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 || 林小菲作品《难忘岁月之门源监狱》/文婷诵读(第597期A)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林小菲。熟悉她的文友都知道,小菲是一个酷爱古典文学的作者,她每每都会有一些散发着浓浓古典韵味的作品出现,无论是诗词歌赋,亦或是散文随笔,都有一种超然世外的宁静与优雅.而对此文,小菲说:门源监狱事业的开创,是无数创业者们以青春和热血谱写的感人之深的时代凯歌,我以此文向扎根奋斗在门源监狱的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林小菲
诵读:顾文婷
导语:梁轩诚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平平淡淡,冷冷清清的浩门农场这几年因油菜花的魅力也成为了全国有名的旅游景点,每年七月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观赏油菜花花海的美景,许多人都知道门源的油菜花美,但很少人知道浩门农场的历史。
青海省第十七劳改支队的对外称谓,就是浩门农场。也是现在叫的门源监狱。
七月的浩门农场,其景色最富有魅力,位于南边的大板山和北边的冷龙岭中间的一块小平原,就是浩门农场的所在地,浩门农场,不仅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素有“浩门油、遍地流”的美誉,还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和蜂产品基地而著称。
而且,也以它曾经改造了数以万计劳改人员,乃至今后还继续完成改造重刑犯任务,它也是青海大型的监狱之一而闻名中国司法界。
门源监狱事业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走过了近七十年的光荣历程。曾作为全省重要的押犯基地之一的门源监狱,在中国监狱史和青海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青海的发展,是和青海的“劳改事业”发展分不开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青海原来算是很“著名”的地方,能让一些人记住的话,那就是 “偏僻和荒凉”,是“犯人流放的地方”。 人们在一个时期的影视剧描写中可以看到,凡主人公曾经劳改、劳教过的,几乎无例外地都有曾在青海服刑的经历,青海,几乎就成了“监狱”的代名词。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前期,门源监狱历经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门源监狱事业的开创,是无数创业者们以青春和热血谱写的感人之深的时代凯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青藏高原精英荟萃,有来自硝烟弥漫战场、征尘未洗的军人 ,有响应祖国号召来边疆扎根的知识青年,有为开垦处女地而奔赴高远的工农 。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环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满腔热血自愿投身到这片广袤的边疆中。好强大的一代人,可惜如今早已风流云散了。
农场的犯人人员繁多,成分复杂,五湖四海,三山五岳。他们的知识、技能、专长、爱好方面的情况更是五花八门。可以说,这中间什么样的人才都有,精通外文的,擅长文艺的,搞设计、绘图、建筑的,懂电工学的、搞机械的,简直是应有尽有。
无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人、工农还是知识分子,他们战黄沙、斗严寒 、住地窝,御风寒、抗缺氧,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创造了高原的奇迹,使戈壁变绿洲 、荒原变良田。广袤草原上留下了他们艰苦奋斗的足迹 ,万顷绿洲中挥洒下他们辛勤耕耘的汗水,低矮潮湿的窝棚见证了他们风餐露宿的身影。父辈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唱响了青藏高原精神的序曲。才有了今天万顷金灿灿的油菜花花海。
作为这些老一辈监狱工作者的后代,我们同样不能忘怀那些在风风雨雨中历经艰辛的父辈们,监狱管理局新编辑了一本回忆录叫《难忘的岁月》,它也是老一辈监狱工作者留下的宝贵财富。当他们追忆那些艰难的岁月,重温那段光荣的历史,缅怀老一辈立下的丰功伟绩时,也在激励着新一代的监狱工作者增添他们的信心和力量,也同样激励着作为他们后代的我,看到这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我心里同样在缅怀着为青海监狱的建设献出生命的父亲。
写出这段文字我内心很不平静,如果父亲还活着那就能看到现在一座座的现代化的监狱在高原上耸立起来,那他心里是怎样的感慨啊!父亲安息吧!我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此文献给为青海监狱奋斗的父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