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偏方精品』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不良

  消化是人体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消化功能,使摄入的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同化过程,分解成可溶性的、不具有特异性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被肠道吸收,变成体内的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

  咀嚼和消化道运动使食物粉碎并与消化液混合,进入消化道下部。消化液内所含的各种水解酶能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消化过程的完成依靠消化道的理化作用及中枢神经的调节。

  在消化道的上部,口腔及食管分泌有唾液、淀粉酶等,有助于对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分解;中部的胃,含许多腺体,能分泌大量的蛋白酶,对蛋白质消化作用显著;下部的小肠、胰腺、大肠,能消化主要食物,胰液、肠液中含大量的淀粉酶、脂肪酶、蔗糖酶等。另外,肝脏及胆道也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胆汁能消化脂肪,肝脏本身进行三大营养物的代谢。

  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不能马上消化吸收,胸部就有饱胀、嗳气等不良症状。因为消化不良系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要首先弄清楚是哪一部分的消化器官的疾患引起,才能对症下药。验方参见其他病症。

  二、呕吐、嗳气

  呕吐、嗳气是由于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紊乱所造成的一全身性疾病,胃的功能障碍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因此此病又称为胃神经官能症。

  临床表现以胃部症状为主,患者常有反酸、嗳气、厌食、烧心、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及呕吐等症状。症状轻重不一,病程多经年累月,有呈持续性者,或有反复发作者。

  本病的发病机理,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可能与精神因素、身体的内在刺激及饮食失调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的调节与抑制作用发生紊乱,使高级中枢的活动失常有关。

  临床诊断依据为以上胃功能失常的症状及伴有的全身性官能症状。另外,还应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验,以排除各种器官性疾病。

  中医认为此病多属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

  验方一

  处方:半夏、伏苓、生姜各9克,黄连、吴茱萸各115克;麦冬、枇杷叶各9克。水煎服。

  功能:和胃止吐,解郁制酸,主治有反酸烧心,舌红苔,呕吐等症的神经性呕吐。

  验方二

  处方:旋复花9克,代赭石15克,半夏9克,生姜6克,党参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成汤,1日数次。

  功能:下气降逆;主治神经性嗳气。

  验方三

  处方:公丁香3克(后下),柿蒂1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砂仁5克(后下),云茯苓20克,法半夏10克,甘草5克,浮小麦30克,荜拨10克;水煎服,每日1剂,6天为1疗程。

  功能:益气温胃,祛寒降逆;主治神经性呕吐。

  验方四

  处方:党参10克,半夏10克,白芍8克,甘草5克,生地片35片,公丁香35克,大枣18枚(劈碎),干姜10克,知母20克,远志10克,玄参15克,代赭石(细面)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星期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神经性呕吐。

  验方五

  处方:竹叶6克,石膏30克,半夏9克(洗),麦门冬9克(去心),人参9克,甘草6克(炙),粳米415克。

  用法: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功能:主治气逆欲吐症。

  验方六

  处方:潞党参18克,天门冬12克,生赭石(轧细)24克,清半夏9克,淡苁蓉12克,知母15克,当归9克,柿霜饼15克(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功能:治膈食。

  验方七

  处方:淮小麦30克,炒白芍9克,广木香9克,炒川连3克,炙甘草3克,枳术丸9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化湿热,健脾消痞,外养胃气,敛肝止痛,养心安神;主治上腹不适,呕吐。

  三、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部或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它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胃下垂、胆囊炎和胰腺炎等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应根据胃痛的不同特点,分辨不同的疾病。若病程较长,胃痛反复发作,痛的时间有规律性,常伴有嗳气、嘈杂、吞酸,应考虑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若上腹部疼痛闷胀,无明显规律性,食后加重,纳差、嗳气、呕吐,局部压痛较广泛而不固定,应考虑慢性胃炎;若胃脘胀痛,常伴情绪的变化而增减,痛无规律性,经检查全身无器质性病变时,应考虑为胃神经官能症;若患者形体瘦长,食后脘腹胀痛不适,站立时胃痛加剧,平卧时减轻,应考虑为胃下垂;若胃痛兼有水声漉漉,泛吐痰涎清水,量多,或食后呕吐者,每见于并发幽门梗阻的患者;若突然上腹部剧痛,并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腹部肌肉紧张,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多为溃疡病穿孔;中年以上病人胃痛经久不愈,疼痛规律性消失,消瘦、贫血,或大便隐血持续阳性,应考虑有恶性病变的可能。慢性胃痛反复发作,应作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及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

  验方一

  处方:当归10~15克,丹参10~15克,白芍10~30克,蒲公英20~30克,炙甘草5~10克,水香5~10克,白芨15~30克,煅瓦楞15克;水煎服。

  功能:养血柔肝,理气活血,缓急止痛,制酸和胃,止血生肌。主治胃脘痛。

  验方二

  处方:丹参30克,金铃子10克,延胡索10克,砂仁6克,甘草6克,白芍15克,檀香5克,沉香3克,水煎,加生姜汁3~10滴冲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

  功能:行气化淤,温中散寒止痛。主治急、慢性胃痛。

  验方三

  处方:延胡索15克,五灵脂15克,草果10克,没药10克,水煎服。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止痛。主治胃脘痛。

  验方四

  处方:高良姜、檀香、青陈皮各10克,香附5克,广木香、当归、干姜各6克,枳壳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寒凝型(胃痛遇冷发作,或遇冷则甚,喜温神疲,四肢宜凉,脉象沉紧,舌质淡白)胃脘痛。

  验方五

  处方:煅瓦楞30克,川楝子、白术、白芍、海硝、当归、大贝母、柴胡、茯苓各10克,黄芩3克,枳壳9克,竹茹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热结型(症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胃痛。

  验方六

  处方:当归、白术、檀香、枳壳、白芍、青陈皮各10克,茯苓15克,香附9克,高良姜、沉香各4克,广木香、柴胡、生姜各6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气滞型(症见胃痛胀满,攻痛连肋,常太息,喜揉按,心烦易怒,脉象沉弦,舌苔薄白)胃痛。

  验方七

  处方:五灵脂、炒蒲黄、桃仁、大黄、枳实各10克,厚朴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血淤型胃痛。(症见胃脘疼痛,如刀割锥刺,痛处不移,痛时四肢冷,额上汗出,或大便黑如漆,或有呕血,舌上有淤斑或青色)。

  验方八

  处方:二丑(捣碎)、半夏各10克,炮姜、木香各6克,高良姜、枳壳各9克,香附3克,巴豆1粒(捣碎),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两星期后照此方再连服1~2剂。

  功能:主治水聚型胃痛(症见胃脘疼痛,呕吐粘涎,不渴,喜温,活动时可听到胃中“晃荡”的水声,脉象沉弦,舌质淡白,有齿印。)

  四、急慢性胃肠炎

  (一)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的炎性变化。本病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诊断有一定困难。

