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开设(三)2:高庙遗址是原始的祭祀神州之地和最早的祭祀“中国”
天地开设 华夏本土起源概论 第三篇 城国与城邦
第二章 高庙遗址是原始的祭祀神州之地和最早的祭祀“中国”
一、九州和神州
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但为什么中国古称神州呢?神人驺衍并没有说明原因。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东南的神州称为农土,正南次州称为沃土,西南戎州叫做滔土,正西弇州叫做并土,正中冀州称为中土,西北台州是所谓的肥土,正北泲州就是成土,东北薄州即所谓的隐土,正东阳州即申土。从此以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又派生演化出来的概念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这里特别指出,从《淮南子·地形训》的记载可以搞清楚,中国古代设置的九州中有一个州为“神州”,但是《淮南子·地形训》中的神州是九州之一,不是九州统称“神州”,这就与驺衍的“中国名为赤县神州”的说法很不同。这里涉及大九州和小九州的问题。
在大九州概念中神州是大九州之一。《绎史·黄帝纪》(清代马骕撰,史学书籍。《绎史》共160卷。纂录上古至秦末事。)记载:“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国。”。是说神农及神农以前,管辖的是大九州——即管辖九个与神州等同的州,分别是神州,迎州,戎州,合州,冀州,柱州,玄州,咸州,扬州。黄帝以来,没有能力管到远方,只有能力管理神州,就把其他的八州的管辖权丢失了,只好把神州分为九州,建立了12个封国。即是自黄帝以来,中国丢失了对海外其他八州的管辖权。
舜分全国为十二州、大禹时期又恢复成九州,并收全国之兵铸九鼎。《尚书·舜典》记载:“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说的就是舜分全国为十二州,置十二牧。《禹贡》再分中国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但九州的划分并不统一。《尔雅·释地》记载的九州无青州,梁州;有幽州,晋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的九州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这种分歧可能与“十二州”的合并有关。后世史著作多以《禹贡》九州为准。
“五服体系”是以“中国”为中心建立的,“共主”之国就是“中国”。《禹贡》所载山川,地名,如三危,碣石,彭蠡,岷山,不仅比“小九州”范围要大,也比一般人所说的“中原”的范围要大。尧舜禹时代有共主、有诸侯、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各服对中国有不同的义务,这些在古籍记载中是十分明确的,在考古学上也应该明确,在考古学上把夏代的疆域仅限于“小九州”或“中原”一带,是不切合实际的。夏代实际上继承了尧舜禹时期的共主性质,在名义上臣服于夏的方国,尽管不可能完全接受“夏共主”所在的“中国”的文化,但文化从夏的中心地带向外扩散,也能影响到“五服”建制体系边缘的方国。
按照北宋刘恕的说法,人皇氏之时已分九州。北宋刘恕撰《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10卷,又目录(年表)五卷。完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记载:“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说的是传说中人皇氏兄弟九人,称九头纪,为十纪之首。按这种说法,人皇氏之时已分九州。
总之,九州是中国先秦时代以前的天下观。大九州观是世界性的,最起码大九州可以指代古欧亚大陆。神农时期和神农时期以前,中国管辖的是大九州,中国是神州;黄帝及黄帝以后,中国管辖的是小九州。
