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追求偶像,只会导致人的异化和堕落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九十四篇原创文章

1 追求美

谈到苏格拉底,我们的印象都是睿智、沉稳与谨慎,而在《巴门尼德篇》中苏格拉底以一种非常年轻的形象出现,这个年轻的苏格拉底,只喜欢美的、完善的东西,不太对丑恶的东西感兴趣。
这里的寓意很明显,不管一个人如何卓越,他在年轻的时候,都喜欢一些美的,赏心悦目的东西。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完美?因为他们生活在意见当中,他们期待这个世界对他有一些回应。
比如追星的时候,人们最高兴的事情是找到了一群跟自同好的人,比追到星还爽,和你周围的人一起讨论,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应。
所以,追星,追偶像,你追的都不过是自己,是自己的喜好,是你的自恋情节而已。现代人对偶像如何狂热,也正能说明其自恋狂的特性。

2 偶像

这里有人可能会质疑:难道曾经生活在古典世界的人,他们就不崇拜偶像吗?耶稣、佛陀,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偶像吗?
认为神以及超越性的存在也是偶像,是一种典型的误解,实际上《圣经》当中,就有“不可拜偶像”的戒律。
那么,超越性的神和偶像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很简单,看有没有交换,有交换的就是偶像,比如我今天拿五千万,下辈子投胎就能继续做富人,有这种交换,自然就是偶像。
为什么耶稣和上帝不是偶像?因为《圣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上帝选择谁上天堂,下地狱,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跟你做不做好事没有太大的关系,能上天堂的人,都是已经被上帝改变了的人,他们会很自然的行善,自然能有上天堂。
当然,这确实是一种“预定论”,也就是预先决定了,但也正是因为如何,上帝和神作为超越性的存在才有意义。
什么意思?你回顾一下前面讲的“什么是偶像”很容易就能想明白:如果你能够和上帝之间做交换,你能够改变神的旨意,那这个神就不是神了,它不过是一个偶像,一个和对等的凡人,而不是超越性的神。

3 意识与物质

到这里你会发现,笔者所讲的东西,貌似和我们常说是“物质决定意识”是反过来的。
我的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为:曾经的那个人们普遍信神的世界瓦解了,人们不信神了,由此,导致我们落入消费主义,醉生梦地,但也高度焦虑,很难感受到幸福。
当然,需要再次强调,我不是在说宗教的东西很好。
我只是在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有破无立的历史时期,精神信仰全都被瓦解了,所以,我们才会有今天各种各样的问题:人被异化成工具,被消费主义和贷款消费套牢等等。
所以我们会发现,说现代性的症结是媒体,是广告,是消费主义,都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真正的根源,在于我们文化里那些绝对的、超越性的概念不再被重视了。
这里补充说一点,前面所讲的都是西方人的上帝,好像不关我们中国人的事一样,但传统的中国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宗教性的社会,儒家说的天人关系,皇帝祭天地,君主正统性的来源,这些东西就是宗教性的,以前的文章讲过,不在此赘述。

4 消费主义的力量源泉

正是基于笔者在以上所讲的这个背景,消费主义的力量才会如此之强:曾经的神圣秩序被瓦解,于是消费主义挺身而出,试图取而代之。
今天我们的社会,不就是试图让人成为神吗?我们用科技改造、利用甚至宣言“征服”自然,我们还进行基因编辑,试图战胜一些病痛,还要追求永生……
今天的人,正在犯曾经亚当和夏娃犯过的错误,那就是想要僭越,蛇诱惑亚当夏娃说“你们吃了这个果子,就会变得如同神一般”。
吃了果子的亚当夏娃,被“上帝”赶出去了“伊甸园”,从此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生活,不过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普遍性象征。
这个象征就是:人,有一种僭越的特性,总是要越过自己应该保留的界限。
而在当今时代,因为技术和观念的变化,我们有了更强的僭越的力量,而由此,消费主义也获得了更强的力量。
但是,人终究是不可能成为神的,如同无数个神话所揭示的那样,任何试图成为神的物种,都会成为,仅此而已。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