  临床上一般将急性胃炎分为外源性和内生性两大类,外源性急性胃炎包括单纯性与腐蚀性二种;内生急性胃炎则包括感染性和化脓性二种。单纯性胃炎可由化学品、物理性刺激、细菌或细菌毒素等引起,胃黏膜有卡他性病变,主要为充血、水肿、黏液增多,表面盖满灰黄色渗出物,有时伴有出血点与糜烂;症状轻重不一,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中毒症状。腐蚀性胃炎是由于口服强酸或强碱等腐蚀剂所引起,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黏膜的充血与水肿,严重病例可发生糜烂、溃疡、坏死,甚至穿孔。临床表现为口腔、胸骨后及上腹部有剧痛,伴吞咽困难与吞咽疼痛,呕吐频繁,吐出血样黏膜腐片,患者多发生虚脱或休克,严重者可有食管或胃的穿孔。

  感染性胃炎是机体患全身性急性感染时,病毒、细菌或其毒素循血液途径进入胃组织而产生的急性血源性胃炎。病理变化常弥漫全胃,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广泛的糜烂以至出血。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中上腹部不适或发胀,伴有呕吐、恶心。

  化脓性胃炎,又称急性蜂窝织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胃炎,由于化脓性细菌侵入胃壁所致。病理变化主要是胃黏膜下层的严重化脓性炎症,可发展至胃壁坏死穿孔;有弥漫及局限二型,临床上以弥漫型较多见。起病突然,有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上腹部肌紧张和显著压痛等全身脓毒血症和急性腹腔炎症的表现,可并发胃穿孔、腹膜炎、血栓性门静脉炎及肝脓肿。

  对本病的诊断,可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外,还有胃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手段。

  验方一

  处方:藿香、佩兰、半夏、黄芩各9克,制川朴415克,橘皮6克。

  用法:水煎服。食积加麦芽15克;呕吐剧烈加黄连3克,姜竹茹9克;腹痛加木香6克。

  功能:主治单纯性胃炎。

  验方二

  处方:苏梗9克,藿香梗9克,制半夏9克,陈皮9克,厚朴6克,炒竹茹6克,黄芩9克,生姜415克。水煎服。

  功能:健脾利湿,行气宽中,理气降逆,清热和胃;主治急性单纯性糜烂性胃炎。

  验方三

  处方:红藤18克,败酱草15克,大蓟15克,白芍12克,炒黄连3克,白芨片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缓急定痛,柔肝滋阴;主治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验方四

  处方:高良姜6~15克(酒炒),香附9~15克(醋炒),青皮9克,郁金9~18克,砂仁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理气和胃,湿中散寒;治急性胃炎。

  验方五

  处方:藿香、茯苓各15克,大腹皮、陈皮、厚朴、半夏曲、紫苏各10克,甘草、桔梗各6克,苍术12克,白芷、生姜各9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对细菌性或过食生冷引起的急性胃炎具有极好的效果。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根据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按病变的部位又可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一般都不典型,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除胃部不适或疼痛外,各类型的慢性胃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浅表性胃炎一般表现为饮后上腹部不适,有饱闷及压迫感,嗳气后自觉舒服,有时还有恶心、呕吐泛酸及一时胃痛,无明显体征。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疼痛以及贫血、消瘦、疲倦和腹泻等全身虚弱症状。肥厚性胃炎则以顽固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食物和碱性药物能使疼痛缓解,但疼痛无节律性。部分病人可有上腹部及左上腹部轻度压痛,亦有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急性胃炎的遗患,亦可能与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有关,长期胆汁返流可形成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本病目前尚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抗菌、助消化、解痉止痛药物等。本病中医学属胃脘痛范畴。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与情志所伤,两者互为影响,而致胃痛。

  验方一

  处方:柴胡、白芍、郁金、香附、木香、延胡索、金铃子、香橼皮各9克;水煎服。

  功能: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

  如泛酸加煅瓦楞15克;嗳气无泛酸加乌梅3克;呕吐加姜半夏9克。

  验方二

  处方:川楝子9克,玄胡9克,柴胡9克,枳实9克,芍药9克,甘草9克,红藤9克,青木香9克;水煎服。

  功能:泄热消滞,和胃止痛;主治慢性胃炎。

  验方三

  处方:党参2克,丹参2克,川楝子2克,黄芪115克,红花115克,川芎115克,没药115克,玄胡115克,乌药115克。砂仁115克,吴莱萸1克,黄连1克。

  用法:按上述比例研末,制成丸剂,每丸重10克。

  功能:益气化淤;主治慢性胃炎。

  验方四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高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

  用法:将前七味药水煎至200毫升,再入青黛即成。每日30毫升分2~3次饭前服下。

  功能:健脾温中,活血理气;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验方五

  处方:黄芪30克,蒲公英20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丹参2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健脾,解毒生肌,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验方六

  处方:黄芪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良姜10克,枳实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功能:益气理气,温中散寒,活血化淤;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验方七

  处方: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石斛15克,生地9克,通草9克,莲子15克,扁豆15克,黑栀子9克,茯苓15克,滑石12克,甘草6克,竹叶6克,灯芯115克;水煎服。

  功能:降心火,复胃阴;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三)急慢性肠炎

  急慢性肠炎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肠部(小肠和大肠)的出血、坏死、溃疡等病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一般为腹痛、腹泻,粪便带血,呕吐等。常见的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不同的疾病症状轻重不一,起因不尽相同。

  诊断本病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配以X线检查,肠镜检查,粪便化验等实验室手段。

  验方一

  处方:朱砂莲15克,蜈蚣2215克,血见愁30克,补血草30克,白芨15克,炒地榆30克,小蓟30克,索骨丹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成150毫升,分2次灌肠用,1日1次,每次70~100毫升。1月为1疗程;如1疗程见效不大,休息1周左右,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

  功能: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二

  处方:黄芪30克,银花炭(冲)10克,薏米15克,山楂15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云苓10克,白芍10克,木香60克,桔梗6克,甘草6克,砂仁(后下)3克;水煎服。

  功能:健脾化湿,固肠止泻,修复溃疡;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三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芨20克,甘草6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川椒5克,肉桂30克,田匕3克,河子15克。

  用法:制成冲剂,每次服15克,每日服2至3次。3个月为1疗程。也可用水煎服。

  功能:健脾化湿,益气温肾;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四

  处方:茯苓15克,猪苓9克,苍术9克,厚朴9克,泽泻9克,桂枝3克,甘草3克,苡米9克,杏仁9克,通草3克,白蔻仁6克,滑石9克,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运脾化湿,主治急性肠炎。

  验方五

  处方:川附子30克,炮干姜12克,潞党参15克,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肉桂10克,肉蔻霜10克,天生磺3克(吞服),乌梅10克,甘草6克,公丁香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湿肾健脾、止泻,主治慢性肠炎。

  验方六

  处方:桃仁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乌药15克,元胡10克,甘草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灵脂10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香附15克,公英50克,楂炭50克,黄连10克,车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活血逐淤,清热祛湿;主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七

  处方:生地15克,白头翁15克,银花15克,茜草12克,生米仁15克,黄连4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功能:清热化湿,泻火解毒,止血祛淤,渗湿排脓;主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的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

  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主要症状和体征为上腹疼痛,恶心与呕吐,嗳气与反酸及其他消化系统症状。上腹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在慢性、进行性病程中,可以发生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大量出血、幽门梗阻及急性穿孔等三项。

  一般认为,本病发生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进食有刺激性食品和饮料等有密切相关。根据本病的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等特点,通常可作出诊断。另外,帮助确诊的方法有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制酸药、抗胆碱能药,组胺H2受体阻断剂、胃黏膜保护药物等,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的胃痛或胃脘痛范畴。

