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功臣马占福遗言喊26声“娘”,家庭穷困母亲乞讨,亲人25年无法扫墓

古代兵书《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天国人的和平环境是英雄军队用异常艰辛的汗水守护得来的。

无论哪个时代,人民子弟兵都是最可爱的人。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著名作家魏巍笔下那些“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来之后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所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类作品。

这篇报告文学首先是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来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我上学的时候还背诵过。这篇主要描述在抗美援朝战争最激烈艰苦的时期,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抵御美帝国主义英雄事迹的文章,我至今记忆犹新。

《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一篇影响非常深远的文学作品。毛主席曾为此作出批示:“印发全军!”朱德总司令更是交口称赞:“写得好!很好!”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共鸣。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那种革命英雄主义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华儿女,那些充满血性和爱国精神的志愿军战士成为所有国人心中“最可爱的人”!

著名作家朱鸿曾说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珍惜身边平凡的幸福,那个时代留下的精神将会一直存在!”

朝鲜战争是“人与魔鬼之间的决斗”,是中朝人民与魔鬼般的、以美军为首的多国侵略者的决斗,1952年“上甘岭”的英雄气概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

27年后,也就是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爆发,一直到1987年还没完全结束。1987年初那拉口争夺战”(1.7作战)爆发,这场规模不算大的战斗,却异常惨烈——每一千平方米阵亡90人,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被称为“肉磨子”,每一千平方米阵亡是5.7人。

后来参加“那拉口争夺战”的幸存战士回忆说:“老山打的就够惨烈了,但对于打过那拉口之战的战士来说'老山就是天堂’。”

抗美援朝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战斗英雄。越战中,有一个连队就出现了多名一等功臣,其中马占福牺牲后部队追授他“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称号。今天,要讲述的就是一等功臣——青海回族战士马占福的故事。

木讷少年,钢铁汉子

马占福,1966年5月出生于青海省大通县塔尔镇河洲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儿时的小名叫穆海迈,有兄弟姐妹,家里很苦。在父母的回忆里,兄弟几个,就数马占福最听话、最懂事、也最懂得关心父母。

马占福的小学老师回忆说,占福学习用功、模范遵守校规校纪,也从不和其他同学发生争吵和冲突。看起来斯斯文文甚至有些木讷的孩子,心中却装着一个英雄梦。他最喜欢听老师讲战斗英雄的故事,回到家里还缠着母亲给他讲黄继光、董存瑞……

有一次,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马占福在他的作文中写的理想是:长大了参加人民解放军,当一名威武的军人去保卫国家。

马占福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辍学了。1983年秋,征兵工作在他们县开展,马占福说服母亲后,踊跃报名参军。

1984年1月入伍参军之后的马占福表现并不突出,遭遇与《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有点像,但他并没有许三多幸运。著名将领刘亚洲(曾任417团团长,“1.7战斗”总指挥刘亚苏的哥哥)回忆录里对他的评价里有这样的文字记载:

团里有一个从西北入伍的回族战士,叫马占福。家里很苦,有一个老母亲。马占福参军之后,很惦念自己的母亲,常常把部队的食物省下来,攒起来,要带给母亲。每次吃饭都要省一点,往往吃不饱。大家都笑话他。

部队开赴前线后,他也显得不是特别勇敢。后来才知道,他因为上有高堂老母,怕自己战死后没有人为老人送终。他对母亲感情是极深的。

那拉口子战斗前,部队准备拉上去,战士们开始写遗书。他对着录音机给母亲留言,他的那个录音带后来我听到了。

他在录音时一共喊了二十六声“娘”。我鼻子发酸。这个战士本质是很好的。孝悌也是美德。但部队不这么看,把它当成落后的战士,派人在战斗中看管他。

87.1.7战斗部分突击队员战前合影(后排右1是马占福烈士)

