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道光皇帝是怎样抽上鸦片烟的?
鸦片从明代开始输入中国,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开始泛滥成灾。到道光皇帝登基时,鸦片已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到处可见人们手中拿着烟枪。有人为此写了《咏烟枪》一诗,其中有两句点出它的实质:“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确实,鸦片的大量输入,攫取了中国无数白银损害了中国公民的健康。鸦片无孔不入,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中,到处都有鸦片烟鬼,甚至连道光皇帝都嗜好鸦片,落得“一副枯骸登鬼录(迷信说法,阴间死人名册),两行清涕耸吟眉”。
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次子。庙号宣宗。较之清代一些庸庸碌碌的昏君,他还是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他懂得爱惜人才,重用有才干的大臣;他也懂得爱惜财物,甚至肯穿洗过几次的衣服,这对于贵为天子的最高统治者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也看出鸦片害人误国,使得吏治腐败,百业凋零。因此,他在位期间,曾多次下令禁止鸦片进口,制定过禁止各省种植罂粟、熬制土烟等政策。
道光帝长得很文雅,颇有些学问,历史知识也十分渊博。他很想当个好皇帝,辛勤治理朝政,每天不停地披览奏本。后来他逐渐感到疲劳了,蝇头小楷的各种文件,在案头堆积如山,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来不及看完。他便采纳了军机大臣曹振镛的建议,不再阅读所有的文件,只抽阅部分奏本,而且不去注重其内容,把精力用来检查是否有错别字,哪些字写得不认真。
大臣们开始人人自危,恐怕奏折有什么不妥之处,会受到皇上的批评。后来他们还渐渐掌握了道光批阅文件的规律,无非是八个字:“挑剔偏旁,苛责笔误”,于是就在写字上做功夫。这种追求字形美的风气一下子蔓延开来,以至于到了一画之长短、一点之肥瘦都要斤斤计较的地步。
道光帝却被这些锦绣文字和大臣的赞誉蒙在鼓里,还自以为不出宫门不看文件,能够明察秋毫。于是他逐渐无所事事起来。事情少了,好奇心就多了,心想为何这么多人嗜好鸦片,鸦片到底是什么滋味,就试着抽起来。开始只是少量,后来越抽越多,染上了鸦片烟瘾。道光自从迷上鸦片后,逐渐怠于亲政。有时不得已上朝,大臣们奏事时间长了,他烟瘾上来哈欠连连,显得无精打采,根本没有心思再听奏报,更懒得说话。到了非表态不可的时候,也常是胡乱下旨。
皇上抽鸦片,这可不是光彩的事,所以不能公开宣扬,有些耿直的大臣就暗中劝他戎烟。道光帝不仅不接受劝谏,而且对规劝他的大臣心怀怨恨,一有机会就给他们颜色看。有人吟诗讽谏,描述国人抽上鸦片后,“尽成蓝面鬼,几见白头翁?”真是击中了要害。
当鸦片使清朝到了“兵弱银涸”的地步,林则徐、黄爵滋等人大声疾呼,再不禁烟国家就要灭亡了的时候,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终于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但道光帝妄自尊大,对世界形势懵然无知。在他执政的第二十年,终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这时,他又优柔寡断,时战时和,隔不多久,在侵略者的炮囗威逼下,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