  验方一

  处方:党参9克,白芷9克,白术9克,山药9克,干姜415克,木香8克,荜拨6克,茯苓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功能:行气温中,主治消化性溃疡。

  验方二

  处方:血竭60克,孩儿茶150克,参三七60克,生石膏300克,白芨300克,川黄连60克,白芍300克,甘草150克。

  用法:先将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分别用文火或烘箱烘干,将以上诸药研粉过120目筛,装瓶备用。饭前半小时用热水或蜂蜜调成糊状吞服,每次20克,每日3次,服后食道部仍有干涩及物粘附紧束之感属正常反应,勿饮开水。

  功能:活血祛腐,生肌敛疮,消炎止痛;主治胃、十二指肠溃汤。

  验方三

  处方:乌贼骨50克,大贝母50克,生白芍50克,生甘草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参三七粉30克。

  用法:将上药混合研末,装入空心胶囊,每丸重约015克。每日3次,每次6粒,饭前2小时温开水冲服;25~30天为1疗程。

  功能:制酸止痛通淤,养胃和中通络;主治消化性溃疡。

  验方四

  处方:党参60克,黄芪60克,白芨45克,白芍45克,茯苓21克,何首乌21克,鱼腥草21克,山药24克,黄精24克,仙灵脾18克,熟地18克,枸杞子27克,丹参27克,煅瓦楞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鸡血藤15克,田七9支;水煎服。

  功能: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主治消化性溃疡。

  验方五

  处方:紫河车(焙干)250克,黄芪50克,元胡30克,茯苓30克,鸡肉金20克,砂仁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拌匀,早晚饭前各用温开水送服10克。每服10天停用5天,连服2月。

  功能:益气补血,养胃健脾,理气祛淤,解痉止痛;主治消化性溃疡(尤宜于寒虚型溃疡)。

  验方六

  处方:白头翁30克,生黄芪15克,蜂蜜40克。

  用法:此为一天量。按比例取白头翁、生黄芪若干,先用清水漂洗5分钟,取出生药,浸泡在冷水中一昼夜,翌日取文火浓煎2次,去药渣,将药液沉淀一夜,取上清液再煮沸浓缩,另将蜂蜜煮沸,去浮沫,用蜂蜜加入药液中,浓缩成糖浆,分装在500毫升盐水瓶中,封口备用(其中含生药白头翁210克,生黄芪105克,蜂蜜280克%)。每次20毫升,日服3次,饭前热开水冲服。

  功能:健脾止痛,生血生肌;主治消化性溃疡,尤适于胃阴不足型。

  验方七

  处方:苏梗9克,广郁金10克,制香附12克,路路通9克,煅瓦楞12克,大白芍12克,佛手片9克,水煎服。

  功能:疏肝理气,宽中解郁,活血通脉,柔肝缓急,制酸止痛;主治疼痛型消化性溃疡。

  验方八

  处方:丹参15克,赤芍12克,炒枳壳9克,制半夏9克,姜竹茹9克,陈皮9克,砂仁壳415克(后入);水煎服。

  功能:活血祛淤,醒脾开胃,消胀开痞,降逆止呕,清热和脾;主治以疼痛食入随吐为主症的消化性溃疡。

  六、胃下垂

  人取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上,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症状,例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有时感觉深部腹隐痛,可能与肠系膜牵拉有关。患者餐后、多站立及劳累后上腹不适常加重;此外尚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以及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循环无力症表现。

  患者体征可见肋下有为大于90度,站立时按手于患者上腹部易感到腹主动脉的搏动,以双手托抚患者下腹胀坠减轻的感觉。上腹部压痛点可因卧,立位变动而不固定。有些病例可听见胃有振水声及伴有肝、右肾或结肠下垂的现象。

  胃下垂的发生主要和膈肌悬吊力不足,膈胃、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驰等因素有关。本病诊断依靠X线胃肠钡餐检查证实。采用加强腹肌锻炼、放置胃托、增加营养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对病可取得一些效果。

  中医虽无胃下垂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当属胃痛、腹胀范畴。

  验方一

  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2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党参10克,红花6克,桃仁6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胃养阴活血,主治胃下垂。

  验方二

  处方:柴胡3克,炙升麻3克,炙甘草3克,枳壳20克,白芍10克,玄胡10克,炒川楝10克,白术10克,炒神曲10克,山楂1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鸡内金10克。

  用法:每剂煎2次,首次加水约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同法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2次饭后服用。

  功能:疏肝益气,主治胃下垂。

  验方三

  处方:柴胡9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枳实15克,党参15克,山药30克,黄芪30克,生麦芽20克,炒葛根18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功能:补气健脾,升阳举陷,温补肾阳;主治胃下垂。

  验方四

  处方:附子9克,炒白术15克,焦艾叶6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

  功能:升阳益火,振奋脾胃;主治胃下垂。

  验方五

  处方:炙黄芪120克,防风3克,炒白术9克,炒枳实15克,煨葛根12克,吴茱萸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举陷、升阳;主治中心下陷,脾胃虚火型胃下垂。

  验方六

  处方:炙黄芪12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柴胡415克,炙升麻9克,芡实12克,陈皮9克;水煎服。

  功能:益气提阳,健脾固涩,理气和中;主治胃下垂症。

  验方七

  处方:黄芪20克,白术15克,枳壳15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升提固脱,补中益气;主治胃下垂。

  验方八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砂仁6克,蔻仁6克,陈皮6克,枳壳6克,厚朴6克,麦芽6克,谷芽6克,神曲6克,山楂6克,木香3克,山药15克,鸡内金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主治胃下垂。

  七、腹痛

  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腹腔内脏疾患,脊椎疾患,全身中毒性疾病以及过敏等,均可出现腹痛症状。要寻找腹痛的病因,须从腹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等几方面着手。

  腹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上腹痛、下腹痛、侧腹痛及脐周、全腹部疼痛等。腹痛性质有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疼痛、持续性剧痛伴阵发性加剧、放射性疼痛等。腹部疼痛可出现一些伴随症状。

  诊断和治疗应根据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伴随症状及详细病史,找出原发疾病,然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病因尚未弄清的前提下,不要急于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验方一

  处方:高良姜12克,香附6克,广木香6克,桂枝6克,陈皮6克,炮姜6克,苏叶10克,乌药10克,小茴10克,吴茱萸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寒气凝聚型腹痛(症见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温则减,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口不渴,脉沉紧,舌苔白)。

  验方二

  处方:附子理中丸(成药)或人参健脾丸(成药),成人每次1~2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型腹痛(症见腹痛绵绵,痛时喜按,喜热恶冷,时作时止,神疲气短,脉沉细,苔薄白)。

  验方三

  处方:小茴香10克,大黄10克(后下),五灵脂10克,生蒲黄10克,元胡10克,制没药6克,当归12克,肉桂3克,川芎15克,赤白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气滞血淤型腹痛(以气滞为主,症见有脘腹胀闷,疼痛拒按,烦躁易怒,怒则痛发或加剧;以血淤为主者,症见疼痛较剧,痛处不移)。

  验方四

  处方:焦山楂15克,炒麦芽15克,茯苓12克,鸡内金12克,神曲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若大便不通,脉实有力者,加大黄(后上)、槟榔、枳壳各10克;若呕吐者,加半夏10克,生姜6克。