马占福参军三年,他把津贴几乎全部寄回到了家里。时常给家里写信,每封家信字里行间表达着对家里人身体的牵挂,还牵挂家里庄稼收成如何,马占福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他本打算在部队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考军校,为家里人争口气。没想到一场战争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78年,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侵略柬埔寨。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起步阶段,越南趁此在他们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

在此情况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1984到1989年期间抽调各军区部队共10个集团军轮番上阵作战,马占福生前所在的部队奉军委命令于1985年8月接替其他部队在老山战区防务。

马占福随军参战,战斗中英勇顽强,直至壮烈牺牲。

战斗惨烈,不畏牺牲

马占福牺牲的战场战斗被称为“1.7作战”。1987年1月5日,马占福和战友们潜伏在敌人鼻子底下,等待着突击的命令。1月7日早7时整,他们接到突击命令,马占福和战友们猛虎一样矫健冲上了越军盘踞的310高地。

躲避在山洞和暗堡里的敌人遭到突袭后,仓促应战,他们凭借着工事和地势优势负隅顽抗,作为爆破手的马占福,听到那里有敌人的枪声,喊声,就冲到哪里,然后一窝端。

马占福和战友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向高地顶部攻去,沿途扫清敌人的几个机枪工事。狡猾的敌人修筑了不少的暗堡难以发现,给我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敌人的一个暗火力点对准活跃的马占福开火了,他腹部中弹,一下子瘫倒在地方,鲜血直流,一截肠子也流了出来。马占福忍着剧痛,将肠子塞回,取出随身急救包,抽出三角巾包住伤口。然后,他开始寻找敌人暗火力点的具体位置。

马占福烈士当年写下的请战书

但前方一块石头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忍痛爬到石块后面,抬头想看清暗火力点的位置。刚一抬头就被敌人发现,一梭子弹打了过来,马占福头部被子弹打中擦破,他疼得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马占福被枪炮声震醒,他睁开眼,模糊看到敌人的机枪吐着火舌还在向我军射击,战士们被火力压制着无法前进。他十分着急,就用脚蹬手扒,趁敌人不再注意他的时候,艰难地向敌火力点一步一步爬去。

离敌人暗堡只有两米左右的时候,马占福使出浑身力气,两手猛的一撑,两脚使劲一蹬,一下子跃到敌人机枪射孔的旁边,迅速拉燃爆破筒并塞了进去。

越南兵也都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兵,他们很快又将爆破筒推了出来。马占福眼看着爆破筒露了出来,马上要被完全推出暗堡。说时迟,那时快,他丝毫没有犹豫,竟然一下子扑了上去,用胸部顶住爆破筒,堵在敌人的枪眼上,回头大喊一声“班长······”

他的话音还没落,爆破筒就爆炸了,连同敌人的暗堡一起消失在爆竹声中,战后战友们在山坡下找到了他的尸体,20岁的马占福用生命铺平了胜利的道路。

这次战斗震撼了老山,也惊动了世界……1月9日,“美国之音”报道称:“1月7日,在中越边境爆发了自197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1月8日晚,河内之声广播电台称:“1月7日,中国军队向我边境地区发动了两个团规模的进攻。”

马占福烈士牺牲时的场景

马占福战后被追授一等功臣!这次战斗共诞生11名一等功臣,8名二等功臣,还有一位钢铁战士董永安。他们是:

“钢铁战士”董永安(甘肃文县);一等功臣马占福(青海大通);一等功臣郑武军(陕西西安);一等功臣刘志强(陕西延安);一等功臣徐 明(甘肃临泽);一等功臣付志宏(四川古蔺);一等功臣王新华(江苏南通);一等功臣袁 熙(甘肃庆阳);一等功臣李 斌(陕西西安);一等功臣严树军(江苏南通);一等功臣连开耀(陕西澄城);一等功臣师永军(陕西榆林);二等功臣徐开军(甘肃古浪);二等功臣包双全(甘肃迭部);二等功臣张榜群(陕西 洛南);二等功臣李秋平(甘肃文县);二等功臣张卫军(陕西西安);二等功臣 郗文华(甘肃兰州);二等功臣张文年(宁夏隆德);三等功臣周兆平。

