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领导者必备:20个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作者:Thomas Oppong
来源:领导者管理笔记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问题解决者和领导者及决策者在处理复杂的问题、困难的决策和影响人生的障碍时,都借鉴了一系列的原则、捷径、框架和聪明的思维工具。
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20种思维模型,将帮助你更好地思考。它们能激发你的思维好奇心。每一个思维模型都为你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框架,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人生。

01

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几率,那么你需要界定自己的知识边界。
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要始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动,学会抵制为了追逐更多利益而跳出能力圈的诱惑。
同时,要努力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在确定了能力圈的边界后,当我们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分析能力、理念等方面有所提高时,我们的能力圈自然会扩大。
能力圈思维模式是由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的。
1996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向投资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投资者需要的是正确评估所选公司的能力。注意 '选择 '这个词。你不需要成为所有公司的专家,甚至不需要成为很多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属于你能力圈内的公司。圈子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
每次做决定的时候,都要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真的是我的专长吗?'
能力圈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通过经验或学习,在某些领域都有有用的知识。有些领域,我们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有些领域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来评估。
巴菲特避免问题的策略相当简单。这是一个两步走的过程:
首先,了解你的能力圈,尤其是它的边界;

其次,始终在这个圈子里从事职业,思考与解决问题。
了解你的能力圈可以帮助你避免问题,找出改进的机会,同时可以在他人那里学习到知识。
如果你想增加你在生活和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请确定你的能力圈的边界,并在这些边界内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力扩大这个圈子,但永远不要在你的位置上欺骗自己,永远不要害怕说:'我不知道。'

02

纯粹接触效应
(Mere-exposure effect)
我们对某一方面的喜好,往往仅仅只是由于对它的熟悉而形成的一种倾向。
纯粹接触效应也叫曝光效应(the exposure effect or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又谓多看效应、(简单、单纯)暴露效应、(纯粹)接触效应等等,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familiarity principle)。对人际交往吸引力的研究发现,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爱、令人愉快。
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Fechner)在1876年最早对曝光效应进行了研究。铁钦纳(Edward B. Titchener)认为人们看到熟悉事物的出现会感到“如沐春风”。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
因此,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是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令人费解,也就是不太让人喜欢了。当然,曝光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你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差,否则见面越多就越讨人厌,反而起了副作用。想想看,你周围有没有常在你面前“露脸”的人。如果想给别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常出现在他面前就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好方法。
总之,你应该多注意自己的注意力,了解什么东西会消耗你的注意力。

03

思想实验
(Thought experiment)
所有的实践知识都来自于思想。它们是我们在大脑中有意识的、有条理的、客观的逻辑推理,从而来检验我们的思想和概念,明确我们的思维内容。
思想实验是指:使用想象力去进行的实验,所做的都是现实中无法做到(或显示未做到)的实验。
很多复杂的问题,现实中往往无法达到实验要求或条件所限无法满足。而思想实验的优势,就是能够在脑海中创造一个合适的空间,然后通过逻辑和想象进行探究。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实验,例如薛定谔的猫,伽利略的重力实验,电车难题,爱因斯坦的光线,猴子和打印机等等。很多思想实验对于不了解特定领域的人也能通过这个过程建立理解。就像这里提到的一些著名实验,有的实验普通人就能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重现,并得出合理的结果。
思想实验不仅是科学家才能掌握的独门秘籍,普通人只要使用合适的思考方法也能享受思想实验所带来的益处,而打开这本秘籍的钥匙,是好奇心。思想实验是对世界好奇的结构表现。
思想实验步骤:
每当遇到问题需要思想实验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对照逐个思考。
1,假设:假设未来的结果;例如:X会导致什么事情发生?
2,完全反驳事实:与已知事实做完全相反的假设;例如:如果Y发生而不是X,结果会怎么样?
3,不完全反驳事实:考虑不同的因素如何导致相同的结果;例如:如何Y发生了,而X没发生,结果相同么?
4,预测:基于现有数据理论预测未来结果,可能涉及心理或计算模型;例如:如果X持续发生,1年后的结果如何?
5,反向预测:能否根据结果反向预测因素;例如:如果发生了结果,能预测到X么?
6,重定向:从结果出发,回推假设的原因,通常重定向是为了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例如:是什么造成了X,如何防止它再次发生?
7,回溯:考虑具体的未来结果,然后从现在开始向前推进一判断其原因;例如:如果X发生在一年前,会导致什么?
思想实验是用想象力进行的实验,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整个过程中,起因是鼓励假设,过程是利用逻辑思维,结果能改变思维范式。每一个阶段都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刻意练习。

