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版《清明上河图》价值10亿,实属震撼

大家好,我是轩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北宋时期汴京两岸的自然风光以及繁荣景象。这幅画的篇幅极大,却长而不冗,繁而不杂。

而这样的一幅经典名画,运用在翡翠创作上,可谓是奇思妙想,真的要实施起来可是困难重重。首先提出这个创意的是玉雕师李振庆,最后成品获得了中国玉(石)器百花奖“特等金奖”。

要复刻这样一幅传世名画,翡翠料子自然也不能差。李振庆在2015年的缅甸公盘上入手了一块翡翠原石,原石重达2.5吨,是种色俱佳的三彩翡翠,保守估计可以出4000只翡翠手镯!

光是这块翡翠原石,就已经价值4个亿了。拿到这块料子后,李振庆并不想做传统的通货,更想要切片做大件。看着料子上丰富的颜色如画一般,李振庆不知不觉就跟《清明上河图》联想在一起。

说干就干,为了保证翡翠切面的平整,李振庆特地找了一台德国进口的切机。切割师傅在切片的时候也特别小心,慢慢地将料子分割成方形的片状,再一片片的放好。

还要结合《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场景进行挑选拼接,不适合的料子会被淘汰,最后留下的就是最搭的料子。这个时候,《清明上河图》的大概框架就已经形成了。

接下来,就要按照《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一比一地慢慢复刻描画,为了要完美衔接,每一片都会有内容重合的部分,对工艺要求极大。线描结束之后,《清明上河图》的雏形就出来了。

下一步,就要经过玉雕师的精雕细琢。原料中不同的色彩对应着画作中的不同元素,绿色对应着植物为多,其他颜色则会设计为人物、马车、小桥、房屋等等。

这些设计都是根据原料自身的色彩种水绺裂等等特点来安排雕刻的,工程之浩大,难以想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元素,都不容轻易对待。雕刻的过程完成之后,就到了最后一步-抛光。

因为《清明上河图》的细节繁多,所以不能用传统的抛光方法,需要人工一点点进行抛光,最为微小的地方,甚至需要用牙签一点点的来,只为了最大程度保留这幅画的细节。

这幅翡翠《清明上河图》从原料到成品,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李振庆做着最后的检查,亲自拼接检验成品,再用珍贵的金丝楠木作为框架。获奖以后,整副作品被收藏于北京民族博物馆。

翡翠版《清明上河图》共雕刻各色人物600余人,牛、马、骡、驴等牲畜60多匹,船20多艘,房屋楼阁30多栋,车、轿20多辆等。长10.15米,高2.95米,厚0.52米,总重约2吨。

一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图》本就让人惊艳不已,而李振庆将它镌刻在了三彩翡翠上,更是将《清明上河图》立体地呈现出来了。作品的恢弘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不得不说这是翡翠雕刻中史无前例的创新,将中国写实画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业内对这幅画的估价在10亿,而轩哥觉得它更是一个无价之宝。

我是轩哥,关注我,专注每天分享翡翠干货!

(0)

相关推荐