  功能:主治食滞型腹痛(症见嗳腐吞酸,恶食,脘腹胀痛拒按,痛而欲泻,泻后痛减)。

  八、腹泻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黏液。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增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上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数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

  胃肠道的功能可概括为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发生障碍都可引起腹泻;实际上往往是多种功能障碍的相互影响而致腹泻。

  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临床表现、直肠指诊、粪便检查等,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以及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胰腺功能试验等。

  本病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确定病因的情况下,对症下药治疗。

  中医认为腹泻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

  验方一

  处方:葛根、黄芩、银花、莱菔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外感型急性腹泻。

  验方二

  处方:炒山楂12克,半厦、茯苓、莱菔子、连翅各9克,炒麦芽15克,陈皮6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内伤型急性腹泻。

  验方三

  处方:天仙子120克,赤石脂1000克,枯矾1000克;研成细末,制成片剂,每片0134克。每次3至5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功能:温中理气,活血行滞,止泻止血。主治慢性腹泻。

  验方四

  处方:熟地15克,山药12克,炒扁豆12克,炮姜9克,吴茱萸6克,炒白术15~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功能:温中健脾;主治慢性腹泻。

  验方五

  处方:秦艽12克,萆藓12克,党参12克,补骨脂12克,茯苓10克,焦白术1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水煎服。

  功能:补气健脾调中,补肾止滞利湿。主治慢性腹泻。

  验方六

  处方:葛根、炒扁豆、滑石各15克,苍术9克,黄芩、黄连、藿香、银花、车前子各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外感暑湿引起的腹泻。

  验方七

  处方:炒山药30克,炒扁豆、炒薏仁各20克,莲子肉、煨肉蔻各10克,炙甘草、生姜各6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型腹泻。

  九、便秘

  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内含水份过量吸收,以致粪质过于干燥、坚硬,正常的排粪频率消失,称为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大便一般每天1~2次或2天1次;如排便间隔超过2昼夜,且大便干燥,排便艰难者,可视为便秘。

  便秘的原因颇多,主要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二类。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有排便动力缺乏、肠道所受刺激不足、肠黏膜应激力减弱、神经精神紊乱,排便反射消失及其他如中毒等。

  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病情不同而有差异。单纯性便秘(即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无症状,有时有左下腹张压,里急后重,欲便不畅等症;在习惯用泻药的病人,由于胃肠运动紊乱,可出现中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胃、恶心、腹痛、腹鸣、多屁等症状;在痉挛性结肠便秘时,常有阵发性腹部疼痛。少数病例可有骶骨部、臀部、大腿后侧的隐痛与酸胀感觉。

  对本病的诊断,应首先详细分析病史,根据病人所表现的体征等推究引起便秘的原因,以便对症用药。还可借助于直肠指诊、乙结肠镜检、胃肠X线钡餐检查及粪便检验等手段来帮助确诊。

  治疗应对症治本。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使排便次数增加、间隔时间缩短;在治疗初期可辅以轻泻剂,而强泻剂或灌肠应尽量少用或慎用;对顽固性便秘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如润滑性泻剂、稀释性泻剂、刺激性泻药等药剂。

  验方一

  处方:大黄(后下)、郁李仁、枳实各10克,厚朴9克,麻子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大黄30克,水冲服。

  功能:主治突热性便秘。

  验方二

  处方:半夏、疏黄各等份,分别研成细面,然后混合掺匀。每服4克,每日2~3次(用当归15克、肉苁蓉10克煎汤冲服)。

  功能:主治寒性便秘。

  验方三

  处方:当归20克,黄芪15克,麻子仁15克,柏子仁10克,郁李仁10克,生熟地12克,肉苁蓉9克,柴胡9克,升麻6克。

  用法:用蜂蜜30毫升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番泻叶30克,冲水代茶服。

  功能:主治虚秘性便秘。

  验方四

  处方:生首乌15克,玉竹9克,大腹皮12克,青陈皮6克,生枳壳9克,乌药9克,青橘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调气畅中,和胃润肠;主治便秘症。

  验方五

  处方:肉苁蓉15~24克,熟地黄12~18克,当归9~15克,郁李仁(炒)9~15克,黑芝麻(炒)9~15克,胡桃仁(炒,去脂皮)6~9克,炒枳壳415~6克,玉竹9~12克,知母6~9克,砂仁(捣)3~6克。

  用法:诸药加水200毫升,浸泡半小时,以文火煎取100毫升;药渣再加水约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两煎混合,分两次于午、晚饭前温服。服十余剂后,如大便通畅,按原方数倍量,制成9克蜜丸,每服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以巩固疗效。

  功能:主治各种类型的便秘。

  验方六

  处方:玄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郁李仁6克(打),火麻仁6克(打),枳壳6克。

  用法:上6味加水500毫升,浸泡30~50分钟,加热煮沸30~40分钟,过滤;残渣再加水300毫升煮沸30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每日1剂,分3次服用。功能:主治阴虚便秘和习惯便秘。

  十、痢疾

  (一)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弥漫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以夏秋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腹痛、腹泻,大便初时为糊状或水样,继而转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传染源是急慢性病

  人及带菌者,病菌由大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蝇和用具经口传染。

  本病诊断依据在流行季节,有饮食不洁史,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粪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粪便培养找到有痢疾杆菌。对慢性菌痢可作乙状结肠镜检和X线钡餐检查以资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补液,解痉,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本病属于中医的痢疾范畴。

  验方一

  处方:秦皮30克,白头翁30克,红藤60克,败酱草60克,马齿苋60克,凤尾草60克,赤芍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二

  处方:葛根、黄连、黄芩、广木香、槟榔、地棉草各等份;制成颗粒型冲剂,每袋17克。轻、中型每日3次,每次1袋;重型每日3次,每次2袋。

  功能:清热解毒,行气导滞;主治急性湿热型痢疾。

  验方三

  处方:银花50克,黄连20克,白头翁50克,秦皮50克,大黄30克,炒地榆50克,乌梅50克,仙鹤草50克,山楂50克。

  用法:上药水浸浓煎2次,过滤去渣,取药液500毫升备用。每次灌肠用药150~250毫升,保留30分钟,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四

  处方:葛根9克,黄芩9克,焦槟榔12克,白芍15克,藿香9克,黄连6克,木香9克,生甘草6克,车前草15克,炮姜3克;水煎服。

  功能:清热化湿,消积导滞,调和气血;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五

  处方:穿心莲12克,鱼腥草12克,黄柏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六

  处方:苦参1000克,广木香600克,生甘草150克;研成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15克。

  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主治血痢、热痢。

  验方七

  处方:白头翁15克,黄连415克,黄柏9克,秦皮12克,木香9克,白芍12克,甘草4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解毒,行气导滞,和血敛阴,缓急止痛;主治急性细菌痢疾。

  验方八

  处方:苍术9克,白术9克,炒白芍9克,木香6克,石榴12克,吴茱萸415克,黄连4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燥湿,温中健脾,收涩止泻;主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二)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人体肠内引起的疾病,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粪便为本病的主要表现。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阿米巴痢疾可有发热、头痛、乏力或食欲减退,多以腹泻、腹痛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多,每日约2~10次不等,含脓血黏液呈暗红色,有腐败恶臭;少数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和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易继发肠出血及肠穿孔。慢性阿米巴痢疾多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病人体质较差,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发作期的临床症状与急性的相仿。久病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及肝肿大。本病一般呈散发性,夏秋季节病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慢性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虫者是主要的传染病源。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消化功能紊乱或痢疾样腹泻,排出粪便呈暗红色黏液血便等症状,同时辅以镜检。

