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邶风·二子乘舟》/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1338期)

天语说:

“使人与伋乘舟于河中,将沉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固与之同舟,舟人不能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 —【汉】刘向《新序》

“余读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独何哉?” —【汉】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卫宣公,姬姓,卫氏,名晋,是卫庄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晋。卫庄公二十三年(鲁惠公三十四年,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公子晋的哥哥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卫国人因卫前废公杀害卫桓公,而且喜好打仗,所以都不拥护他。同年九月,卫国大臣石碏联合陈桓公杀死卫前废公。十二月,石碏将公子晋从邢国迎回卫国,并拥立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卫宣公还没有当上君王之前,就和卫庄公的妾室夷姜乱伦,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公子伋。为了不让奸情暴露,他们把公子儿子送到乡下寄养。卫宣公的正妻刑氏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得不到丈夫宠爱,尤其是当卫宣公见到了风骚的夷姜,更加冷落刑氏。

卫宣公继位后,谎称刑氏不能生育,正式纳夷姜为妾,对他特别宠爱,还立他们的儿子公子伋为太子。此后几年,卫宣公都与夷姜在一起,几乎没有亲近其他女人。夷姜和公子急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转眼十六年过去了,公子伋到了娶妻的年纪,宣公为公子伋选了齐僖公的长女宣姜做他的妻子。宣姜和文姜是齐国王室的一对姐妹花,她们是齐僖公的宝贝女儿。上天赋予了姐妹俩无与伦比的美貌,齐国本身又强大,这对姐妹花便成为众诸侯国争抢的首选联姻对象。挑来选去,绣球抛给了卫国太子——公子伋,因为夷姜长得美,所以公子伋玉树临风、风度翩翩,俨然春秋第一美少年。他可是春秋时期出了名的大帅哥,人品也极佳,是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也正因为此,便埋下祸端,因为公子伋的美,深得齐僖公和宣姜的心,在千挑万选才选定了他,哪知后来竟落入老色狼之口。

佳期已定,宣姜的一颗芳心开始怦怦地狂跳起来。出嫁那一天,宣姜一路上憧憬着未来的生活。虽说离开家园很留恋,但是一想到那么可心的夫君,又让她无比开怀。

使者从齐国回来后,报告卫宣公说宣姜长得非常美丽,于是齐宣公就起了色心,想占为己有,只是不好开口。就把公子伋支走。大婚前夕,他借口将公子伋打发到宋国“出差”,而他就在黄河边建了新宫殿,史称新台。一切就绪后,他前往新台迎亲,于是,儿媳变成了夫人。可怜宣姜这个如花公主,就这样沦为禽兽不如的公爹的美眷。从此,卫宣公就忘了夷姜,改宠宣姜,使得夷姜自杀。宣姜后来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其实,卫宣公能做出这种事情太正常不过了。他是有前科的,可以说他一直都是一个无才无德的色鬼。卫宣公得了宣姜,便将夷姜抛之脑后。所以什么情啊爱啊的,没遇到更好的之前,卿卿我我好亲热,一旦有更好的出现,从前的种种便不复存在,这便是人性啊。

卫宣公乐不思蜀,竟然就在新台安营扎寨了,整天抱着美人不撒手。很快,宣姜相继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他自知理亏,另外给公子伋安排了一门婚事。当公子伋从宋国回来,发现妻子竟然成了父亲的女人,一时也无法接受,但是他生性温和孝顺,在父权的统治之下也无可奈何。

只是这之后,公子伋便沉默寡言起来,尤其是见到宣姜便更不是滋味,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太正常不过了。可是他老爹却越来越讨厌他,总担心伋对他日后会有所报复,将他当作眼中钉。

公子伋真是一个悲情之人啊,怨只怨他有这么一个无耻的父亲。宣姜的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公子伋本性善良,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弟弟。只是这两个孩子秉性不同,公子寿品性良善,与公子伋非常要好。而公子朔却心理阴暗,他不喜欢伋也不喜欢寿,还嫉妒伋与寿的感情。

朔经常在宣公和宣姜面前诋毁寿和伋。宣姜心里对伋还有感情,尤其见伋是这样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后更是伤心不已。她曾向伋示好,只是伋一直恪守着道德伦理底线,时常躲着她,她心里渐渐由爱生恨。时间久了,她相信了朔,她觉得公子伋肯定会怨恨她们母子,一旦伋当政,她们便不会有好日子过了。于是,也便跟卫宣公说起了伋的坏话来。

卫宣公本来就对伋有了戒心,听到美人的话更加生气。他将夷姜叫到跟前,责骂她教子无方。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教子又何尝是她一人之责啊,况且伋何错之有?夷姜本已失宠,如今见他变本加厉,再无往日温情,心灰意冷之下,当晚便自缢身亡。

