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人类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学也将毫无意义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文明是个大话题,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逐渐演化,西方圣经讲过亚当和夏娃从小的时候并没有羞耻之心,自从偷食了禁果后,便用树枝和皮草将自己的身体围了起来,这大概是人类神话传说中起初的文明形态:没有物质杂质,只有精神的融合,两性的纯洁。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古代,到高度发达的今天,经历过和平发展的年代,也经历过朝代更替的乱世,每次战争之后,人类的物质文明便停滞一段时间,然后休养生息再度发展,整个人类物质文明进化是一条上升的曲线,曲线有波峰和波谷,波峰就是该阶段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而波谷就是对应阶段的物质文明的低谷。
我认为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对上天崇拜开始,比如西周每年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拜天祭祖,其实就是对于超出人类认知力量的崇拜和尊重。西周流行的占卦和星象之说就是前人通过对卦相和事件的总结形成了一套理论,可以使人逢凶化吉。这样,中华民族的易经便产生了,它足足覆盖了整个封建社会,人类的正与反,阳与阴,凶与吉及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元素便演化而成,这大概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形态认知。
物质的繁荣催生了人的贪欲
以中国历史为鉴,在夏商周基本以礼教为上,不管士大夫,还是乡野村夫,都是讲究礼仪的,原始物质的贫瘠并没有影响礼教,商纣残暴,物欲横流,引起天下诸侯反抗,周文王便率领部落讨伐商纣,统一天下。最初的时间仍然勤勤恳恳,到了周厉王时代,横征暴敛引起天下民怨载道,至周幽王时期荒淫无度,废皇后立小妾,甚至烽火戏诸侯。纵欲过度导致天下丢失。
所以从历史看每个朝代的更替基本经历过相似的结局:朝代初期,头脑保持清醒,爱民勤政,后来物质发展了,奢侈之心见多,不再谨小慎微,自私自利完全占据上风,导致朝代的溃败。
可以说,物质的繁荣似乎与文学是矛盾的,比如在一个繁荣的时代,很少见到刻骨的作品,大多是歌功颂德的批文。这些阿谀之流的作品也仅仅昙花一现罢了,而乱世却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是清末的衰落过程中产生的文学作品。
近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 进化与精神世界的退化
在世界近现代发展历史上,文学高度发展阶段也是18世纪和19世纪阶段,伴随西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新旧事物冲突开始的,这个时候文学作品和文学巨匠有很多。如荷马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旷世之作。
而现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是过去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时期不可比的,但是你回顾下现在那些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你能有几部记在心中?
所以文学在高度发展的经济形态里,只能起到有限的警醒作用,但是却无力阻止人的贪欲之心。而在文明冲突的时代,反而更好地指引人类前进。因为在繁荣的时代,人类沉醉于自己“人定胜天”的蓝图中,缺乏对自然的敬畏,而在变化的时代,人类更容易重新思考自己和未来,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封建社会最为丰富的一次思想碰撞与交锋。
国与国之间战争本质是什么?
在国际关系上,无论欧洲发生的拿破仑征服欧洲战争,还是希特勒发动的二战,都是人性贪欲在国际关系上一次集中体现。一战人类死亡1000多万人,二战人类死亡6000多万人。这些人为什么死亡,只是为了满足一些少数人极度的贪欲而献身的。
梦想统治世界,个人欲望体现在国际关系上是十分危险的,而在极端个人统治的世界下,这种贪欲由于没有限制和制约,更容易在国际关系上爆发,最终走向战争。
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实质就是贪欲与反贪欲在斗争,而作为国家框架的个人只能沦为牺牲品。强大-称霸-不允许别人发展-战争-世界势力的重新分割,一直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怪圈。如果避免这个怪圈就是考验现代文明如何发展了。
钱到底是什么?