04

奥卡姆剃刀定律
(Occam’s razor)
奥卡姆剃刀也被称为 '简单法则',它指出,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几乎总是最好的。它的核心是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
在解释某件事情时,尽量用最简洁的方式,注重清晰。如果你对一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请选择最简单的一种。
奥卡姆剃刀向我们复杂的企业管理发出了挑战,它指出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跨。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制度越来越烦琐,文件越来越多,效率却越来越低。这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
2

05

鸵鸟效应
(The ostrich effect)
鸵鸟效应一般指的是鸵鸟心理,即不敢面对甚至回避对立信息的一种心理。
当鸵鸟遇到敌人时,它会本能地逃跑。当它被追赶一段时间后,就会把头埋进沙子里,最后鸵鸟的命运可想而知。当它遇到危险时,它认为自己是瞎子就安全了,但最后却失去了生存的机会。
事实上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险的时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如果不是把头埋藏在草堆里坐以待毙的话,是足以躲避猛兽攻击的。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是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鸵鸟心态在心理学又称鸵鸟综合症(Ostrich Syndrome,美国心理学家Elliot Weiner提倡)。鸵鸟在遭遇危险时会把头埋入沙坑,蒙蔽视线自以为安全,是种逃避现实、视若无睹、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心理。
当人们被逼到墙角,或在极度紧张、焦虑的影响下,总会抱着 '鸵鸟心态',采取回避或忽略重要信息的方式,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将其归咎于其他因素。

06

二阶思维
(Second-order thinking)
所谓二阶思维,就是在应对任何决策时,除了要考虑决策的直接后果,还要考虑结果背后的结果。换句话说,二阶思维强调的是透过问题的表面,从二阶、三阶甚至N阶来思考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场景,出现了一个问题,然后给解决了,但因为这个解决方案又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像一句谎话, 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撒谎很多时候只是图方便,省事,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掩盖问题,但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一阶思维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加偏向于寻找简单,容易的方法,而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或即使意识到了,也会错误地估计因果关系,无法考虑第二或后续的步骤。
二阶思维的部分概念源自于霍华德·马克斯的第二层思维( second-level thinking),他在《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这本书中是这样写的:
投资,就像经济一样,更像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准投资者们可以学习财务课程,广泛阅读,幸运的话可以得到投资前辈的指点,但是他们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获得维持高水平的结果所需的非凡的洞察力、直觉、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想做到这点,就需要“第二层思维”。
相比于一阶思维,二阶思维指的是深入思考问题,而不只停留在问题表面,顺从人性。例如从系统性,因果关系,时间等方面来思考的问题。就像上面说到撒谎的例子,如果使用二阶思维来思考,应该会引起问题:撒谎能导致什么结果,有什么影响,如果错误仍然存在一段时间能否造成更大的危害等等。如果撒谎的时候多想一步,可能很多因为撒谎导致的悲剧就能减少一大半了。
大多数人平时都是以一阶思维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让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根上讲,因为人性是相同的,所以一阶思维的人的思维方式也是相似的,这也就导致经常会造成相似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有不同,但也是相似的。而那些非同凡响的成就必然不是依靠一阶思维做出来的,而是从二阶,三阶,甚至N阶。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你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让你形成独特的优势。

