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补气血的“产妇救命方”【一点资讯】
小编导读
自古以来,女性分娩胎儿成为母亲的过程都面临着诸多风险,在医疗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女性生产更是有“过鬼门关”一说。而为了应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古代的医生们也探索了很多治疗方法,对于现代产科依然具有参考意义。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清代妇科圣手傅青主先生的“产妇救命方”——补气解晕汤。
原文
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昏花,呕恶欲吐,中心无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云,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是气虚欲脱而然乎?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只存几微之气;倘其人阳气素虚,不能生血,心中之血,前已荫胎,胎堕而心中之血亦随胎而俱堕,心无血养,所赖者几微之气以固之耳。今气又虚而欲脱,所剩残血,欲奔回救主,而血非正血,不能归经,内庭变乱,而成血晕之症矣。治法必须大补气血,断不可单治血晕也;或疑血晕是热血上冲,而更补其血。不愈助其上冲之势乎?不知新血不生,旧血不散,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然血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迅发,补气以生血,尤易于补血以生血耳。
方用
补气解晕汤
。
人参(一两),生黄芪(一两),当归(一两,不酒洗),黑芥穗(三钱),姜炭(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晕止,二剂而心定,三剂而血生,四剂而血旺,再不晕矣。
此乃解晕之圣药,用参、芪以补气,使气壮而生血也;用当归以补血,使血旺而养气也。气血两旺,而心自定矣。用荆芥炭引血归经,用姜炭以行瘀引阳,瘀血去而正血归,不必解晕而晕自解矣。一方之中,药只五味,而其奏功之奇而大如此,其神矣乎?
眉批:
原方极效,不可加减。
提要
正产气虚血晕的证治。
释义
1.观其脉证
正产气虚血晕,忽然眼目昏花,呕恶欲吐,中心无主,精神恍惚。
本病可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或羊水栓塞等病互参。
2.知犯何逆
气虚欲脱。
素体阳气不足,而分娩损伤,气血两虚,心无血养,气虚欲脱,残血不能归经而成血晕。
3.治疗策略
大补气血。
治宜大补气血,方用补气解晕汤,即当归补血汤加人参大补气血,黑芥穗、姜炭引血归经,治血晕。
4.间接治疗
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补气以生血。
5.随证治之
黑芥穗、姜炭引血归经,治血晕。
荆芥炭引血归经,用姜炭以行瘀引阳,瘀血祛而正血归,不必解晕而晕自解。
6.治病求本
当归补血汤加人参,大补气血。
7.治疗未病
(1)防传变:略。
(2)防药损:勿用地黄以滞恶露;芍药能伐气;勿用山楂汤以攻块定痛,而反损新血。
(3)间接治疗:用人参、黄芪以补气,使气壮而生血;用当归以补血,使血旺而养气。
8.依法合方
补气解晕汤=黑芥穗姜炭—人参—黄芪当归)大补气血,兼治血晕。
正产气虚血晕,由素体阳气不足,而分娩损伤气血,心无血养,气虚欲脱而成,治宜大补气血,兼治血晕。方用补气解晕汤,即当归补血汤加人参大补气血,黑芥穗、姜炭引血归经,治血晕。其剂量结构:人参、生黄芪、当归∶黑芥穗∶姜炭=10钱∶3钱∶1钱=10∶3∶1。
临证指要
1.补气解晕汤补气益血,固脱救急,主治产后气虚血晕。其
现代常用剂量及化裁
如下。
人参30g,生黄芪30g,当归30g(不酒洗),黑芥穗9g,姜炭3g。
服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化裁:
本病主症为产后气虚血晕,症见妇人产后失血过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不安,愦闷不适,渐至昏不知人,甚而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手撒眼闭口开,呼吸微弱,舌淡无苔,六脉微细欲绝或浮大而虚。如兼手足厥逆者,加制附子10~30g,干姜10~15g,以回阳救逆;如心悸、汗出过多者,加龙骨、牡蛎各30g,五味子10g,以敛阴止汗。
2.产后血晕为产后危症之一,若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可瞬即导致产妇死亡,故临证须倍加注意。此病颇与现代产科休克相同,常发生在胎盘娩出后1小时之内。
名家带你学用经典
怎么样?通过李成卫老师的“八步法”解读,有没有感觉之前晦涩深奥的古籍变得思路清晰、简明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