神州是大九州中的一个州,指的是中国本土。小九州是把神州分成九个州,即把中国本土分成九个州。
为什么神农及神农以前,中国的势力范围可以达到大九州呢?因为大九州上居住的居民,都是从中国迁移出去的移民。这些居住在外八州的移民们的祖神留在了中国,所以外八州的居民视中国为神州——祖神祭祀之州,因此他们每到一定的时期都要派代表回来参加祖先的祭祀,这个世界性的祭祀活动,就是“祭祀神州”。
“祭祀神州”与中国史前时代人口外迁的历史是一致的。在神农及神农以前,中国不同种族的人口大量外迁,开拓到全世界,建立了大九州的世界地理观。
二、祭祀神州——祭祖大典到祭祀神州地祇的演变
祭祀神州大典,即祭祖大典,在神农时期和神农时期以前,是定期举行的,海外各州移民们都要定期派代表回到中国来参加祭祀神州大典。我在这里说的不是神话,而是神农及神农以前的实际情况。 祭祀神州开始是祭祀共同的祖先,即祭祖大典,后来在祭祖的同时也对神州大袛进行祭祀,形成了祭祖和对神州大地神袛的祭祀,历代传承下来。神州大地神祇,又称九隅无遗。传统上祭祀神州地祇,规格极高,常与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祭祀并列。隋朝时神州祭祀为大祀,《隋书·礼仪》: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宋朝诏明堂用皇佑典礼,神州地祇和天皇大帝(即昊天上帝)并祭。《宋史·高宗赵构》记载:五帝、神州地祇等十三祭为大祀。
中国为什么失去了对大九州的控制权呢?这可能与神农后期的中国内部的争斗相关。《逸周书.尝麦》记载: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对这个记载怎么理解呢?我以前多次论述:神农族群的祖族是湖南彭头山形成的古夷人的一部——糯农部(华尼-夷),在距今7800年时期,彭头山周边地区遭受中国史前的第二次大洪水袭击,彭头山为中心的澧阳平原遭受洪水毁灭性打击,居民四处迁徙。古夷人糯农部向北迁徙到鄂西北山区,最终在古三峡地区发展出大溪文化,随着第二次大洪水的逐渐消退,古夷人糯农部一部进入江汉平原发展,并以江汉为中心,向南再度发展到湖南澧阳平原;古夷人糯农部一部向北发展到豫西、关中,与古夏人(华尼-夏)西支融合,发展了半坡文化(距今6800年到6300年),因为掌握先进的耕种技术和粟种,南方的古夷人糯农部在半坡地区演变成了中原神农氏;大约在距今6000年的时候神农氏东迁到豫西,与西迁而来的女娲(伏羲)族相遇,两族建立婚姻关系,结成婚姻联盟,神农氏族成为女娲氏族的夫婿,承袭伏羲之称号,两族联合兼容其他诸族,在豫西创造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在距今5000年到4800年左右,神农氏为主体创造了庙底沟二期文化,所以庙底沟二期文化是纯正的神农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是龙山文化的源头。到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一个文明实体——神农文明就出现了,神农文明基本实现了上古中国中西部的统一。
《逸周书.尝麦》的记载可以与距今5000年到4800年时期相对应。神农取代伏羲,尊伏羲为天皇,自己为天子。神农天子设炎黄二人为二后(王),并制定了法典制度,命炎帝分管二卿(蚩尤和凤少昊)。可能是北部城池尽毁,神农稳定北方后回到了南方,重新建立石家河城池(距今4900年),留蚩尤于北方。炎帝却命令蚩尤防御少昊、监察四方,并主持天子神农未完成的奖赏的颁发。蚩尤对炎帝的安排并不服气,认为自己应该代天子神农主政北方,所以蚩尤驱逐炎帝,与炎帝战斗于涿鹿之阿,到处都能听到打斗的声音。炎帝很害怕,于是去请求黄帝的支援。黄帝把蚩尤俘虏,并在中冀杀死蚩尤。黄帝用武力帮助炎帝报了仇,用大正恢复了秩序,并向神农报告了情况。把杀死蚩尤的地方叫做绝辔之野。于是黄帝命凤少昊清为司马、统帅鸟师,以明确五帝(五方神,非后来的五帝)的职责,所以又称少昊为质。由于制度完备并一致坚守,所以至今没有引起混乱。这记载的是天鼋黄帝平息炎帝、蚩尤之争的功绩,这个功绩被神农所肯定。被杀蚩尤是蚩尤氏族的首领蚩尤,蚩尤氏族还在,蚩尤氏族退回江汉。
所以在距今5000年到4800年,上古六大集团就已经归在了神农天子的统治下。炎帝、黄帝为二后,蚩尤、凤少昊为二卿,良渚古国被少昊归并,西王母被神农联合。这个统一是形式上的统一。