  临床上对本病采用的抗阿米巴药物分为杀灭肠腔内原虫和杀灭组织内原虫的药物两大类,有的药物同时具有两种作用,但某些药物毒副作用反应明显,须在严密观察下治疗。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痢疾范畴。

  验方一

  处方:金银花20克,杭白芍15克,甘草6克,三七末3克,鸦胆子(龙眼肉包)10粒。

  用法:先将鸦胆子用温开水送服,再将余药煎汤温服。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痢;主治急性阿米巴痢疾。

  验方二

  处方:仙鹤草20克,木棉花12克,川朴花9克,广木香9克,广霍香9克,马蹄金9克,炒淮山药9克,神曲9克,白头翁9克,

  生甘草3克,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凉血除湿;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三

  处方:白头翁30克,黄芩15克,黄连9克,鸦胆子9克,厚朴9克,藿香9克;水煎服。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化湿;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四

  处方:铁苋菜60克,苦参45克,白头翁30克,常山12克,大黄10克,丹参24克,川芎15克,毛冬青18克,山楂15克,香附12克,藿香10克,厚朴9克,党参15克,黄芪18克,首乌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甘草9克;水煎服。连服14天。同时用白花蛇舌草45克,白头翁30克,加水600毫升,煎成200毫升药液后,加入12毫克扑尔敏灌肠,隔天1次。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调气;主治慢性阿米巴痢疾。

  验方五

  处方:白头翁30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祛湿止痢,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六

  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桔芩15克,锦纹5克(后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解毒,荡涤肠胃;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七

  处方:白头翁15克,苦参9克,银花炭9克,椿根皮15克,焦山楂9克,鸦胆子仁10粒(入胶囊或糯米纸包吞);水煎服。

  功能:清湿化热,凉血解毒,消食化积,散淤行滞。主治阿米巴痢疾。

  验方八

  处方:生淮山药300克,田七25克,鸦胆子100粒(分10次服)。以山药煮成粥,调入田七粉,并以此粥吞服鸦胆子10粒,每日2次。

  功能:健脾杀虫止痢;主治阿米巴痢疾。

  十一、过敏性结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属于肠道易激综合症。其特征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的现象。临床表现结肠性腹痛腹胀,以左骼窝、左中下腹区疼痛最为多见,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粪便中有时有大量的黏液,呈粘冻样或栗子样;常伴有胸闷、心悸、失眠、乏力、尿频等神经官能症状。体检除可触及痉挛的结肠外,无其他阳性发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不明了,主要与精神因素密切有关。此外,饮食不当、食物过敏、气候变化、某些肠道感染、外科手术、过度疲劳等也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或加重症状。

  本病的诊断必须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确立,除依靠病史和症状外,尚需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粪检、乙结镜检、钡剂灌肠等。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镇静剂、抗抑郁剂、抗痉挚剂、止泻剂或通便剂等对症处理。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腹痛、泄泻、便秘的范畴。

  验方一

  处方:秦艽12克,萆薢12克,补骨脂12克,煨河子12克,党参12克,茯苓15克,焦白术15克,山药15克,砂仁3克,陈皮10克;水煎服。

  功能:健脾益肾,扶正固本。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验方二

  处方:党参10~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10克,广木香6克,白芍15~30克,广陈皮6~10克,防风炭10克,仙茅12克,补骨脂10克,炮姜炭10克;水煎服。

  功能:抑激怒,止腹泻;主治以腹泻为主症的过敏性结肠炎。

  验方三

  处方:厚朴10克,五味子10克,石榴皮10克,乌梅3枚,鸡内金3克,黄芪10克;水煎服。

  功能:温中健脾,安神补气,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验方四

  处方:白术12克,炒防风9克,大白芍12克,木香6克,广郁金9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功能:健脾补中,柔肝疏肝,行气止痛,升清止泻;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十二、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又称盲肠炎,是一种发生于阑尾的炎症,有急、慢性之分。病初起时,头昏眼花,不思饮食,小便不畅,体发高烧,和重感冒的症状相同。上腹或脐部,初感不适,接着阵阵绞痛,忽起忽止,连续数小时,精神困倦,痛楚会逐渐转移至盲肠本位之小腹右侧,愈痛愈烈;有的患者还会有恶心、呕吐、冷汗直流和便秘的现象,若以手掌力按痛处,稍感舒宽,猛然放手,又会心慌痛绝,这就是急性阑尾炎的特征。

  阑尾炎的危险性是与日俱增的,如果时间延误过久,盲肠化脓破裂,导致脓血附着细菌,便会溃散到腹膜去,跟着肠膜也会发生溃烂,产生腹膜炎,则可能危及生命。中医主张以药化之,非不得已,不要用外科手术摘除。

  对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特征外,还可以做血细胞检查等,以帮助确诊。

  引起阑尾炎的病因很多,主要的有暴食不节,大肠输送失常,湿热蕴积,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有人认为阑尾为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参与机体的防疫机能,不到不得已,不要外科切除,而采用服药来治好病痛。

  本病在中医学上属于肠痈范畴。

  验方一

  处方:红藤30克,蒲公英30克,厚朴9克,败酱草30克,生川芎9克(后入),桃仁9克,冬瓜子15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急性阑尾炎。

  验方二

  处方:茯苓18克,桃仁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姜6克,薏苡仁24克。

  用法:水煎服;若患处降起肿疡而有波动现象,则已化脓,除上述八味外,再加大黄7克,再煎汤服下。

  功能:主治化脓性及一般性急性阑尾炎。

  验方三

  处方:葫芦种子30克,大血藤30克,繁缕30克。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功能:主治急性阑尾炎。

  验方四

  处方:大蒜50%,芒硝25%,大黄25%。

  用法:按上述比例取药,捣如泥,加醋少许搅和,敷压痛处,厚约1寸,四周以纱布围成圈,防药液流出,2小时后去除,再敷。

  功能:主治急性盲肠炎。

  验方五

  处方:苦菜30~60克(鲜草加倍)。

  用法:水煎服。专治盲肠炎、痈疮及无名肿毒。

  验方六

  处方:赤芍12克,败酱草50克,丹皮12克,蒲公英50克,银花50克,木香10克,玄胡10克,当归20克,桃仁10克,地丁30克,大黄10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化淤解毒;主治急性阑尾炎。

  验方七

  处方:白花蛇舌草60克,败酱草60克,银花60克,连翅60克,生黄芪60克,赤芍30克,白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9克,薏米仁30克,炮山甲9克,玄胡9克,炒川楝9克,炙乳没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功能:消脓止毒;主治阑尾脓肿。

  十三、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是人体肠道内寄生虫蛔虫钻进胆道中所造成的急性阻塞性炎症。感染有蛔虫的患者,大多没明显症状,但蛔虫有钻孔的特性,容易钻进与腹腔相通的内脏中,造成严重后果,胆道蛔虫症就属于这一种。有人认为蛔虫大多是逆着胆汁方向游行,而进入胆道,也有小量是通过肠壁而进到胆道中的。