07

复利效应
(Compounding)
定期投入少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来看,你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事实上,复利计息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成指数增长,而单利计息时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长期而言复利计息的总收益将大幅超过单利计息。
你可以这么鸡汤的来理解,如果你每做一件事都多达成1个目标,1年之后你的时间管理能力会提升38倍。
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把时间从用在做很多事情上,转变到专注做好几件事情上,你会发现,做好一件事情,挖掘出所有可能性,要比你匆匆忙忙地做10件事情,收获来得还要大。
复利效应不仅适用于金钱。它还适用于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思想和专业知识。总之,不要忽视时间和金钱上的小投资。如何让1>100?就是你把1件事情的复利全部吃透的时候。

08

艾森豪威尔决策矩阵
(Eisenhower decision matrix)
艾森豪威尔决策矩阵,即把自己的任务分为重要事项和紧急事项的 '2x2 '矩阵。
这个矩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 重要事项且紧急事项,这类事项应该要优先处理
  • 重要而非紧急的事项,这类事项最好做到未雨绸缪
  • 紧急非重要的事项,应尽量授权他人代办
  • 非重要和非紧急的事项,应直接避免。
如果你把你的任务通过这个矩阵进行分类,你可能会发现其中只有少数任务是真正重要和紧急的。
学会区分不同的事项,会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完成最正确的事情。
“ 
重要的事情很少是紧急的,而紧急的事情很少是重要的。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

09

帕累托效应
(Pareto effect)
帕累托效应又称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Juran's Principle)、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w Rule)、不重要多数法则(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意思是说,你20%的活动决定了80%的结果。80%的产出通常是由于20%的投入。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根据帕累托效应,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努力与回报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
“二八定律”之所以得到业界的推崇,就在于其提倡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确定了传媒业的视野。要用好“二八定律”,首先弄清楚企业中的20%到底是哪些,从而将自己经营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这20%的重点经营要务上来,采取有效的倾斜性措施,确保重点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进而带动全面,取得经营整体进步。
因此,你应该合理地利用你的时间。你应该在某些事情上追求卓越,而不是事事争先。

10

遗憾最小化框架
(Regret minimisation framework)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开发了一个有趣的概念,让重大的人生决定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 '是 '或 '否 '的问题。
'当我80岁的时候,我会不会后悔?' 是或不是?'
如果你的答案是 '是,我会后悔',那就不要做。
如果你的答案是 '不,我不会后悔',那就去做。
·贝佐斯用自己的话解释了这个概念。'我想想象自己在80岁时说,'好吧,现在我回顾我的生活, 我想尽量减少遗憾的数量'。'
要想活得没有遗憾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运用遗憾最小化原则,就可以让人生尽可能地没有遗憾。
遗憾最小化原则迫使你超越当下,超越一切恐惧和疑虑,从大局出发考虑自己的决定。
事实证明,对后悔和遗憾的恐惧是非常有动力的,特别是当你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时。遗憾最小化原则迫使你把目光放远,超越当下和你可能有的所有恐惧和疑虑。

11

逆向思维
(Inversion)
除了正向思维外,我们还应该学会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经常性的开动自己的大脑,通过逆向法的结果,去思考相反的事情。
比如,要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可以尝试通过逆向思维来思考,怎么可能让自己变笨呢?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
正向考虑问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逆向思考,就像一个乡下人想知道他将死在哪里,这样他就永远不会去那里。
有时候,想明白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面看,然后再回头看,避开它。
'反面会是什么样子?我怎样才能避开它?'
换句话说,不要只想着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要反过来思考你不想要的东西。
通常得到正确想法的过程,是通过剔除一堆坏想法。这种哲学也叫 'Via Negativa'(通过否定)。它指的是 '不是什么',而不是 '是什么'。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意义所在。
例如,如果你在想:'我想写一篇成功的文章,......',你会有无数个看起来像一篇成功文章的场景。而不是思考我需要什么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重点是避免犯错,写出一篇糟糕的文章。
把一个问题颠倒过来不一定能解决,但会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有时候,这就是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
你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思考个人健康、效率、人际关系、财务状况等各种问题。它有助于让你跳出你惯常的模式和框架,帮助你避免犯错,或者做出错误的选择。但花时间去思考与你想要的东西相反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自然。然而,这是你必须做的工作,以提高你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12

