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都懂得“麻烦”别人
作家康妮曾说:
很多人在搭建人脉上有一个误区:给别人添麻烦不好。但适度麻烦,才能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因为一个人再能干,也有力不能支的时刻。
而学会“麻烦”,才能制造加深关系的契机。
才能在疑惑困难时,获得助力,事半功倍。
冯唐说:
示弱,是成大事的智慧。自己强行努力,不如在保有强处和优势的前提下,向潜在的合作方示弱,借助他们的力量成事。
是呀,比起咄咄逼人的强势,和风细雨的示弱,更能说服他人。
他在《冯唐成事心法》里曾讲过自己的故事:
当时他在麦肯锡工作,有一天格外忙。
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不是在接二连三的开会,就是在协调各个项目。
可有三个同事一直在较劲,怎么也协调不好。
冯唐深吸一口气,把她们都请过来,主动示弱说:
“我今天特别累,实在干不动了,你们说这个项目怎么办?”
结果,她们立刻不争了,也不抱怨了,还关心地说:
“你早点回去休息,事情我们自己协调好,明天就能汇报方案。”
第二天,冯唐一到办公室,就发现项目协调的很圆满,事情办得也很漂亮。
面对说服对象时,很多人习惯用针尖对麦芒的态度,误以为强势就能征服对方。
然而,太过强势,很容易不欢而散。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适时低头,愿意用真诚的表达去赢得认可。
就像古人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意思是,大地降低自己的地势,才能聚水成海;人放低自己的姿态,才能借力成事。
低头,表面上看起来是技逊一筹;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的方圆之策。
示弱,折射出的也不是软弱的姿态,而是睿智从容的沟通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善于主动示弱的人,往往真诚温和,更能争取别人的信任与支持。
豆瓣网友@saver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几年前,他去日本留学,一开始日语说得磕磕绊绊,跟其他同学也玩不到一起。
导师就建议他,跟当地同学多交流。
这样不仅能熟练口语,还能尽快融入新圈子。
可他既担心会麻烦别人,又害怕自己突然提出请求,会被拒绝。
于是就在纠结之中,自己默默硬扛。
甚至,同学主动接近,他也会左右思量,最后还是找借口推脱。
结果一学期过去,口语水平依旧糟糕,人际交往依旧停滞。
等到新学期开学,他终于鼓起勇气,主动请几位同学帮忙。
令他意外的是,同学们非但没有拒绝,还很热情地提供帮助。
渐渐地,他不单能够流畅的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
还因为经常参加当地同学会,结识了很多益友,获得了几次不错的机遇。
后来他说:
“我以为凡事硬扛是本事,没想到适当麻烦更有力量。”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说: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你不想麻烦别人,就需要独自承担很多东西,包括挫败。”
的确,再厉害的英雄,也有遭遇逆境的时候。
更何况,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呢?
纵观那些凡事自力更生的人,不仅容易把自己弄得满身疲惫,还可能把贵人推得越来越远。
因为你总拿着孤胆英雄的剧本,别人就会误以为你不需要帮助,那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英国诗人约翰·那恩说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谁都无法自全而活。”
所以,总是硬扛,势必会成长很慢。太过独立,注定会形单影只。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
其中有条高赞回答,互动很多:“人脉,往往是麻烦出来的。”
对此,作家格子珊深有感受。
她的朋友凭借主动“麻烦”,入职了心仪的公司。
一次偶然机会,朋友加了一个工作群,恰巧这家公司的HR也在里面。
但HR平时很高冷,有次群友请教一个问题,她直接说:
“这个问题,你不会百度吗?”
朋友本想自荐,但一想到对方这么高冷,就忍不住打退堂鼓。
但格子珊却鼓励对方:
“试了就有一半的成功几率,她上次那么高冷,或许是心情不好呢?”
于是,朋友整理好简历,向HR简单介绍了自己,没想到就被录用了。
原来,对方正好在招人,而朋友的简历又很符合。
事后,格子珊感叹:
“命运偏爱主动的人,不怕麻烦别人,才能赢得展现自己,结交贵人的机会。”
确实,与其守株待兔,期待贵人从天而降。
不如主动求助,反而容易收获好运。
而且你的“麻烦”,也许刚好满足了别人的需要。
就如李尚龙所说: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好为人师”的情结,求别人帮忙,本身就是一种恭维。”
只要不是越线的麻烦,你主动开口,别人一定很乐意分享他的智慧和资源。
很多时候,你的麻烦不仅没打扰到对方,还会令彼此关系升温。
更何况术业有专攻,你以为很难解决的问题,于别人而言,或许只是举手之劳。
所以,不要吝啬麻烦别人。
只要尺度得当,就能反向获取人脉,助力奔跑。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是呀,即便是漂流的鲁滨逊,也需要和星期五一起,才能在孤岛存活。
在天地的大舞台上,人和人之间的缘分,需要通过“麻烦”这座桥梁,去链接彼此。
放低姿态,能借力成事,乘风破浪。
开口求助,能如虎添翼,直上青云。
愿你我都能修炼“麻烦”这项谋生技能,成为真正的人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