  胆道蛔虫症的典型症状有阵发性上腹部或剑突下剧烈绞痛,有向上钻顶感觉,疼痛可向腰背、右肩部放射,疼痛间歇期无任何症状与体征;疼痛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部剑突下或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无肌痛。

  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还可进行血细胞计数、静脉胆道造影、取胆液找虫卵等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诊。一旦确认有蛔虫病时,应及时治疗,对症下药或外科手术。

  本病在中医学中认识很早,有安蛔再驱蛔等现代医学治疗原则,属中医腹痛、虫尤厥范畴。

  验方一

  处方:川椒415克,槟榔12克,乌梅6克,细辛214克,木香6克,生川军9克(后入),苦楝根皮12克,炒玄胡12克,胡黄连415克;水煎服。

  功能:驱蛔下蛔,行气止痛,清利湿热;主治胆道蛔虫症。

  验方二

  处方:川楝子15克,乌梅30克,川椒9克,黄柏9克,广木香9克,青皮(醋炒)9克,枳壳9克,使君子肉15克,苦楝皮24克,槟榔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驱除胆道蛔虫;主治胆道蛔虫病。

  验方三

  处方: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苦楝皮10克,乌梅20克,川椒10克,大黄15克,鹤虱10克,白芍30克,茵陈10克,蒲公英10克,龙胆草10克,醋(适量)。

  用法:上药水煎后加醋,混合服之。一般服药后很快疼痛止而病症缓解,此时再服以驱虫药物(山道年、灭虫宁、驱蛔灵、安乐土等)。

  功能:安蛔驱虫利胆;主治胆道蛔虫症。

  十四、胆道感染、胆石症

  胆道感染、胆道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等。胆石症与胆囊炎是两种病变,往往同时存在,互相影响,故合并叙述。胆石症与胆囊炎的发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局部存在的因素,如胆道内的异物,寄生虫体、虫卵或细菌等,能引起胆道局部的感染或结石,并能影响胆道狭窄或扩张。但是仅有局部因素的存在,如果没有其他因素造成胆汁的生成及排出发生障碍,还不致引起本病的发作。所以,中医认为精神创伤、寒温失常和饮食不节等可引起肝胆气郁,湿热内结,腑气不通,致发本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右上腹剧痛,发冷、寒战、高热;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黄疸、尿胆红质阳性。

  验方一

  处方:炒川楝子9克,炒小茴9克,盐水炒艾叶415克,柴胡3克,淡黄芩4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妊娠期胆囊炎。

  验方二

  处方:柴胡18克,大黄9克,白芍9克,枳壳9克,黄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生姜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三

  处方:虎杖30克,郁金15克,金樱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四

  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郁金9克,木香9克,大青叶30克,生川军9克(后入)。

  用法:疼痛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2克;呕吐加制半夏9克,姜竹茹6克;纳差加炙鸡内金9克,炒麦芽12克;黄疸加茵陈15克、炒山栀9克。水煎服。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五

  处方:金钱草30克,柴胡9克,虎杖12克,黄芩9克,郁金9克,制香附12克,炒枳壳9克。

  用法:水煎服;主治慢性胆囊炎。

  验方六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枳实10克,制半夏1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元胡10克,公英30克,广木香9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急性胆囊炎。

  验方七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2克,青皮10克,太子参30克,莪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八

  处方:苍术12克,厚朴6克,川连3克,柴胡9克,陈皮6克,槟榔片12克,广木香6克,山楂30克,枳壳12克,白芍18克,乌贼骨9克,茜草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慢性胆囊炎。

  十五、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损害肝组织,引起以门静脉压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慢性肝脏病。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肝细胞呈慢性、进行性及弥漫性变性、坏死与再生,同时肝组织有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的正常结构破坏和重建,肝内血液循环障碍,结果使肝脏变硬,在中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自体免疫的抗体也可损伤肝脏致肝硬化。肝硬化病人常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泻泄,感到上腹部不适。后期的症状则有腹部膨胀、腹壁静脉怒张、下肢浮肿,形成腹水、贫血等。

  验方一

  处方:生地黄15克,南沙参12克,寸麦冬9克,当归身9克,甘杞子9克,川楝子6克,紫丹参6克,广郁金9克,生麦芽12克,生鳌甲12克,粉猪苓12克,川连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二

  处方:虎杖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茵陈30克,豕希莶草30克,丹参30克,红枣30克,滑石15克,茯苓15克,藿香9克,郁金9克,甘草9克,半枝莲30克,金钱草30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三

  处方:茵陈30克,青蒿15克,黄芩12克,柴胡10克,姜黄12克,丹参15克,板兰根15克,青皮12克,苡仁30克,通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四

  处方:当归15克,赤芍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茵陈30克,二花15克,连翅12克,败酱草12克,板兰根15克,茯苓15克,苡仁30克,橘叶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五

  处方:生熟山楂各120克,炒麦芽21克,炒神曲15克,苍白术各15克,猪茯苓各15克,青陈皮各9克,姜厚朴12克,泽泻15克,嫩桂枝9克,醋香附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有动脉硬化阳亢者加何首乌30克;气滞胀甚者加生莱菔子30克。

  验方六

  处方:青黛15克,明砚15克,郁金15克,川连10克,熊胆3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一号胶束,每次饭后服1粒,每日2~3次。

  验方七

  处方:瞿麦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苈子15克,制军9克,莪术6克,枳壳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参15克,川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平素体虚者去莪术加马鞭草15克;如有消化道出血情况加大小蓟各30克。

  验方八

  处方:龟板25克,鳖甲15克,生地15克,寸冬15克,腹皮2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茅根15克,阿胶10克,泽兰15克,白芍15克,枇杷叶10克,翠衣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十六、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四者的病程病情演变及预后转归有很大差异。一般认为甲型肝炎只有急性型、隐匿型而无慢性型;乙型肝炎除急性型、隐匿型外,还有慢性型;非甲非乙型临床过程多与乙型相似,但较轻。

  临床表现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黄疸型中在黄疸前期大多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有的患者有上呼吸道症状,肝肿大可不明显,尿色加深;无黄疸型中,整个病程中始终无黄疸出现,症状和体征则与黄疸型基本相似。

  急性病毒性肝炎应进行隔离,自发病日起至少30天。30天后如病情仍在活动,则应继续隔离。注意休息和营养,可适当增加热量和蛋白质,不必过份限制脂肪,但油腻饮食应予避免,以合乎病人口味为宜。

  验方一

  处方:六月雪根60克、白茅根30克、山楂根30克(以上三药鲜品加倍)。

  用法: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验方二

  处方:生大黄50克,每日1剂,水煎成200毫升,1次服下。连服6天,停药1天,为个疗程。

  验方三

  处方:夏枯草60克,白糖30克,大枣30克。

  用法:先将夏枯草、大枣水煎去渣,再放入白糖,加水至500~600毫升,文火煮取200~3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

  验方四

  处方:龙胆草9克,连翅9克,柴胡9克,广郁金6克,金钱草30克,茯苓30克,茵陈30克,焦楂曲15克,莱菔子6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鲜黄荆根12克,豆腐500克,红糖12克。

