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瓶”:梅瓶的三大功能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纵横》 下面精彩继续
从酒器到“瓶之王”,梅瓶的前世今生——
梅瓶定名是清初康熙皇帝的六十大寿《万寿盛典》中所命名的梅瓶,又或是民国初年许之衡先生在其著作《饮流斋说瓷》所描述并界定之花瓶,在目前的学界并无统一说辞,但这并不影响梅瓶历经千余年历史,从古代实用酒器到现今瓶中之王、现代艺术品拍场重器的华丽转变。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子仁(本名陆军)花费15年时间写就《中国梅瓶研究》这一著作,在他看来,梅瓶从审美意象转变成一种器物名称,是不断附加文化概念,慢慢选择的结果。而古陶瓷鉴赏家楼钢则认为,梅瓶功能发生变化的背后,是梅瓶作为成功艺术品的体现。
梅瓶曾用名“酒经”和“经瓶”
梅瓶的得名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普遍的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
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
按照子仁考证,在唐代,梅瓶可能就被称之为“瓶”。北宋时,梅瓶被叫做“壶”“瓶”“坛”。两宋时期曾被称为“酒经”和“经瓶”。
欢迎关注公众号:《精藏门》 后面精彩继续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撰文写道,“经瓶”与宋代皇家的经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经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到了近代,一是讲筵制度废弃了;二是瓶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文人喜欢用它插梅花,所以它的新名字就叫“梅瓶”。
旧说认为,梅瓶最终定名是在民国时期,而子仁认为,晚明清初,梅瓶的称谓应该已被锁定。在1713年的《万寿盛典》中,记录有康熙六十大寿的礼单,其中就有多件梅瓶。
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认为,现在我们见到最早的梅瓶是辽代的“鸡腿瓶”,其功能即是装酒,梅瓶再往后发展,其核心形制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他同时认为,梅瓶的最终定名是由民国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一文而来。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掌柜》
梅瓶插花观赏的模式延续了几百年
子仁在研究梅瓶后,则将其功能归纳为三类:实用功能、礼仪功能、审美功能。
在实用功能方面,梅瓶的器型特征适合盛贮挥发性液体。唐代,盛酒成为梅瓶的最主要功能,梅瓶因此逐渐成为日常酒器。
五代至北宋,梅瓶与酒注、台盏组合使用。从北宋晚期至元明,玉壶春瓶、酒杯等酒具参与到这一组合内。这一演变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梅瓶盛贮的酒品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酒精含量低的酿造酒,变成了酒精含量大幅度提高的蒸馏白酒。
梅瓶的礼仪功用,表现为明器和供器。作为明器的梅瓶,首先与儒家重礼的正统要求有关,同时被唐宋时期堪舆家利用。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奇迹》 后面精彩继续
除明器外,梅瓶还可以作为墓葬、佛教供器。梅瓶的审美功能表现为插花、清供、陈设等。从酒瓶向花瓶的转变,与宋金时期赏花饮酒的风尚有关。
除了插花,梅瓶还可作为纯粹的观赏器。当梅瓶主要作为实用性盛酒器而大量使用的时候,一些品质较高的古代梅瓶被古玩化。
在楼钢看来,到了明代,则大大强化了梅瓶的装饰功能,实用功能逐渐被淡化。而到了清代以后,梅瓶已经被称为“瓶之王”,“这说明梅瓶充当插花器或观赏器的模式已经延续了几百年”。
民间梅瓶交易屡创高价
记者:从日常实用的酒器到纯粹的观赏器,又转变成为现今古玩市场的宠儿,梅瓶历经千余年的历史,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楼钢:梅瓶的原始功能是实用酒具,但是在历史渐进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梅瓶形制的美感,因此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逐步将梅瓶的观赏功能不断强化,在数百年以前就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了观赏性的瓷器,一般用于插花,普遍会插上腊梅、莲花等等。这与我们追求高雅的生活品质是一个道理,比如说,我用南宋的龙泉窑的莲花杯子来喝茶,用日本轮岛涂沉金装饰的金箔漆器茶托茶盘做茶具,这代表我注重生活的品味,注重生活的质素,注重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反推过来,在古代也是一样,梅瓶本来是一个酒瓶,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古人发现梅瓶很漂亮,当梅瓶的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的时候,梅瓶的功能就发生了变化。而腊梅、荷花又寄托了文人雅士追求高洁、明志的情操,梅瓶也就顺利地完成了从实用到观赏的功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