霍克原则
(Hock principle)
简单、明确的目的和原则可以导致复杂而聪明的行为。
复杂的规则和规范可以导致简单而愚蠢的行为。

13

情绪传染理论
(Emotional contagion)
情感传染是指一个人或群体通过情感状态和行为态度的诱导影响另一个人或群体的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无意识地传递情感体验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及其同事对情绪传染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自动地模仿和同步于他人的表情、声音、姿势和动作的倾向性,其结果往往使交往双方的情绪产生聚合并统也被称为原始性情绪传染。
总之,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喜欢 '同游'。
对管理者的启示:
1,情绪传染具有个体差异性。
因此,在员工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测试积极情绪表达和情绪智力这一环节。对需要经常与顾客打交道的岗位,不要安排消极社交特质和冷漠型的员工。
2,研究已发现,领导与下属之间存在情绪传染效应。
领导的负性情绪表达会对员工情绪、态度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意识性情绪传染过程的管理是领导有效性的重要表现。
因此,领导要培养控制负性情绪的能力,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同时,管理者要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其工作满意度,使其表露真诚性微笑而非虚伪地迎合。同时,也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有效性训练,制定相应的情绪表达规则。
3,研究发现,顾客情绪会受到服务员及周围群体情绪的感染。
因此,在服务行业,服务提供商应该训练员工(尤其是前台服务员)识别和解码顾客负性情绪的能力,从顾客的面部表情、姿势、声音和语言暗示识别其情绪,甚至同时捕捉到多个顾客的负面情绪。
此时要安慰顾客,以避免他们的负性情绪向其他顾客传播。对于群体性的负性评价和抱怨,管理者要找到核心人物予以劝说和说服。

14

灰度思维
(Thinking grey)
灰度思维,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维模式。真实的世界不是棱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圆润的,混沌的,无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随时可以变成白,白随时可以变成黑,这就是灰度。
与其黑白分明地看待世界,不如看到中间灰色的部分。面对改变人生的决定,一定要慎重。
因此,我们应该接受围绕各种好与坏、真与假、客观与直觉的选择,投入一定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和思考,最好能跳出现有思维框架的限制,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灰度的本质,就是时刻怀着开放的心态动态的去认知事物,永远做好接纳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勇于面对不确定因素,均衡——失衡——再均衡,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善于平衡局面,是最高境界的管理艺术。
任正非是最懂灰度哲学的企业家,他曾经说过:“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在一次名为“管理的灰度”的讲话中,任正非提出:“(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任正非认为: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15

自我设限
(Self-handicapping)
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又称 '自我障碍',是我们害怕失败,害怕自尊心进一步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心理,从而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甚至抗拒在某一方面做出努力的一种表现。
具体情境主要是:主动放弃尝试,或在重要的任务之前,却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故意或无意去做一些影响任务结果事情,故意为可能的成功设置障碍,从而可以在任务结果出来后为自己寻求开脱。声称自己并不是因为能力差而失败。这就是典型的自闭症案例。
自我阻碍者,真正害怕的是想象中的归因困境。无论是缺乏长期的基础巩固,还是迎头赶上,他们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失败。而当失败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他们自然可以将其归结为外部因素。