  用法:加水1500克,煮到豆腐生孔为度,去渣服豆腐汤,服后盖被安卧,以候出汗。连服3天。儿童药量减半。1个月内忌食荤腥、猪肉、猪油及醋、姜、葱、韭、蒜。

  验方六

  处方:生黄芪40克,茵陈30克,茯苓15克,败酱草15克,生麦芽20克,当归12克,五味子10克,陈皮16克,蒲公英10克,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七

  处方:矮桃草(干品)120~240克。

  用法:水煎,浓缩至400毫升,分4次口服。治疗期间病人饮食宜清淡,忌油腻。

  验方八

  处方:金钱草50克,茵陈50克,板兰根50克,黄芩25克,车前草20克,芒硝15克(冲服),枳壳20克,木香15克,焦三仙各15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偏热而症见大便干燥者去木香,加大黄10克;偏湿而症见呕吐,恶心较重,苔白腻脉濡缓者去芒硝,加半夏15克,藿香15克;食欲不佳而腹胀者可加砂仁15克,陈皮15克,川朴15克;肝脾大迟迟不消者加鳖甲50克,丹参25克;转

  十七、急性胰腺炎

  本病是由于胰酶消化胰腺本身组织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病理变化轻者为水肿,重症可出现坏死和出血。临床症状可见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痛,并多呈阵发性加剧,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少数尚有黄胆,严重者可有休克及腹膜炎等表现,上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存在,肠鸣音减少。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胆道疾病、暴饮暴食、酗酒、肠寄生虫病、高血脂症及十二指肠病变等。此外,手术创伤也可累及胰腺引起急性炎症。受寒着冷,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原因。

  验方一

  处方:柴胡9克,蒲公英15克,木香9克,白芍15克,黄芩9克,制川军9克,玄明粉12克(冲);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清热利湿,理气缓急,疏肝解郁,通里攻下;主治急性胰腺炎。

  验方二

  处方:生大黄15克,厚朴10克,炒枳壳10克,广木香10克,蒲公英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茵陈30克;水煎服。

  功能:疏肝清热利湿,通腑攻下;主治单纯水肿型急性胰腺炎。

  验方三

  处方:生大黄9克(后入),元明粉9克(冲),枳实12克,生山楂15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水煎服,每日2剂。

  功能:清热解毒通腑;主治急性胰腺炎。

  验方四

  处方:麦冬15克,五味子9克,白芍12克,黄芪18克,鳖甲15克(先煎),白薇6克,石斛10克,煅龙牡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养阴清热,益气敛汗;主治急性胰腺炎。

  验方五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胡连10克,杭芍15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能:舒肝理气,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主治急性胰腺炎。

  十八、胃癌

  是原发于胃部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形态大致分为巨块型、溃疡型、浸润型,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胃部的某些疾病如: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症,胃息肉、经久不愈的胃溃疡以及手术后的残胃等胃癌发生率高;食物中的致癌物,如俺制的咸鱼、肉以及霉变食物中的致癌物亚硝胺类,以及遗传因素等均与胃癌发病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胀闷不适、隐痛、胃纳减退、厌食、进行性贫血及消瘦,晚期上腹可扪及肿块,粪便潜血持续阳性。

  验方一

  处方:党参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白术6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黄芪15克,熟地12克,黄精12克,大枣6枚,沙参10克,羊肚枣10克,杞子9克,芡实15克,建莲肉15克,田三七115克(研冲),白毛藤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水煎服。脾胃虚寒加砂仁、寇仁、附子,重用三七,酌减白毛藤、沙参、白花蛇舌草;气血两虚、白细胞下降加鸡血藤、女贞子、当归,重用生黄芪。

  验方三

  处方:党参15克,生黄芪15克,生白术10克,白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仙鹤草30克,生苡仁20克,七叶一枝花18克,石见穿18克。

  用法:水煎服。阴虚加沙参、天冬、麦冬;湿热加黄芩、甘露消毒丹;气滞气逆加八月扎、川朴、枳壳;血淤加丹参、桃仁;恶心呕吐加盖半夏、姜竹茹。

  验方四

  处方:八月扎15克,藤梨根30克,石打穿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菝葜30克,野葡萄藤30克,红藤15克,白毛藤3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藤梨根90克,龙葵60克,石打穿30克,鸟不宿30克,鬼箭羽30克,铁刺铃60克,无花果30克,九香虫9克。

  用法:水煎服。便秘加全瓜蒌(打)30克;呕吐加姜半夏15克;疼痛加苏罗子15克。

  验方六

  处方:党参15~20克,黄芪15~20克,白术15克,生米仁30克,菝葜20克,生半夏15克,狼毒3克,陈皮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七

  处方:水蛭2克,硇砂015克,夏枯草15克,党参15克,木香3克,白矾3克,月石3克,紫贝齿30克,槟榔10克,元参10克,代赭石30克,川军5克,丹参30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十九、肝癌

  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癌肿可呈巨块型、结节型或浸润型,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物中含黄曲素及亚硝铵类物质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是肝区疼痛、进行性肿大、质坚硬、可触及大小不等结节或巨块,以及消瘦等全身表现。

  验方一

  处方:龙葵草500克,白英500克,蛇毒250克,半枝莲150克,徐长卿90克。

  用法:分10天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凤尾草30克,水杨梅根12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三

  处方:铁树叶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漏芦12克,赤芍9克,桃仁9克,八月扎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苡仁30克,茵陈15克,车前子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留行子9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海带15克,郁金12克,川楝子9克,生香附9克,木香9克,白芍9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炙山甲12克,炙鳖甲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验方四

  处方:炒柴胡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甘草10克,蚤休15克,黄芩15克,莪术15克,全瓜蒌20克,生鳖甲20克,虎杖2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八月扎15克,金铃子9克,丹参12克,漏芦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红藤15克,生牡蛎30克,半枝莲3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六

  处方:党参10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甘草3克,香附9克,木香9克,陈皮9克,半夏9克,当归9克,黄芪12克,升麻6克,柴胡9克。

  用法:水煎服。腹胀、腹部窜痛、脉弦滑,加枳实12克、川朴9克;发热伴大汗加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便秘腹胀加生川军9克、芒硝12克;肝区疼加川楝子9克、延胡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胃纳差、恶心加神曲9克、麦芽12克、陈皮9克、竹茹9克。

  验方七

  处方:太子参12克,珠儿参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30克,丹皮12克,银花30克,岩柏30克,马兰根30克,牡蛎30克,夏枯草12克,炙山甲12克,炙鳖甲12克,玫瑰花9克,绿萼梅9克,天龙3条,地龙12克,八月扎15克,天南星15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八

  处方:麝香3克,人参15克,三七15克,银耳15克,生苡仁100克,土茯苓50克,牛黄3克,熊胆3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

  用法:研末,每服115克,每日3次。

  验方九

  处方:太子参9克(或朝鲜白参118克),黄芪9克,丹参9克,郁金9克,凌霄花9克,桃仁9克,八月扎9克,制香附9克,炙鳖甲12克。

  用法:水煎服。另加全虫液剂4毫升口服或全虫散6克吞服,每日1次。

  二十、食管癌

  食管癌与其他器官的癌肿一样,其病因尚未查明,长期饮酒、进食过快、进食过热、过粗或具有强烈刺激性食品、慢性口腔化脓性疾患,为本病的诱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在40~70岁间,小于30岁者少见。