卫宣公为了要杀掉太子伋,就派他坐船去河中,然后想趁机让驶船的人把船弄沉,害死太子伋,公子寿知道了这件事,想救太子伋,但是又不能阻止,所以就主动要求和太子伋一同坐船出行,这样一来,卫宣公就不能动手了,因为如果弄沉船的话,公子寿也会一起淹死,所以这次暗杀行动没有成功。他又给了公子伋一面白色的旌旗将他派往齐国,并命令几名杀手冒充强盗,让他们事先埋伏在边境莘地,等见到拿着白旗的伋就杀了他。

本以为天衣无缝,不想却被宣姜告诉了公子寿。也许是宣姜出于对公子伋最后的那些眷恋,也许是宣姜终究不忍心伋被杀害。于是,她悄悄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公子寿。公子寿听到后急忙去找伋,当寿把事情告诉伋后,也许是伋认为父命大于天,即便受死也要完成使命,寿怎么也劝了自己的哥哥。万般无奈,寿借送行之名将伋灌醉,抢先一步拿着白旗赶往莘地,杀手们以为是伋,便杀死了他。

伋酒醒之后,不见了寿,也不见了白旗,便什么都明白了,赶忙快马加鞭去追赶,却看到了刚刚被刺客杀死的寿。伋悲痛欲绝。他万念俱灰,他大声的喊:“你们杀错人了,我才是公子伋,是你们要杀的人。将我也杀死回去复命吧。”杀手们听见后面面向觎,从来没见过主动求死的,有点奇怪,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本着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的敬业精神,再次折回来,又残忍地将伋杀死,当杀手将二人首级送与卫宣公,宣公见到后悲伤过度而死。邶国的百姓们有感于兄弟二人情深,作诗一首,收入《诗经》,于是就有了今天的 《邶风·二子乘舟》。

原文:

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注释 

⑴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也就是公子伋和公子寿。

⑵景:通“憬”,指远行的样子。泛泛:飘荡的样子。景:闻一多《诗经通义》“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

⑶愿:思念。

⑷养(yáng)养:心中忧虑不安。

⑸瑕:疑惑、揣测之词。

译文

你们俩人乘船走了,

船儿在水面上飘荡远去。

我的心中充满思念,

我心中充满忧虑不安。

你们俩人乘船走了,

船儿在水面上飘荡远去。

我的心中充满思念,

希望你们不要遭遇灾祸!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让人动容的送别诗,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从诗中描写的意思来看,事情发生在河边,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为空白,便为读者的联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全诗二章,采用了叠章易字的写法,在相似中改换了结句。景象未变,情感则因了诗章的回环复沓,而蕴蓄得更其浓烈、深沉了。

首章开篇两句“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首句描写的是近景,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从诗中我们看到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接着诗里融入了送行者的身影,她久立河岸、极目远望,心中的牵念之情起伏不定,发出了难以割舍的感叹“愿言思子,中心养养!”“养养”形容在送行者心上的既爱又念,依依难舍又不得不舍的难言之情,“我的心中充满思念,我心中充满忧虑不安。”诗人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最爱的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他们。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及对他们的未来担忧。

诗中的第二章,“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采用了重章易字的写法,这是诗经中惯用的手法。只在相似的句中改换了个别的字。而诗中的情景并没有发生改变,情感则因重章的回环复沓,而使得情感更其浓烈、深沉。也许此刻,在诗人的眼中,“二子”所坐的小舟,早已消逝在碧波荡漾的河流之中,可送行的人却还在河岸上久久凝望。当“二子”离去时,她那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却又生出了深深的恐惧和担忧。“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句,于是在诗人心中用祈愿的方式,传达了情感深处割舍不了的牵念以及陡然袭来的忧思。这种递进和转折,在滚滚滔滔的河面上,在渐行渐逝的天地间,便刹那间充斥了诗人的全身心。“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而这发自心底的的祈愿:我的心中充满思念,希望你们不要遭遇灾祸!

从古至今以来都是血浓于水,不管二子如何的兄弟情深。“争相为死”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我们没有办法考证,但全诗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却永远感动着后人。这份纯真的感情,也正是诗经的魅力之所在。

《毛诗序》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天语小诗:

为《邶风·二子乘舟》而作

文:闻天语

随流水

追暮色

你去了

终无半点

回首的心情

遗我

一世的孤独

站在时光的边缘

我咽噎着哭泣

任泪水

化成流淌的河流

连同着

那孤帆远影的意境

我的思念

搁浅成忧伤的海洋

任祝福的文字

在心中流淌

驶向你的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