16

第一性原理
(First-principles thinking)
第一原则原理意味着积极质疑每一个你自认为 '知道 '或 '理解 '的相关假设,然后从头开始寻找或创造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
第一性原理是指你从这些基本事实出发,建立你的思维过程。从一个概念的最基本部分开始有了这些部分作为基础,你可以把它们连接成更复杂的知识结构。然后将某一事物推导到无法进一步推导为止。
把一个概念分解成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就像你把一道菜(煎蛋卷)分解成它的基本组成部分(鸡蛋、牛奶、油),然后从中推理并得出结论。
你可以用烹饪做个类比。如果你的思维过程就像一道菜的菜谱,那么这些原则就是菜谱的必要成分。
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心理模型。虽然物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依靠第一性原理来理解自然规律,但第一性原理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价值刚刚开始显现。
没有人比埃隆·马斯克更能说明利用第一性原理的巨大力量。在一次采访中,他解释了这种思维是如何帮助特斯拉走到电池生产的前沿的:
第一性原理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物理方法。你可以把事情归结为最基本的事实,然后说:'让我们先确定什么是正确的。'然后从那里开始推理。
有些人可能会说,电池组真的很贵,而且永远都是这样。从历史上看,它的价格是每千瓦时600美元,所以未来不会比这个价格低多少。
但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你要考虑电池的材料成分是什么?这些主要成分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是什么?这些材料成分就是钴、镍、铝、碳和一些聚合物以及一个密封的罐体。
现在把这些东西分解成它的物质基础,想一想,如果我们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买这些东西,价格会是多少?大约是每千瓦时80美元。
所以很明显,你只需要想出巧妙的方法来使用这些材料,并将它们组合成电池形状,你就可以得到比任何人意识到的便宜得多的电池。
在这个例子中,埃隆·马斯克反驳了电池组是而且永远都是昂贵的传统智慧。
根据第一性原理,马斯克将电池的制作过程,即材料构成、每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以及运输和组装成本进行了分解。
结果发现,电池的成本可以远远低于各个厂家的报价。
在运用第一原则时,要避免比较思维。比较性思维只能产生微妙的迭代发展。而第一原理实际上是从物理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即超越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内部的本质,然后从那里向上发展。

17

计划谬误
(Planning fallacy)
计划谬误是指我们相信自己在某一时期内能够做的比我们实际能做的要多的倾向。个人也经常为他们自己制定不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如果你曾经估计一个项目将会用去一定量的时间,但你发现它用去了更多的时间,这时候你就会熟悉这个效应。
首先,当人们预期去完成某一任务所需时间时,他们就会进入思维的计划或陈述的模式之中。在思维过程中,他们主要把焦点放在将来以及如何完成这项任务上。这样自然地就妨碍了他们及时回想和回忆过去他们做类似工作所用的时间。
于是一个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过分乐观的现实检查就被去掉了。当个体考虑到有些经历确实比预期所需的时间长,他们常常把这样的结果归因于他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
结果,当要对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进行预期时,他们常常忽视了这些重要的潜在障碍,陷入计划谬误。
完成任务的动机可能在计划谬误中起重要作用。当人们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时,他们就会对所期望的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作出过度的乐观的预期。我们想要及时或较早地完成任务,所以我们预期我们可以。
计划谬误主要受乐观主义偏见的影响。它不仅涉及对时间的低估,还涉及对成本和风险的低估。

18

沉没成本谬误
(Sunk cost fallacy)
沉没成本的提出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泰勒作为经济学奠基人,提出过很多此类大家耳熟能详的“非理性行为”理论,比如禀赋效应、心理账户等。
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投入的资源,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是无法纠正的,是已发生或承诺,无法收回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回收的投资。无论是在理财投资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无法避免沉没成本的发生。
陷入沉没成本谬误的人,忽略了现在的选择并不能纠正过去的事实。他们过于关注过去消耗的时间、金钱、精力,而不关心未来的结果。
依据亚当·斯密的“理性人”假设,人会通过谨慎思考,做出最理性的决策,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发现成本已经沉没时,理性的做法,当然是只考虑未来的成本和收益。
在电影院看烂片看到一半,是否要离开片场,不应再考虑花出的电影票钱。因为无论你是否要继续看下去,票钱都无法收回了。
同样的,当你在公交站台等了20分钟却仍未等到车,这时候,无论做出继续等车还是叫出租车的决定,都不应受到已经等待的那20分钟的影响,因为那20分钟已经无法再回来了。
但是人类并没有超级计算机那样理性冷静的头脑,在做出决策时,往往过于重视已付出的成本,从而掉入了沉没成本谬误的陷阱。

19

三角互证法
(Triangulation)
三角互证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同一经验性单位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策略。它是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资料的真实性。
因此,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要从多个渠道收集和核实信息。这种思考方法可以让你对问题有更好的看法。它还可以帮助你消除偏见,不只是依靠单一的信息来源。
这种方法最早运用于军事和航海领域,埃利奥特率先将之引用到教育研究领域,他要求行动研究者不仅用不同的技术去研究同一问题,而且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让不同的人去分析评价同一现象、问题或方案,他们观点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对行动研究的结果都极为重要。

