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襄汾造像碑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襄汾县境内,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庙中。寺宇早毁,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炼。造凿于魏、北齐、隋、唐四代,有年号者分别为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21年)、四年,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隋开皇七年(587年),大业六年(610年),唐显庆元年(656年),龙朔三年(663年)等。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2米左右。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胁侍、天王、供养人等。
襄汾造像碑中的石刻龙:碑为螭首,高255厘米,下宽74厘米,上宽50厘米,厚24厘米。因其高大,埋入地内较深,故名"无根碑"。 碑火焰顶,正面上、中凿二龛,腰部雕行云纹,下部线刻六幅朝佛造像,底部刻发愿文和纪年款。
上龛尖形,造一佛二菩萨。佛高髻大耳,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盘右腿半坐,大裙覆盖整个佛座,下部襞褶为N形。右手心朝前,左手仰心四指垂于所盘之右足,施无畏与愿印。后为火焰背光。二菩萨头戴花冠。面相向佛,着项圈,披帛交叉,站于莲台。
中龛平顶帷缦,一佛二僧,佛大耳颐面袒胸,衣裙覆座,裙纹呈N形,火焰背光,施说法印,二僧面佛而立。龛右侧阴刻:恭稷寺道人智藏寺佛。
从所有造像碑上看,刻石书体奇谲变化,多数由方笔结体,以楷书为主,间有隶意,行笔多重顿轻提,大字结体宽博端正,能于稳健中见到行飞逸的神态,行笔轻重和谐,既不显得板滞,也不失飘浮,小字则圆润端秀,楷行兼作。从北魏正光二年开明主梁道造像碑中的发愿文看,许多北魏前、中期碑一样,用笔以方笔为主横画起止顿挫有力,捺脚出锋,尽势而去,偶见隶味,大小字形错落自然,另外还有一些异体字,组合字,增笔字,减笔字等,以前均不多见。
在造像题记中,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艺术非常明显,北魏正光年间,佛教传布极盛,造像者虔诚慷慨,刻制者精心细雕,使得这一时期的石刻图文俱佳,刻制细腻,神情逼真,文字书写刚劲有力,展现出了汉隶向楷书过渡的风貌。
佛像肃穆端庄,菩萨秀丽娴静,弟子恭顺,供养人虔诚。唐碑中还雕有屋形龛一间,内置卧一躯。时代不
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