在公元前2800年到2600年之间(距今4800年到4600年之间),数颗彗星在北到陕晋冀中部、南到陕南豫北和山东北部的广大的地域内与地球相撞击,且在北方形成滔天洪水,气温也急剧下降,神农氏的北部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炎帝的势力也损伤巨大。北部又陷入失控状态。不过,黄帝和少昊的力量损失不大,因为他们正好在撞击区域之外。北方的势力发生逆转。在这个期间,天鼋黄帝带领黄族跃进到山东,驱逐太昊,占据了豫东鲁西南,都曲阜。
在公元前2600年前后,中原地区、华北地区气候再度恢复正常。神农族群的一支——蚩尤族群再度北上中原,把神农文化再度扩散到了豫北、豫东和豫西,所以在考古上可以看到,公元前2600年以后,河南的龙山文化在豫东、豫北、豫西再度兴旺起来了。这个使河南龙山文化(神农文化)再度兴旺起来的功臣是神农族群的蚩尤氏族。
在公元前2600年以后,中原地区、山东和江淮就有多股势力存在——蚩尤族群、炎帝族群、黄帝族群、太昊、少昊、帝俊、帝鸿等势力。多股势力中,炎帝是西北而来的游牧民族,原本势力最强,经外星撞击事件后势力变弱。炎帝也就是《逸周书.尝麦》记载的赤帝。黄帝和两昊之间战争不断,势力也被消弱。在天鼋黄帝的帮助下,良渚古国复国,君王由有虞氏换成了成鸠氏。
蚩尤进入河南,与东部的两昊建立联盟,形成对抗豫东鲁西南的天鼋黄帝的统一战线。天鼋黄帝战败,向西进入豫中,在新郑立国。天鼋黄帝失去帝位,有熊黄帝登上帝位。有熊黄帝也不敌蚩尤,最终在河南不能立足,被驱逐回到涿鹿故地。有熊黄帝退位,轩辕黄帝登位。历史就进入到《史记.五帝本纪》开始的时刻了。尽管混战,但以神农为天下共主的天下格局依然保持。
继续的斗争,让中国失去了对外八州的控制力,可能共同祖先的祭祀也就耽搁下来。在黄帝代神农为天子成为新的天下共主的时候,神州之外的华夏移民们也就再也没有回来祭祖了。
三、最早的祭祀神州和祭祀中国——高庙
神州在哪里呢?站在大九州的角度上看,中国是神州。在中国本土看,共同祭祀祖先和诸神的地方,才是神州。那么在中国内部,祭祀共同祖先的地方就一定是祖先兴起之原始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庙是祭祖的地方。那么高庙就是祭祀高祖的地方,高祖就是最高祖先。中国大地上,叫高庙的地方一般都与祭祀人祖有关。
说到人祖,中国人一定会说是伏羲女娲。其实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大洪水之前,女娲是唯一的人祖,这个女娲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是中国大地上唯一的最高神,也是统治人间的最高首领,是唯一的神女而帝者。
大洪水之后,伏羲女娲共为人祖。伏羲成为了神男而帝者。
而高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境内时间最早的大型祭祀场所。距今7800年到距今6800年的高庙,祭祀的人祖是唯一的女娲。因为6800年之后才有伏羲。这就是我不支持在高庙看到伏羲大帝的观点的原因。
作为祭祀之国的高庙,随着祭祀礼仪和祭祀对象的扩展,也应该是神州神袛的祭祀地。如太阳神(华)、农神(糯,头顶太阳的人的形象)、五方山神和土地神(五陵),都应该在这里得到祭祀。
从考古上看,目前还没有比高庙早的大型祭祀场所存在,所以说高庙是最早的祭祀场所——神州,在目前是没有问题的。神州的名称,是原始的祭祀地点——高庙的原始名称。
最早的祭祖地点就一定是设立在祖居地无疑。那么高庙所在的武陵山是昆仑山,也就是没有疑问的了。反正我是坚信狭义的昆仑山是武陵山,广义的昆仑山是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延伸地区的。
那么为什么说高庙是最早的中国呢?这是从高庙的祭祀的中心地位得出的结论。八方来朝集结于高庙,祭祀共同的祖先和神州大袛,我没有理由否认距今7000年前的高庙是当时的“中国”的结论。
黄饮冰2015年11月22日星期日。本次再发时,本文第三部分删除。第四部分改为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