有钱人即使住在深山里,也会有亲戚往来,没钱的人即使面对面,也不会有人理睬你。钱的本质就是实现自己心中的奢侈的一个工具。例如要吃山珍海味就必须要有钱,要打理人际关系也必须要有钱,这并不是说钱不万能,但是没有钱绝对不行。
莫言在2010年的东亚文学论坛指出人类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学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在演讲中莫言指出正是由于人对欲望的无止休的追求,导致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无限的变坏和恶化。往日的青山已经被开采得光秃秃,清澈的河流已经被黄沙淤泥掩盖。沙漠的持续扩大,地震的频繁爆发,野生动物的日益减少,正是大自然向地球上的我们发出的严厉警告。
恐龙曾是中生代最强大的物种,在地球上生活的数亿年,远远超过人类文明的历史,可是弹指间灰灰湮灭。大自然会在极度恼怒的情况下报复施加者,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又一新生文明,必须有遏制自己欲望的能力,否则会重蹈恐龙的厄运。
人类会最终毁灭吗?如何延迟或者避免?
按照物质理论来说,一切产生的东西必将走向毁灭,会从一种形态走向另外一种形态,地球文明也是如此,包括地球最终也会消亡,最终的结局我们无法左右,但是现在可以采取措施进一步避免。
或许有人认为杞人忧天,但是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原子弹吗,足够毁灭地球几十次,你觉得还会是杞人忧天吗?人类拥有这个终结武器是为了更好地对付敌人,却不知道也是对付了自己。
所以现代文明越处于高级形态,越要敬畏自然,地球对承载文明的繁荣程度是有数量和质量限制的,不能无限被索取。现代文明不是要加速发展,跨入大跃进时期,而是要精耕细作,恢复循环利用上。这就要限制每个人的贪欲。包括国家的贪欲,强权的贪欲。文明的极限膨胀的结果就是文明的坍塌和消失。
文明社会中贫富之间的正确心态
富人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金字塔塔尖上,他们拥有比寻常人多得多的资源和人脉,容易产生居高临下舍我其谁的感觉。在社会上便会产生“为富不仁”的现象,但是文学告诉我们,富人们要行善,救济穷人,才能算是正人君子,否则只能被人瞧不起。文学和法律道德一起来约束富人更合理地施加正向引导。
穷人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下层,他们整日劳累却收入菲薄,不能养家糊口,容易对社会产生厌恶和反叛心理。在社会上便容易产生偷盗抢劫或者不法手段获取财富的想法,文学便告诉穷人,人穷志不穷,只有通过勤劳致富,才能获得合法收入。只有努力进取才会成为社会上顶层人物。许多励志故事便产生了。
所以,文学在客观上能够对社会起到纠正作用,比如通过寓言故事,通过神话故事,通过励志故事,能够鞭策人的贪欲,使得社会走向平和发展的气氛中,富人们彬彬有礼,穷人们奋发向上,社会良性发展。
“路见不平 ”到“路边大爷倒地没人敢扶”,到底是谁之罪?
当然文学也不是高高在上一尘不染的,文学也有等级和服务对象,比如歌功颂德之类的只是服务于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而批判主义文学则侧重于服务基层人民,揭露社会弊端和不公正之处,正是由于这两种文学风格的交锋,才使得文学本身充满迷茫和两面性。
首先肯定的是文学来源社会,来源于作者。所以文学本身也有瑕疵。这里的文学我们就扩大化了,就称之为风气和宣传的主格调。比如媒体报道可以暂时归纳到这里。比如十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水浒传》在各个电视里播发,引发“路边不平一声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感人故事,这是文学的正面引导,同时现在流行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消极影响也在扩大。
两种境界,两个世界。人性的变化正是极度物质世界的最终无奈的结果,我们能谴责那些不扶起老人的路人么?他们听到新闻报道好人被碰瓷的事情,他们不敢,怕引火上身,他们的行为似乎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处于道德的第三者,你敢确认你会扶起老人么,未必!
所以道德的没落不仅仅是某个具体人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的媒体多多宣传正面的报道,我们的社会多多出台保护好人的权利,加大打击贪欲之心,这样才能弘扬正气,做好事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我们提倡对物质的有限追究,但不提倡对物质的无限攀比,如果整个社会以“笑贫不笑娼”的态度和标准来评价,那么这个世界真的会像莫言所说“恐怕人类的好日子不多了,那个时候,文学也将无法挽回人类最终走向而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