英雄流血,有泪无悔

马占福牺牲后部队追授他“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称号。马占福的家庭虽然普通,但是充满了爱,和亲人们在一起时,有说不完的欢歌笑语,爱在这个家庭幸福的流淌着。但他更爱我们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他以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回报了祖国。

马占福上战场前,也曾给家里写过一封家书:

亲爱的父母大人:

过几天我就要参加收复祖国领土的战斗了,而且是光荣的第一突击队。请父母原谅儿没有和你们商量,主要考虑你们年纪大了,怕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怕你们牵挂和伤心······

就要去冲锋了,有战斗就会有牺牲,你们如果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那儿已经牺牲了,请爸爸妈妈不要悲伤,儿为国牺牲是光荣的事情,你们要为有这样的儿子高兴,遗憾的是我不能再为爸爸妈妈放牛羊了,不能孝敬慈祥的父母了······

我走了后,请哥哥代我好好孝敬父母了,有劳阿哥了。弟弟妹妹要上学读书,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再见了,亲爱的爸爸妈妈!

儿:占福

战士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母亲回复他的信,信中说:

孩子,有21天没有收到你的来信了,妈非常牵挂你,妈常常梦到你回来了,妈在做你最爱吃的手抓羊肉。你爸爸养了八只羊,就等你回来······

马占福牺牲后被厚葬在云南的烈士陵园里,他老家却在青海,路途遥远。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牺牲后的25年里,亲人无法给他扫墓。在马占福的母亲去世前,交代他的弟弟马占贵:“等条件好了,一定要给哥哥扫下墓,再带点土回来,洒在我的坟上!”

刘亚洲将军回忆录里曾有一段文字记载是这样写的:

后来我想,这个看起来孱弱的回民汉子体内蕴藏着多么坚强的力量啊。部队派人把马占福的抚恤金和录音带送到家乡,但到处找不到他母亲。因为家乡遭灾,无法生活,母亲外出乞讨了。后来两个干部几经寻找,才在青海省西宁市的大街上找到了马占福的母亲。

母亲正在要饭。衣衫褴褛,风吹白发飘零。两个干部目击此景,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后来我见了那个看管马占福的连队干部,他对我说,他一辈子最大的悔恨就是把一个英勇的战士看成懦夫,甚至是坏人。这是最大的遗憾。他眼睛红红地对我说:“这种遗憾,你永远弥补不了啦。”......

那时的中国还很贫穷,今天的人们是很难想象祖国是多么困难。我们急需要一个发展的和平环境,但尊严从来都不是跪出来的,都是靠拳头打出来的,发展的路上需要付出代价,甚至生命。

直到后来,在马占福战友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2012年4月,马占贵终于站到了马占福的墓地前,看到了久别的亲人。

2015年,曾任417团团长,“1.7战斗”总指挥的刘亚苏和哥哥刘亚楼来到马占福烈士墓前,为他点上了一支烟,说到“你连一顿饱饭都没吃过啊!”说着落下了眼泪。

结语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经典之作后来被移出了教科书,一同被移出的还有《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倔强的小红军》、《刘胡兰》等作品。

移出的都是英雄,都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有“专家”认为:

这些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与当下社会新的思想产生脱节,而文章中关于战争残酷的描绘,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当下社会应该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颖的知识,在新的时代里,“应该采用贴近生活、与孩子们所处环境相适宜的文章”。

而现代明星又被写入教科书,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民族的不幸,我想起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的名言:“我们要用管弦乐吹垮共产主义的第三代。”

让人欣慰的是,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我们听到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

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对英雄不知道尊敬和崇拜的国家和民族是可悲的。

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只是有幸生在了和平的中国。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马占福烈士日志

永远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心中的骄傲。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