20

概率思维
(Probabilistic thinking)
概率思维,是指预测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概率的能力。它本质上是利用数学和逻辑来估计任何给定结果的概率,是提高决策成功率的最佳思维工具之一。
所谓概率思维,就是用概率知识去思考身边的事情以及做决策。就是把事件当成一个随机事件,它发生与不发生都存在一个概率。
概率告诉我们什么情况最可能发生,什么情况最没可能发生。
通过学习 '可能性 '和 '概率 '的区别,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概率来权衡每个选择的利害关系,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们一定要有“概率思维”,不要被自己大脑里面感性的认知带偏,要懂得理性思考,要学会计算和推导。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面掌握自己的命运。
通过“概率思维”,让自己押注于那些大概率成功的事件,为大概率事件坚持,为小概率事件预备

最后

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你应该也可以利用思维工具来帮助你快速有效地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
如果你能不断开发和拓展你的思维工具箱,你就有可能通过更广泛的选择找到最佳答案,从而不断提高你的思维能力,做出更明智、更优秀的决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

  • 【译】让人屡试不爽的189个心智模型-上

    在读大学时,我的导师林老师要求我们养成每日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毕业后也在坚持.虽说看了不少书籍,但是书本中智慧长期不用又不免于忘记.而Gabriel Weinberg 的Mental Models I ...

  • 摆脱毛毛虫效应,不做悲剧的“跟随者”

    文/月月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萧然 转眼之间,2019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回溯过去的半年时间,你是否因为虚度光阴而惭愧,又或者陷入另一种焦虑: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却一事无成? 长久以来,我们都 ...

  • 一流领导者必备的20 个高效解决问题的超级思维模型(推荐收藏)

    ►领导者说: 分享20种思维模型,将帮助你更好地思考.它们能激发你的思维好奇心.每一个思维模型都为你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框架,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人生. 作者 | Thomas Oppong   编 ...

  • 高效解决问题的20个思维模型

    在应对复杂问题.困难决策以及影响人生的障碍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问题解决者以及决策者都会借助于一系列原则.捷径.框架以及聪明的思考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惯用的思考原则.我主要 ...

  • 领导者必备的13个管理套路,用好了,下属死心塌地为你卖命

    有一句俗话,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这句话用在企业管理上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管理是什么?无非就是管人和理事.管人的核心的就是管理"人心",人心管好了,大家认可你.支持你.尊重 ...

  • 电气人必备20个经典模拟电路,不同水平有不同要求,建议收藏~

    初级层次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路的作用.只要是学习自动化.电子等电控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且能够记住这二十个基本模拟电路. 中级层次是能分析这二十个电路中的关键元器件的作用,每个元器件出现 ...

  • 一流领导者惯用的10种高水平团队沟通方式(管理必读)

    ►领导者说: 沟通是一门技术活,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促进与对方的联系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真正拉开领导者差距的往往就是沟通的水平.文中提供的10个技巧,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 | ...

  • Google10年大数据研究:一流管理者必备这8项素质

    文 /  张三丰来源:领导者管理笔记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3041139206 导者说:团队真的有必要有一名管理者吗?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管理者是否需要精通技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Goog ...

  • 一流领导者常用的10个员工激励手段!让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作为领导者,你能影响和凝聚谁?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管理就无从谈起. 回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领导者就很难有什么作为,也就无法保证工作效率. 下面介绍几种激励员工积极性 ...

  • 别急着转发收藏,静下心了解如何高效解决问题(四)

    终于到最后一篇了 高效解决问题真的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的清楚的,因此才有了前面的三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正确的高效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您瞧,我的探路型风格又出来了),我想大家都看累了吧(从阅读 ...

  • 领导者必备的13个管理套路

    有一句俗话,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这句话用在企业管理上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管理是什么?无非就是管人和理事.管人的核心的就是管理"人心",人心管好了,大家认可你.支持你.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