何提高笔墨的认知能力,张珩在《怎样鉴定书画》中说:“我幼年学书画鉴定是从看字入手的,为了要求有切身体会,学看字又从写字入手。自从对写字的用笔有了门径,感到看字也就比较深入……一个不受个人爱好所局限的画家,在鉴定绘画时在某些地方比不会画的人占便宜,就是因为他能掌握作画用笔的缘故”。由多看书画到创作书画,这应是书画鉴定工作者的必修课。其实宋人邓椿《画继》就提道:“自昔鉴赏之家,留神绘事者多矣”,从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到谢稚柳、启功、徐邦达等鉴藏家大都在书画上有所建树。

书画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为美术史学、博物馆学的研究服务。美术史不单是关于美术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更是美术作品流传的历史。比起文字记载来,美术作品是更直观、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但自从有了美术作品,也就有了美术作品的作伪。因此,对书画进行鉴定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书画鉴定的对象,是指已故书画家手书、手绘在纸、绢、绫等材质上的书画,如立轴、手卷、册页、扇面、镜心等,不包括壁画;书法里的碑帖、拓本,属于另外一门学问,启功、秦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至于年画、书画复制品以及在世书画家的作品,不属于书画鉴定指向的范围。

目前鉴定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院派没用了:你们都是做学问的,你们不交学费,你们不去买东西,你们说的没有用。怎么没有用?有的人做得差,可能没用,他做得深入,对你去辨别作品的真伪肯定是有用的。

  第二个误区,就是科技的作用。对于书画的鉴定,科技可以要,但书画鉴定是没法取样的,一取样就破坏了,所以如今即使各种可以用的科技手段都用了,像光学、无破坏的,但还是不能全部解决问题。所以科技要用,传统的系统性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也必须相结合,完全依赖科技那是一个误区。

书画鉴定学问很深,这里只列举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

1、历史知识  鉴定书画要了解古代的生活习惯、器用服饰等等,但还不止于此。鉴定者除了要看见作品的艺术价值外,也要看到它的历史价值。例如司马光的《通鉴稿》,书法并不佳,但从历史文物的角度来看却十分珍贵。又如明人手札,存世件数以万计,它们除了可供研究当时的书法艺术,还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材料价值。缺乏历史知识,既无法对这些东西作出恰当的估价,也不可能根据历史材料来判断它的真伪。

2、文学知识

  鉴定书画需要有文学知识。古代书画家往往也是文学家。如果我们读过书画家的集子,熟悉他们的文学习惯和他们同时代的诗文,就会对他们的思想、感情、风格有更全面的认识。遇到某一派的书画时,对他们的了解就不仅仅是某件作品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还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这对鉴定也是有帮助的。

3、艺术欣赏和对操作方法的了解

  前代书画得到后人珍重爱护,作品的艺术价值往往是首要因素。如果鉴定者毫无艺术欣赏能力,也难以对作品的真伪作出准确判断。  是代表作还是一般作品,或是较差的作品,其中的高下是要靠艺术欣赏能力来分类评级的。因此,注重个人的艺术修养,提高欣赏水平,是一个鉴定者应当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鉴定书画时,要求澄心定虑,不可粗心大意;专心致志地看,不要心神不定。观书法,先看用笔结体、精神照应,再看人为天巧、真率造作。还要考证古今跋序相传来历,辨别收藏印识,纸色绢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