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那个!当孩子开始向你索取的时候,你的回答将决定他的一生
1
我家娃总喜欢提各种无理要求。比如,妈妈我要爬栏杆,妈妈我要踩泥坑,妈妈我要吃巧克力冰淇淋,妈妈我要喝可乐,妈妈我要去湖里玩水……
啊啊啊啊啊,这每件事我都想拒绝!怎么办?!
我想,很多家长和我有同样的苦恼吧。
想买玩具,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在公共场合倒地打滚,怎么办?
晚上刚刷完牙,突然要吃零食,爸妈不同意就开始撒泼耍横,怎么办?
早上一睁眼就要看电视,磨磨蹭蹭不肯去幼儿园,一听说不行立马嚎啕大哭,怎么办?
怎么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真是件头疼的事。
拒绝孩子,是门艺术。今天我想谈谈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ExMTkvMjIxODMwNDkzXzFfMjAyMTA1MTEwNzMwMDIyMjM=.jpg)
2
当孩子想买这个玩具,想要那个零食的时候,总会和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这几乎是每个家里,每天都要上演的戏码。
当孩子开口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的回答方式很重要。
不同的回答方式,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
粗暴频繁地拒绝,“懂事”的孩子心里苦
据说,亲戚家的小姑娘以前只要出门,就要买玩具。
为了“治”她这个“毛病”,家里人达成一致,只要她要求买玩具、零食,无论为什么,必须果断拒绝。
在说了N个“不”,拒绝无数次之后,小姑娘子张口就要玩具的“病”倒是好了,可也成了一个再也不开口要买东西的孩子。
想着这个“懂事”的孩子,站在一堆玩具面前的冷淡表情,我始终是觉得很心疼。
总是被拒绝的孩子,会在潜意识形成“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的认知,长大以后,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内心像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
二是压抑的老好人,只会考虑别人的需求,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怕悲剧重演被拒绝。只付出,不索取,生活没有幸福感。
亲戚家的孩子,并非是不想要玩具。可是,她怕我花钱,她努力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出乖的一面,掐灭了自己需要的火苗。
这样不给人添麻烦的孩子,常常会被夸懂事。但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害孩子很简单,那就是事事都满足他
朋友因工作忙,陪伴小外甥的时间少,出于补偿心理,基本上对于孩子是有求必应。
她儿子喜欢奇趣蛋,她网购了一箱子。
儿子迷恋佩奇,她就各种佩奇往家里买。
儿子说飞机好看,隔几天家里就是各式各样的玩具飞机。
表妹家的客厅,永远是收不完的玩具,而小外甥永远有想买又买不完的玩具
心理学上有一种“棘轮效应”,说的是,棘轮和棘轮之间,通过相互咬合运作,带动整个机器的运转。棘轮的运动方向只有一个,只能不断地朝前走,无法后退。
总是被满足的孩子,心里会有一种“棘轮效应”,父母满足的越多,孩子的要求越多。
妹妹和小外甥,无疑就是这不断朝前,无法后退的一双“棘轮”。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梭就曾说过:害孩子很简单,那就是事事都满足他,但是,这个满足并不等于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用哭穷拒绝孩子,是在“饮鸩止渴”
有的父母担心一味满足孩子会把孩子惯坏,可又不想在拒绝孩子的时候,他们哭得撕心裂肺。
于是走悲情路线,对孩子去哭穷,说家里没有钱,才没法总是满足他们的要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旦孩子被哭穷,可能就会降低自己的喜好,会选择“退而求其次”,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满足。
父母的哭穷,还会让孩子有自卑感。
心理学家认为,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父母不断强调自己家里穷,让孩子有一种错觉:自己始终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最初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对孩子哭穷来拒绝孩子买玩具等要求,就是在“饮鸩止渴”,会留下难以修复的“后遗症”。
3
那么,有没有一些更合理的方式,既起到拒绝孩子的作用,又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呢?
用“可以”代替“不”
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频繁对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门外,会委屈甚至愤怒。
所以用“可以”来代替“不”,就会更巧妙。
过去我儿子总想在饭前吃零食,当我说不可以的时候,他就连饭都不吃了。后来我改变了说法,对他说:可以的,你吃好饭就可以吃零食了。
孩子一听到“可以”儿子,情绪顿时平缓了很多,就会很愿意先吃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个在应对孩子做作业方面也恰当,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就想先玩一会,假如父母开口就回绝“不可以”时,孩子会很沮丧,即便开始写作业,也可能心不在焉。
而当父母说“嗯,你写完作业以后,就可以玩很长时间咯”。孩子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了。
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书里就介绍了这样的方法,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直接回绝他,而是给她一个期盼,这样孩子会因为得到尊重而感到很愉快。
用陪伴来回应孩子的难缠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每当我们忙碌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孩子最难缠了。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谈事情,就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儿子就先后8次来打扰我,理由是:妈妈,我要喝水,我要你来看我搭积木,我要出去玩,我要看电视,甚至说我要尿尿,你陪我去。
我和朋友的谈话被他一次次打断,险些就不耐烦而对她发了火。
后来我突然想到自己刚从外地回来,已经几天没有陪过他了,我立即知道他不断骚扰我背后的原因,是要引起我的关注。
于是,我和朋友商量先陪孩子玩十分钟再过来接着聊。其实孩子要的不多,当我全身心和他玩了一会之后,他就很开心地表示支持妈妈的工作,愿意等客人走了之后再来找我。
那时候孩子才五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要的并不多,除了陪伴以外。”
我深深地认同,当我们感到孩子难缠的时候,其实恰恰是他们需要陪伴的时候,而我们如果一味将孩子推开,只会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或者不被爱,如果我们去回应他们的感受,并每天安排固定的陪伴时间,孩子难缠的问题就解决了。
面对“过分”的要求,转移注意力
有粉丝曾问我:5岁的孩子总喜欢搞破坏怎么办?
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要把电视拆了,我要去把妹妹的头发剪下来研究一下……
其实这些都和孩子的探索需求有关,他通过探索来认识世界,甚至通过搞破坏来增加对世界的认识。
虽然,这可能孩子在探索世界,但是,这些“过分”的要求我们不能一一答应,所以适时地转移注意力尤为重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好爸爸吴尊就做了个好的示范,有天早上,先起床的姐姐neinei一个人觉得无聊,就想去把熟睡中的弟弟闹醒来玩,吴尊当然不能答应。
但是并没有批评女儿不懂事,而是将女儿搂在怀里陪她玩,大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当孩子玩得尽兴了,自然就没有去骚扰弟弟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尤其是当他们“胃口大开”的时候。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一刀切地说“不”,也不会说谎欺骗孩子,更不会用武力责骂解决。
先摸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规则,并在他们有破坏行为的时候用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用“怀柔”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或者找个台阶下。
孩子就能愉快地与我们合作,而“拒绝”的负面影响就将隐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