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大师的父亲是位牧师,但他却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英国诗人库柏说过'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既将耳顺退休的我,这辈子最幸运的感觉,莫过于出生在乡村,当了农民的儿子…庄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法'就是学习效法人道、地道与天道,这些都是'自然法道',西方人把其归于天神宗法或'上帝的旨意'。林语堂先生说:'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一一充满家庭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在这条件下生长起来,没有人会走错的。',林语堂老先生回忆说'在童年时我的居处靠近自然一一有山、有水、有农家生活。因为我是个农家的儿子,我很以此为自诩。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一点,我极为重视,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的超然的观点,而不致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城市)骗子。在我的一生,直迄今日,我从前所常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的河边,种种意象仍然依附在我的脑中。'(摘自林语堂著《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大师这些话,也是发尽我的肺腑之声,言外之意,我终于找到一个解释,为什么我无法从精神上或经验上去帮助儿子,怎样从出生小石码,到溶入一个大城市发展生活。而另一个出生程溪官园的诗人郑鹏子侄辈,却称我为'老师',愿意弃公职做'粉丝'陪伴相随…一句话原因,都有同样的底色,农民的儿子,文化有共鸣的基因…
后来,我劝郑鹏说:'鲁迅先生说,人必须先活着,生活才有所附丽··',有一个难得的公职,这是活着的根基··就似农民有几丘保温饱的田园…然后再养些鸡鸭鹅吧!幸运,做了农民的儿子,除了文化基因是的简朴、自然、勤劳诸元之外,生活环境不似在钢筋与沥青、水泥、灯火包围的城市,没有春夏秋冬的自然季节。时间节奏上只有上班、吃饭、睡觉的机械固定…人生似乎在赚钱与消费之间摆动,悲哀喜乐也在计较与攀比中升级演进···不似《八月里的乡村》,也许忘记了功名利禄…才突然发现,自己不是市场的的哥,产业的链节,经济的动物,别人的棋子…自己是本我的人生,无必要活得'太假',或者太被别人'需要的样子',就似被拆旧建新的新区,千篇一律似地活着…失去了文化与灵魂的东东!
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讨厌了'城市'生活呢?这属于人类'人鬼神'三分法的境界问题,他说'城市社会中的伪善与人情之势利互相比效,至足令我鄙视之。…(二是)文明生活、文艺生活和学院生活中种种骗子而发笑。'幸运,做为农民的儿子,林语堂大师说'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
作为农民的儿子,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山之巅’,附视俗不可耐的'人间城市','当我去年夏天住在庐山之巅时,辄从幻想中看见山下两只小动物,大如蚂蚁和臭虫,互相仇恨,互相倾陷,各出奇谋毒计以争'为国服务',心中乐不可支。因为林语堂知道,人有两面性,而乡村固化了人类的神性一一善良美好的这一面,至少在上帝创造的环境,人还是人的样子。而人类创造的环境'城市',可能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把人类的恶劣卑鄙的另一面激荡弥散开来…因而使'城市'生活,可能成了'魔法世界',人也就退出做为人的样子啦,或许吧!真的,盼着城市也人类的世界,未来毕竟'城市化'势不可挡…但愿,传统的乡村的灵魂,依然存在!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