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颖异 朱晓农:江西修水渣津赣语的十六调系统
渣津声调分化极为复杂,舒声调受到来自五方面的影响。前三项是发声态:1.中古常声阴调与气声阳调的区分,2.次清分调:次清发生气化,降低了音高,从而脱离全清调,3.去声和入声新增生假声,提高了基频。后两项是声母调音方式:4.次浊与全浊分离,5.全浊中擦音与塞音分离。探讨平上去三个舒声从下列五小类入手:全清调(符号标为a)、次清调(c)、次浊调(m)、浊塞调(b)、浊擦调(f),理论上分为15个小类。其中五类并入其他类:浊擦平1f并入次浊平1m,浊擦上2f和浊擦去3f归次浊去3m,次浊上2m归阴上2a,浊塞上2b归浊塞去3b,最后实得10类长调(表1)。
表1 十类长调(RgU: 上域,M:常域,L:下域)
三位发音人声调的总体格局相似,都有假声和气声,平均后分别放在上、常、下三个声域中(图1)。上域的全局发声态为假声,有阴去和次阴去两个声调。常态发声的常域有阴平、阴上、次阳平、次阳去四调。下域全局发声态为气声,有次阴平、次阴上、阳平、阳去四调。
图1 渣津10长调分域均线(基频和时长都经归一化)
非长调统指短调和央调(朱晓农2018)。入声像舒声一样,按声母全清4a、次清4c、浊塞4b、浊擦4f、次浊4m分五类,各按韵摄山臻咸(标为-t)vs宕江梗曾通(-k)分两类,理论上有10类。次浊入4mt并入全清入4at;4mk有两个变体,一个并入4ak,实现为假/张声,另一个并入常声3m。剩下8类按不同条件长化速度有所不同:最年轻女1号长化最快;全浊入稍长于全清入;k入稍长于t入(4ak>4at,4ck>4ct),多了个下降的调尾,是央调和短调的区别。变得最快的已完全舒化浊塞入4bk和浊擦入4fk长化,分别并入阳去3b和次阳去3m。所以最后实得六类入声。三人入声基频绘于图2。
图2 三位发音人的入声(虚线为音位变体)
发音人的六个入声中4bt和4ft的发声态表现内部一致,浊塞入4bt都是气声,下域短低型|33|。浊擦入4ft都已消气发成常声,中域短低型|33|。其余四个,两个全清入4at和4ak和两个次清入4ct和4ck的发声态有共时变异。
渣津入声有以下共同点:1)全清4at和浊擦4ft都是常域调,但4at有个上域变体。2)全清4ak和次清4ck都是高域调,后者都有个下域变体。3)浊擦4bt和次清4ct都是下域调(女1的4ct有个上域变体)。入声历史上的格局是常域阴入,下域阳入。渣津入声由特殊发声态引起的分合主要有:一是浊擦4ft消气(清洌化)进入常域,这是三位发音人都有的。二是次清气化,4ct和4ck进入下域;由此引出一系列变化:首先是遭遇下域短升调4bt,在女2号身上两者合并,在女1和男1那儿是把4bt推到低(平)调,男1还留下一部分字和4ct合并。所以设想早期4bt是下域升型。然后两个次清调在下域中分化,4ck开始长化,部分字变为假声进入上域。继续这个过程,更多的4ck字获得假声或张声,从而成为上域调,并留下部分字在下域并入4ct。女1号部分4ct字也进入上域形成一个变体。入声假张化过程还影响到两个全清入,4ak变为上域调,4at形成一个上域变体。
渣津调类分合大多和发声态有关:消气、生气和假声增生。中古浊音是气声,带声与否是可选项(朱晓农2010)。
1)古阴调按常声vs气声分化为调头较高的全清调和较低的次清调:a)全清调保持原来的常态清洌声;b)次清调增生气声,音高下降,从而与全清分调。
2)三类古阳调(次浊调、浊擦调、浊塞调)也按常声vs气声分两类:a)较低的浊塞调保留中古的气声浊音性。b)较高的次浊调和浊擦调都消气而清洌化(浊音清化)。
3)全浊归去。
4)去声和阴入增生假声。
5)入声按韵尾-t/pvs -k分化。
调类分合的第1条是由次清化浊引起的次清分调,这是服从一条自然演化律的结果其语音学原因是个发声态渐变过程:次清气化并入浊音,而古浊音一直保持气声未变动(图3)。
图3 送弛对转链:次清化浊(下行)和浊音清化(上行)
本节所谓赣语清声母与浊声母的不同实际上是音节的发声态不同:常态发声与气声。三个发音人几乎没有真正的常态带声浊音,带声也是特殊的爆音。三人共计234个调查例字汇总,浊气态(浊音浊流)占12.0%(女1最高,22.5%,女2没有),另有8.5%的内爆音,也是女1最高(20.0%),另两位都很低(2%强),谈不上系统,不能作为跟全清声母的区别特征。今浊音与清音的区别可能利用不止一个特征:主要是气声,带声与否是个可选项,或者在某种场合作为辅助手段。
在确定渣津浊音的语音性质为气声后,揭示了次清化浊过程:元音提前振动侵入了送气段,从而造成气化元音,引起基频下降,导致相关声调分裂(图4)。北部赣语次清调脱离全清调接近或并于全浊调的过程是全浊调一直未变,保留原有的气声浊音阳调,次清调气化后接近或并入阳调。整个过程类似于吴语的次清分调(朱晓农、徐越2009)和侗语的气调分化(朱晓农等2016),见图3。
图4 送气态的双路径演化
渣津调系的复杂程度异乎寻常,特殊发声态引起三域声调,同时韵尾引发入声分化。从听感和声学上分为十长六短16个调类,可表达在三域六度框架中:
图5 渣津声调的三域六度表达,[左]长调,[右]非长调
按照平上去入或全次清浊的来源,渣津16个声调可归入下表。
表2 渣津16调的来源和现代属性
本文澄清了积淀于北部赣语中的一个长期难题——次清化浊:1)次清化浊不是一个单纯声母或辅音的问题,而是音节的发声态问题,具体来说是气化。2)发声态是声调成份声域的语音实现,所以次清化浊首先是声调而不是声母问题。3)由于声调直属音节,所以次清化浊又是属于音节的问题。4)由于声调是音节的非线性直属成份,具有覆盖音节的超音段性质,所以,次清化浊又影响到音节的线性音素成份。5)次清化浊的听感和声学特征主要表现在韵母和声调上。6)次清化浊还影响到声母,声母弱化除阻以至失去爆发性。
北部赣语的声调及其相关的发声态、声母、音节与南部赣语差别很大,我们初步设想北部赣语应独立出来构成一个“北赣语”大方言区,南部赣语则可与客家话合成一个“客赣语”。
朱晓农 2010 《全浊弛声论——兼论全浊清化(消弛)低送高不送》,《语言研究》第3期。
朱晓农 2018 《语音答问》,学林出版社。
朱晓农 徐越 2009《弛化:探索吴江次清分调的原因》,《中国语文》第4期。
朱晓农 韦名应 王俊芳 2016 《十五调和气调:侗语榕江县口寨方言案例》,《民族语文》第5期。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0年第5期
周颖异,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实验语音学、声调、语音与音系交界面、音法演化。先后在《中国语文》《汉语史研究集刊》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朱晓农,江苏师大教授,香港科大兼职教授。研究兴趣为音法学。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1种,如《方法:科学的灵魂》《A Grammar of Shanghai Wu》《北宋中原韵辙考》《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