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角皮瘤

血管角皮瘤又称血管角化瘤,是一组血管角化增生性皮肤病,包括肢端型血管角皮

瘤、阴囊型血管角皮瘤、丘疹型血管角皮瘤、限界型血管角皮瘤和泛发型血管角皮瘤,其
中最后一型归屑于类脂质病。在中医学中尚没见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可参照“血瘤”和
“血痣”论治。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血管角皮瘤的产生或因血热溢于脉外,或因气血不和、血行不畅、瘀阻脉
络而成。
    西医认为血管角皮瘤发病可能与先天性遗传因素、冻疮、冻伤或局部皮肤弹力纤维
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良,毛细血管过度扩张有关。
    [辨病]
    1  肢端型血管角皮瘤  又名冻疮样痣、疣状毛细血管扩张。常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女性多见。发病前常先有冻疮史。皮疹好发于指、趾的背面,一般对称分布,外观为针
头至粟米大的斑疹或丘疹,呈紫色或暗红色,表面粗糙角化,压之常有退色。亦有的表
现为2~8ram大小的结节,呈蓝红或灰色,表面角质增厚或毛细血管扩张,外伤后容易
出血。无自觉症状。
    2  阴囊型血管角皮瘤  又名Fordyce血管角皮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的阴囊,

偶可见于女阴的阴唇。皮损初起为针头大的暗红或紫红色丘疹,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增
多。早期质软,后期质硬并有角化性疣状改变.散在分布或沿浅表静脉、阴囊皮纹排列
成线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损伤后易出血。
    3  丘疹型血管角皮瘤  多发生于年轻或中年人,皮损为直径2~-.8mm大的鲜红色
或淡蓝色丘疹,质较硬,表面角质增厚,无自觉症状。
    4  限界型血管角皮瘤  又名角化性血管瘤,临床上十分少见。常为出生时即有,好
发于双下肢小腿.皮损为大小不等的深红色至蓝黑色丘疹或结节,表面角化增厚呈疣状,
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辨证]
    1  气血不和证  皮疹好发于四肢和趾指的背面,发病前常先有冻疮史,皮疹损伤后
易出血。胃纳差,冬天四肢不温.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细。
    2  血热瘀阻证  皮疹多而紫红或鲜红,好发于青少年,体质壮实,口干口苦,大便
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
    1  内治法  辨证论治。
    1.1  气血不和证  治宜调和气血,化瘀通络。方用八珍汤加减:党参15g,黄芪20g,
当归尾lOg,川芎lOg,白芍15g,熟地15g,炒丹皮lOg,丹参15g,炙甘草5g。
    1.2  血热瘀阻证  治宜清热凉血,化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
花5g,生地黄20g,旱莲草20g,丹参15g,赤芍12g,紫草15g,丹皮lOg,麦冬15g,
甘草5g。
    2  外治法  对于一些小的血管角皮瘤可用五妙水仙膏、水晶膏等点涂治疗。
    3  西医治疗  除泛发型血管角皮瘤外,西医多采用C02激光、冷冻、电灼、电解或
微波治疗。
    (述评)
    血管角皮瘤是一种良性的皮肤组织瘤性病变。在中医古医籍中虽没有专门的论述,但
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本病可归属于“血痣”和“血瘤”的范畴。近代的中医皮外科专著
和杂志也少有本病的论述和报道。本病临床上大多无需特殊治疗,需要治疗的话,也多
用外治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