  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食管出血;癌肿压迫可出现声音嘶哑、气急、干咳等症状。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

  验方一

  处方:八角金盘10克,八月扎30克,急性子15克,半枝莲15克,丹参12克,青木香10克,生山楂12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夏枯草15克,煅牡蛎30克,海带15克,急性子30克,蜣螂虫9克,川楝子12克,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9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川朴9克,南沙参30克,北沙参30克,当归9克,石斛15克。

  用法:水煎服。胃气上逆加降香12克,蔻仁6克,炙九香虫9克,刀豆子15克,青皮9克,藿香12克;吐粘痰加天南星24克,山豆根12克,青蠓石30克,板蓝根30克;胸部疼痛加延胡索15克,乳香9克,没药9克,郁金12克,丹参30克,桃仁9克;呕吐血及便血加白芨12克,蒲黄12克,仙鹤草30克,藕节15克;体虚乏力加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熟地9克;软坚消症加石见穿30克,黄药子12克,七叶一枝花30克。

  验方三

  处方:冬凌草。

  用法:水煎去渣浓缩,制成糖浆,每日服90毫升。

  验方四

  处方:生半夏30克,生南星30克,蛇六谷30克,党参15克,蜣螂虫12克,黄附块15克,枸橘叶30克,黄药子12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半夏12克,党参12克,丁香3克,赭石24克,苏梗15克,旋复花15克,竹茹15克,龙葵30克,白英15克,蛇莓15克,半枝莲15克,金刚刺15克。

  用法:水煎服。气胀加莱菔子、佛手花。

  验方六

  处方:降香24克,佩兰12克,粉防已12克,半夏12克,乌梅15克,陈皮9克,穿山甲415克。

  用法:水煎服。便秘加狼毒016~115克。

  二十一、大肠癌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起病慢,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或腹泻便秘交替,粪便变细,大便中带血或黏液。随病情发展,便时可伴有腹痛,直肠癌患者常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同时消瘦、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而出现肝肿大、黄疸、腹块、腹水、肠梗阻、骶尾部持续性疼痛、排尿不畅或疼痛等症状。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和现代放射治疗等方法,除晚期病例外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疗效则随病变范围、转移情况而定。

  本病的病因与大肠慢性炎症(主要是日本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的息肉和腺瘤有关,食物中的致癌物如长期摄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较易产生大肠癌。

  验方一

  处方:八角金盘12克,山慈菇20克,蛇莓30克,黄芪15克,

  鸡血藤15克,丹参15克,大黄15克,枳壳10克,八月扎30克,石见穿30克,败酱草30克,黄苡仁30克。

  用法:便血加槐花炭、侧柏炭;里急后重加川连、木香、赤芍;腹痛腰胀加白芍、乌药、炒莱菔子、川朴;大便不通加瓜蒌仁、皂角子。水煎服,3个月为疗程。

  验方二

  处方:玄参12克,花粉12克,蜂房15克,丹参15克,象贝9克,川楝子12克,夏枯草12克,海藻12克,海带12克,牡蛎30克,贯众炭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蜀羊泉15克。

  用法:大便带粘冻加白芍9克、马齿苋12克、一见喜15克、白头翁15克;便中有血加银花炭15克、蒲黄炭12克;大便频繁加河子12克、补骨脂15克、白术12克、罂栗壳6克;大便困难加生枳实15克、火麻仁30克。水煎服。

  验方三

  处方:野葡萄根30克,野杨梅根30克,龙葵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木香30克,枳壳30克,延胡30克,郁金30克,蛤蟆皮15只,藤梨根30克,白茅根30克,蛇莓30克,半边莲30克,蜀羊泉30克,香附30克,黄酒500毫升,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

  用法:每日服50毫升,服药时加加糖少许。

  验方四

  处方:川朴9克,枳壳9克,白蚤休12克,胡麻仁15克,槐角15克,山豆根15克,昆布30克,忍冬藤30克,薰苡仁30克,生地榆30克,石见穿30克,半枝莲60克。

  用法:水煎服。

  验方五

  处方:生苡仁30克,藤梨根30克,土茯苓30克,猫人参60克,无花果15克,侧柏叶9克,苦参9克,生地榆9克,槐角12克,银花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热结便秘加甜瓜子、大黄、香泻叶、黄连;便血多加大小蓟、三七;腹泻加马齿苋、白头翁;水煎服。

  验方六

  处方:槐花15克,败酱草15克,马齿苋15克,仙鹤草15克,白英15克,黄芪3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鸡血藤15克。

用法:大便秘结加冬瓜仁10克,火麻仁10克,番泻叶6克;大便溏加焦薏仁15克,河子肉10克,儿茶10克;大便黏液或黏液血便加地榆10克、石榴皮10克、槐花15克、马齿苋15克;腹痛而胀加玄胡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水煎服。

(0)

相关推荐

  • 【施今墨:内科秘验方48手】

    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与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齐名.人称北京\"四大名医\" ...

  • 【一名医一名方】

    【一名医一名方】

  • 【张磊:内科秘验方16首】

    张磊,男,1929年生,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等职,首届全国 ...

  • 『中医偏方精品』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律失常 心跳失去节律性,感觉疲乏.头晕.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等;早搏病人常有心脏"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脏停跳的感觉,脉搏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本症系属于红骨髓显著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贫血.乏力.体表及内脏出血以及反复感染等. 急性型:发病缓急不一,但进展迅速 ...

  • 『中医偏方精品』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一.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也即泌尿道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和肾)受细菌侵犯所致的疾病.多数为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临床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七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第七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一.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脓性的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病因一般认为与风湿病及面神经管内的骨膜水肿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为"口眼歪斜" ...

  • 『中医偏方精品』第十一章 外科杂症

    一.疯犬咬伤 疯犬咬伤即狗咬伤,其毒素侵入人体,一般潜伏期短者8-10天,长者可达8个月至1年以上,伤口愈深,愈近头部潜伏期愈短,发病最初表现乏力.头痛.呕吐.食欲差,喉部有深缩感;1-2天后出狂躁. ...

  • 『中医偏方精品』第十三章 月经疾病

    第十三章    月经疾病 一.痛经 凡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发生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生活.劳动者,称痛经. 痛经患者的症状以腹痛为主,多在月经来潮第1-2天出现,以下腹阵发性绞痛为多见;亦可出现胀痛.坠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二十一章 鼻科疾病

    第二十一章  鼻科疾病 一.鼻炎.副鼻窦炎 急性鼻炎即俗名之"伤风",为一常见鼻病,多发于秋.冬.春季气候变换之际.这里不作重点介绍.下面着重介绍慢性单纯性鼻炎. 所谓慢性单纯性鼻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二十三章 美容美发

    第二十三章  美容美发 一.减肥轻身 1茶消脂健美 用料 茶叶适量. 制法 沸水冲沏,待茶浓时饮用. 功效 消脂去腻,提精神.肥胖欲减肥之人,常饮有效. 2乌龙茶消脂益寿 用料 乌龙茶3克,槐角18克 ...

  • 『中医偏方精品』附录三 长寿秘诀

    附录三  长寿秘诀 11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1)自然寿命:人与一切动物一样,有其生命的发展史,从出生.成长到死亡,如果没有不幸事件使其夭折的话,寿命应在100岁左右.这是根据世界著名学者提出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